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睡前,我“尚有余力”2022.01.19

(图片源自网络)

题在前面

    “没有那么多与生俱来的性格,所以我们为人处事,要给别人多点的体谅和余地。”读来的句子,随手写下。想起今天写的,似乎有点应景。

——彭荣辉


PANTONE
睡前,我“尚有余力”

1月19日 星期三 晴

1

今天读书,触景生情,想到一个字:管。常人的思维,小孩子总是要管的。可是在小孩子那里,他才不要管。甚至于,天底下小孩子最最烦透的事,就是被人管。在家妈妈管爸爸管奶奶管爷爷管外公管外婆管,到学校校长管老师管小干部们还是要管。这么一算,细思极恐,简直逃无可逃,无处遁身。问题是,过之则不及,管多了,小孩子的天性就被扼杀了,人生的原动力就消失殆尽。他不是做自己,他不是做更好的自己,而是要努力成为别人眼里的那个人——即便他不喜欢,即便他穷其一生也可能无法到达。但是,他没有办法选择。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终日寄人篱下,委屈求全,这是自然。只是,突然在想:那个曾经坐在鸡窝里孵小鸡后来成为伟大发明家的娃儿要是儿时被管得多了,结局会怎样?

2

不能说,委屈求全不是一个活法。两相权衡,避重就轻,人之常情。毕竟,人在无法独立的时候,只能好汉不吃眼前亏。要不然,会有麻烦。断衣断粮这是小的,赶出家门势必事大。小孩子失去诸如此类依仗,且不说能怎样还要去实现怎样的理想,光是可否继续存活于世都是个未知的命题。只是,毕竟是权宜之计。于是,随着年岁渐长,个子越高,力气越大,识见越多,思想日益深刻,小孩子挣脱原有的禁锢就再正常不过。打得过,说得过,有能力养活自己,东风吹,战鼓擂,这个社会谁怕谁?结果,一言不合,拍拍屁股,门使劲一摔,然后扬长而去。人总要长大。所以,总有一天,小孩子总会这样:一边夺门而出,一边心里囔囔:你管,你有能耐,我敬而远之,你管你妹哟!

3

并没有主张要对小孩子放羊的意思。只是想说: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你要了解小孩子。你要尊重天性。你要努力创造一切可能满足生命成长之正常所需。你不了解孩子,你不懂什么是天性,你不知道何为正常需要,这都无伤大雅。谁都有第一次。孩子第一次为人孩子,你第一次为人父亲或是母亲。都可以学的,不是吗?前提是,你要有心。前提是,你要虚怀若谷。前提是,你要有这个强烈的意识和责任心。若不然,你只好“想当然”,你只能“你以为”,你只会以“我是为你好”进行道德绑架。结果怎样呢?小时也许了了,毕竟人家小孩子干不过你嘛。可是,及到大些,大些,再大此,当小孩子有能力与你相抗衡的时候,你就轰然倒塌,从此退出他的人生舞台。没有道理可讲,长江后江推前浪,前浪终归要死在沙滩上。

4

据说,好的管理者不是一般行为上的控制,而是精神上的引领。所以,才有“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人则是'我都要’。”这么言语,戏谑的成分多一些。但静思细想,何尝不是真相?其实,小孩子心底里想的,也一定是“我都要”。前提是,他要有的选择。事实是,很多时候,他没的选择,他少有选择。二选一,三选一,四选一,选一也是选,哪怕明知道被选择,也总好过没的选择。所以,权衡利弊,小孩子就很自然入了成人的圈套,直至越陷越深。越陷越深的好处是什么呢?无一例外,按照成人设计规划好的路线往前,往前,再往前。“内圈”缘此而生。问题是,人生可以设计么?如果可以,那么天赋又是怎么一回事?实不相瞒,这些个问题若是逐一推敲,非要弄出来一个子丑寅卯,任谁都会脑瓜疼。

5

    你有见过靠管然后成就一番学业或是事业的人吗?也许有。但想必微乎其微,凤毛麟角。不奇怪,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谁个愿意被人呼来喝去小孩子也不例外。人的幸福感源自控制感。当一个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生活的时候,他就要反抗。打不过,说不过,那就静坐,那就发呆。你看着我在做题、看书,对吧?可是,我告诉你哟,我的心思不在这里。我的心思在远方,在天上,在一切我想它要去的地方。你可以控制我的身体,但是你控制不了我的心。所以,自古以来,三十六计,攻心为上。当所有行为皆是源自兴趣,一切就变得迎刃而解,事半功倍。因为不是你要他学,而是他想要学。因为不是你要他做,而是他想要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自个儿动起来,并且建立起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私人定制的行为规范或是准则,那么,收获和成长就变得自然而然。


一等父亲,二等教师,三等写作者。无所谓追求,简单生活,简约工作,致力于做更好的自己,做尽可能多的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于耳濡目染中习得规则——加拿大家庭教育一瞥
《和孙子一起成长》
很多人终将后悔,千万别无视孩子这个天性
活得像个孩子
多少家长把孩子自主学习的本能,误认为“多动”抹杀了孩子的天性
学古筝为什么一定要上集体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