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孝道——乱世三国里还剩的那点温存

导语:三国时期是个军阀割据、诸侯争霸的乱世,军阀们为了自身利益可以随时随刻撕破脸皮,在那个乱世,弱肉强食,实力就是一切,但在那个乱世同样有一样东西,始终是神圣而不可侵犯,那就是“孝”。

首先来申明下我所指的三国概念,三国分狭义与广义,狭义的三国自然是从公元220年开始,那一年曹丕篡汉称帝,东汉彻底灭亡;但广义的三国却是从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开始,即公元184年。本文中我所指的乱世三国是广义的那个,即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时的那个乱世。

在标题中说道了乱世三国,我们先了解下那个时期到底有多混乱?

众所周知,五胡乱华时期十分混乱,在《晋书》中有记载道:“永嘉丧乱,五胡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烧杀淫掠,中原士族十不存一。”其实三国时期比五胡时期好不到哪里去,三国时期当时差不多也是累累白骨、赤地千里。那个时期的人口死亡率或许就是最好的佐证,据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史》中数据记录,东汉中期的人口统计有六千多万,但在后来人口仅剩两千多万,这说明在这个时期整个中国的人口损失了一半多!

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瘟疫、旱灾、地震、饥荒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军阀混战,各路诸侯之间那无休止的战争让当时人口死亡率越来越高,动乱越来越严重。


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孕育什么样的社会风气。在当时那个动荡的背景下,利益至上,弱肉强食,道义似乎是那么的廉价,要想存活下来,你只能靠硬实力。

老实人刘璋请刘备前来抵御外敌张鲁,但没想到刘备会反客为主乘机占有;本来孙刘是联盟,孙权却不顾盟约,背后捅了关羽一刀。这相对来说还算不错的,最没道义的要数董卓了,他为了谋取钱财扩大势力,可以干盗墓的勾当,到后来甚至是肆意屠杀百姓,到处烧杀抢掠,董卓作为领导是这个样子,他下面的人就更加不用说了。

三国时期是个乱世,是个尔虞我诈的时代,人情冷淡,世态炎凉,在那个时代不能厚道,做人厚道了反而没有好下场,刘璋够厚道了,不是被刘备取了益州么?幽州牧刘虞也够老实的,人家连皇帝都推辞不当,对百姓更是仁爱有加,最后还不是被公孙瓒杀了么?

在三国那个乱世,主流是抢地盘、分土地,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值得让人留恋的,不过仔细看你就会发现,其实那个时代还是有些许值得让人怀念的东西,那就是“孝道”。在那个时代,虽然很少人讲道义,但大多数人都注重孝道,不孝之人在当时是很难立足的。

那为何当时会如此重视孝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下当时的选官制度了,在东汉时期要想做官,一个要门第;一个要孝顺。假若你没门第,不像杨修家四世三公,那就只能靠孝道了,孝道是当时能否入朝为官的一个标准。最早兴起于汉武帝时期的察举制有一门考试叫做孝廉(明清时期称为举人),孝廉中的孝即是“孝顺亲长”的意思,在东汉、三国时期孝廉是普通人求仕的必由之途。

当时连皇帝都得重视孝,如果细心点我们就可以发现汉朝皇帝的谥号中都带有个“孝”字,比如汉灵帝全称为汉孝灵帝,汉献帝则为汉孝献帝,从中也可以看出孝在当时的地位是多高的!

统治者重视孝,主张以孝治国,这确定了你不仅是做人还是做官,都得将“孝”放在第一位,不孝之人是很难以在当时立足的。


三国时期最出名的孝子应该是东吴的名士陆绩了,元代郭居敬后来甚至将其编入《二十四孝》中,诗曰:“孝顺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事堪奇。”故事讲的是当时年仅六岁的陆绩曾去九江拜见袁术,袁术送了几个橘子给陆绩,但陆绩没有全部吃完,而是留了三枚藏于怀中,袁绍询问他原因,小陆绩跪着回答道:“留三枚是为了送给母亲品尝。”袁术听完除了惊奇,还有就是佩服。自此后,陆绩怀橘成为一段佳话,为后人所称赞。后来的陆绩为何能够那么出名?为何能够一直受到孙权重用?陆绩有才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他的孝顺是从小就出了名的。

徐庶在成为名士之前是个“侠士”,后来因为人报仇杀了人,被抓了,由于同党的帮助他才得以保命。徐庶逃过一劫后开始力求改变,他到处求学,改头换面做起了儒生,在刚开始很多人嫌弃他,认为他是罪犯,但慢慢的人们在与其相处后对他的态度有所改善了,甚至在后来称其为名士,这与他一直恪守着孝道,是个大孝子也是分不开的。

