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小时候@一家子

一家子

     小的时候,我们是一大家子。上面有爷爷和奶奶、父亲和母亲。此外,还有两个叔叔,二叔和小叔。然后,才是哥哥、妹妹和我。别人家少至三四口人,多至五六口人,可是我们一家子,却一直是九口人在一个屋里吃饭。早餐是这样,午餐是这样,晚餐还是这样。

      爷爷那时候是公社加工厂豆腐坊的师傅。平素少见,因为要起早摸晚。爷爷手艺不错,做的豆腐远近闻名。印象中,还带过一个徒弟。之后徒弟离开豆腐坊,自起门户。徒弟时常挑着豆腐担子经过爷爷的豆腐坊还一路吆喝,但爷爷淡然处之。爷爷只做他的豆腐,不声不响,足不出户。可是,这丝毫不影响他的生意。听起来,这有些像姜太公钓鱼。但稀奇的是,他不出声,仍旧有人熟门熟户,该去拜访他的时候就去拜访他。

奶奶和爷爷一样,也时常足不出户。但一家人的清洁和吃饭问题却全由她一个人操持。每个日子,天总是还蒙蒙亮,一家人还都在梦里睡得正熟的时候,家里就开始有动静。然而,无一例外,都是奶奶的声音。她擦桌子,她扫地,她准备早餐,她把要洗的衣物一件一件清出去,然后打开鸡笼把鸡放出去,再开了门去鸭舍和鹅舍放鸭子、放鹅。及至午间再做午餐,傍晚又准备晚餐、收拾衣物,再次清扫屋里屋外,把鸡鸭鹅又都给唤回来。事无巨细,但凡家务活,样样都是她的任务。事情够多吧,可是她一直不厌其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至于父亲和母亲,他们的主阵地自然是在田间地头。印象中,总是鸡一打鸣就起床下了地。待到日上三竿,匆匆回家吃个早餐又继续下地。地里的活儿,没个准头。庄稼人没有多少念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于是,能看到他们的时候,就只是在忙碌。即便雨雪天地,只呆在家里,也还是手脚不停。编个草席,绕根草绳,缠张鱼网,父亲的手脚像是会变戏法。糊一张鞋垫,纳几双鞋底,缝补两件衣裳,母亲忙里偷闲,一家人的生活就有了新的希望。没有波澜。。春去冬来,寒来暑往,日子从来都是平平淡淡。

已然记不起儿时我何时开始记事。也许是七岁,也许是八岁。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等到记事的时候,二叔已然辍学。二叔和父亲、母亲一样,庄稼地里做些农活。当然,可能因为是年纪的缘故,他不必起早贪黑。间或着,也时常可以出去玩耍,这儿走走,那儿瞧瞧。兴致来时,还自学几手拳脚。只是农忙一到,他就成了一个完整的劳力。印象最深的是,毛豆,还有青椒上市的时候,常常一个人驮着三麻袋的东西,才过半夜,匆匆随着一伙村里的年轻人就出发往集市。后来,听说最远的时候,是往当途。儿时不知远近,只知道每个早晨九十点钟,二叔才满头大汗回来。现在照着地图比划,一比划吓一跳,那时候刚刚才成年吧,可是二三百斤的东西,他一骑可就是四五十公里。难得的是,每一回往来,他都是喜不自胜。尽管这期间父亲母亲一再嘱咐就近卖了算了,不要累着身体,可为了讨个好价钱,二叔乐此不疲,跑了一回又一回。

余下几个,可谓轻松。三叔读书,哥哥读书,我也读书。三叔读初中,哥哥和我读小学。学上得怎样,记不得多少。但确乎是家务活,也一个没少参与。所不同的是,只不过各人量力而行。能帮衬着下地的,放了学,就很自觉下了地。哪怕只是放牛、捡猪粪、浇菜园。能帮衬着扫扫地的,放了学,也没有人提醒什么,自个儿拿根扫帚就屋前屋后扫一通。再小一些,就擦擦桌子、收拾收拾衣服、洗洗碗吧。长幼有序,你不抢,我不争,所有的事儿都商量好了似的,从无一件懈怠,从无一件遗漏。好玩的,倒是妹妹。可爱的小不点儿。起初,还抱在手里,搂在怀里。闲来无事,大家伙儿一起逗乐,你抱抱,我抱抱。然后,转眼就下了地,磕磕绊绊,亦步亦趋。再你牵牵,我牵牵,很快就长高了一截。许是七岁的时候吧,她便又从我的手里接过洗碗的活。洗碗的活儿,我是从哥哥那里接过来。哥哥么,自然是从三叔和二叔那里接过来。

人多,热闹。吃个饭,也常常笑声不断。但,从无争吵。有人做,便有人看。于是,看着看着,也就相跟着走近。然后,一起向前,抱成团。到底是一家子,即便缺衣少食的日子,不论大小、男女,也都习惯于把各自的手儿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祖师爷的绝活 奇门遁甲和算八字
超级贴心“小棉袄”
爷爷奶奶相机里的,这一家子
放羊的星星
西水塔下2023毛爷爷和我一家子
周桂稳:老周家 | 就读这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