徐庶一直很孝顺,孝顺的在刘备手下做事时,母亲被曹操抓了,他不得已也离开自己找寻多年的明主刘备,选择归附了曹操。这里我再提下徐庶母亲被抓的过程,在《三国演义》中徐庶之母是程昱用计给抓的,目的是强迫徐庶脱离刘备,来到曹营。但实际上却不是这般,徐庶之母其实是在刘备南逃至长坂坡之时被抓的,当时在长坂坡被曹操虎豹骑抓到的人有很多,大多是刘备与其下属的家人,其中不单是有徐庶母亲,还有刘备两个女儿,刘备亲女儿都无法脱身,徐庶母亲被抓走也是属情理之中。

言归正传,徐庶的离开,时人是理解的,甚至多为称赞,要知道忠孝两难全之时,在历史上其他朝代大多数人是更偏向于为主尽忠的。徐庶的走,受损失最大的应该就是刘备,当时的他正处于风雨飘零之际,如今又要损失一个重要谋士,这打击刘备是无法接受的,但即便是无法接受,在徐庶道明离开的理由是为了自己母亲之时,刘备也没有做太多的挽留,因为徐庶是为了孝,他不能阻拦。

在忠孝之间选择孝的还有名士邴原,有一次开会,曹丕出题考问群臣:“君主和父亲都有疾病,救命的药丸却只有一颗,你们会救谁呢?”这问题其实与老妈与老婆掉进水里救谁是一个套路,可以说相当为难人,因此当时没人回答。看到没人回答,曹丕开始点名回答问题,当曹丕点到邴原时,他很果断的的回答:“是父亲!”而曹丕在得知他选择的是父亲,也没有责难他,因为曹丕也认为这个选择其实很正常,这足以看出孝在当时的地位多高!

曹操一样重视孝道,他和汉朝皇帝门一样也是主张以孝治理天下的。在吕布被曹操打败后,吕布谋士陈宫也被曹操俘虏,当时的陈宫一心求死,曹操怜惜他,于是拿陈宫母亲来威胁陈宫(敢死就杀其母),陈宫的回答是:“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存否,在明公也。”也就是说曹操是以孝治理天下,是不会杀自己母亲的。

曹操在继承人的选择上也是将“孝”放到首位的。本来储君之位曹操是一直在曹丕、曹植两人之间踌躇不定,甚至是更偏向于曹植的,毕竟曹植像自己,也聪明,但后来他看到曹植放荡不羁,而曹丕却表现的敦厚老实,一直规规矩矩,恪守孝道,最终还是选择了立曹丕。

曹操因为特别重视孝,还曾在“孝”上面犯下了一个大错。当时事业刚有点起色的曹操,打算把老爸曹嵩接到兖州来享福,但不幸在途经陶谦地盘时,被陶谦一个贪恋财物的部将给杀了。曹操听说后,大怒,立马起兵讨伐陶谦,所到之处,皆遭杀戮。《资治通鉴》记载曹操这场讨伐陶谦之战:“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操攻郯不能克,乃去,攻取应、睢陵、夏丘,皆暑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曹操在徐州展开杀戮,虽然是为了父亲,但却太过于残忍,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徐州百姓是十分厌恶曹操的。

即便是董卓这样无恶不作、毫无人性的残暴之人,他一样十分恪守孝道,他在权倾朝野之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老母亲,他把母亲封为池阳君。据《英雄记》记载,董卓死后,他被夷了三族,董卓老母亲也被处死,当时她已年过九十,董卓母亲在九十岁还健在,这在当时应该算是活久见了,个人认为这与董卓的细心呵护、关爱有加或许是分不开的。

也有很多人不解,为何吕布叛变三次就被人一直骂,而刘备前后投奔了无数人却没人管?这其中也是与“孝”有些许关系的。吕布前后认了丁原、董卓为义父,却在后来背叛甚至杀害了他们,这是大不孝,吕布在当时不受人待见,被人一直痛骂也就不足为奇了。

孝在当时是主流,人们很重视孝,即使是再动荡不安,孝依旧是谁都不能跨越的底线,如此重视孝的三国,或许是那段岁月仅剩的那么点温存吧,它能够让人在黑暗的时期依旧看到一丝丝光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你们觉得三国中谁最能忍,我认为是最后一个
此人才是三国野心最大的人,以仁义为幌子,给儿子取的名彻底暴露
争权夺利的三国时期,人们往往想的都是如何在乱世中保全自己!
在争权夺利的三国时期,人们需要学会如何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性命
三国时期四大忍者神龟,司马懿能排第几?
谁是三国时期最大的色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