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文帝不用推恩而选削藩,一个对藩王分封性质认识不全的错误决策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败一个很大因素在于他继承帝位后,想以直接削藩的方式来削弱各诸侯的实力,这种方式太过于强硬,最终直接导致了燕王朱棣造反,其统治也自此被颠覆。

或许想到这里,很多人都很好奇,既然同属分封制,为何当初的建文帝就不效仿曾经的汉武帝采用推恩令的方式呢?

推恩令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即将诸侯王分为若干国,之后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随着层层分封,诸侯的实力会不断降低,而中央的权力将会得到增加。

作为历史上最为出彩的一个阳谋,推恩令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相比于直接削藩,推恩令相当委婉,相当便于政策的推行,而且它不仅可以减少藩王的抵触情绪,还能够让皇帝的名声损失降到最低。从抑制藩王这方面来讲,这远远要比削藩高明太多。

但即便是优势这么明显,建文帝却依旧没有选择推行它,是没人建议?还是说当时有硬性条件阻碍不能实施吗?都不是。当时朝堂之中并不乏建议施行推恩令的声音,这说明这两疑问都不是没能够实施的大问题。据《明史》记载,前军都督府左断事高巍就曾上书建议过。

《明史》记载:“今盍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籓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

这个建议与时俱进,立足于推恩,却优于推恩,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推恩令的升级版,因为它在推恩的同时还使得他们不能久居于一地,势力无法立足于藩地,能够很好的避免藩王形成割据势力的可能性。

不过虽然建议很完美,而且建文帝当时也是“颔之”(点头),但到最后他却依旧没有采用高巍的升级版推恩令,还是选择了强行削藩。

一、对于这件事,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的我们或许都非常困惑。建文帝当初为何要摒弃推恩而行削藩?他这样干是出于什么目的呢?其实这是由当时的分封性质所决定的。

汉、明虽同有宗室分封,但明朝的分封和汉朝在性质上有着不小的区别。

推恩令的核心是裂土分封,在汉代的时候,那些诸侯占据地方,自主独立能力相当强,他们要是联合起来,可以轻松颠覆统治,比如当初七国之乱时期的吴国甚至还能自己煮盐造钱,在这种情况下,实行推恩令是必然的。

而明朝的藩王却不是这样。据《清史稿·诸王传序》记载:“ 有明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的藩王虽依旧有不小的权力,但实力已然是衰弱了不少。

因此,至少在朱允炆和他的重臣黄子澄、齐泰看来是没必要用推恩这种带有讨好性质的手段了。

  • 1、因为藩王权力变小了,藩王实力再大,也应该不会是中央的对手,不用小心翼翼、太过于顾忌。
  • 2、推恩令虽然好,但效果太缓,需要一个长久过程,不想等。
  • 3、由于藩王没土地,若推恩,分的只有荣誉、俸禄等,也有些拿不出手。

总之,在他们当时看来强行削藩利大于弊。

而正是由于分封的性质是这般模样,这就导致建文帝对于削藩也比较随意。比如按道理,削藩的顺序应该是先难后易,先把最难啃的骨头搞定,剩下那些诸侯就会产生忌惮,主动放弃抵抗。反之,则会给最强的对手带来喘息时间以备战,增加之后的对付难度。

而朱允炆却非常的秀,他的顺序居然就是相反的先易后难,我们说他削藩比较急躁冒进也好,说他太过于听信谗言也罢。总之不管是哪个,他最终如此随便不经过大脑的决策,也可以看出他对于削藩的一些随意。毕竟这只要心底里推断下就能够明白的理,被史书评价天资聪颖仁厚的朱允炆应该不会不明白。

而最终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虽然朱允炆在前期削藩的时候,相当顺利,有的藩王自我了断,有的藩王被废为平民,总之压根就没有什么藩王反抗(湘王柏自焚死,齐王榑、代王桂有罪,废为庶人),但所用在他们身上的时间却给了最强大的藩王燕王朱棣,筹措准备之机,而最终灭建文帝的就是朱棣。

二、其实,对于先祖朱元璋所设定的藩王制,新上位不久的建文帝还是认识的不够周全,明代的藩王分封虽然使得藩王权力的确相对以前小了不少,但还远远没有小到建文帝所感知的那种地步。

1、当年朱元璋分封宗室,还给了一些边塞藩王们一项职责,那就是驻守边疆。虽说他们直接能够统领的就只有王府的护卫,但在实际上在战斗的时候,他们是可以主持军务,节制诸将的(当时除了燕王有这个职责外,像宁王、晋王、秦王也都有)。

虽说,这个权力或许并不是永久的,但藩王长期在外带兵打仗,与士兵同生共死,藩王对军队的掌控力和影响力也会随之提升,慢慢的普通士兵也会成为亲兵,最终形成军队只知有藩王,不知有中央的局面。而这种现象在朱棣发起靖难之役的时候也展现的淋漓精致——当时战争一开始,北方诸将由于多为朱棣旧部,在朱棣打过来的时候就选择投降跟随了。

2、而且藩王们作为皇室,他们始终有一些特权,比如他们在庄田、私店、税课和经商等方面都有优享,这些资源优势都会帮助他们转化为财力优势,而形成的这些财力优势可以十分便利的帮助他们积累军事实力又或者培养政治人脉,这样久而久之,形成能够与朝廷扳手腕的力量也不是没可能。

其实,在封建社会的层层等级之下,皇室子弟(这里特指地方藩王)作为帝王的直系亲属,他们的地位不会低到哪去,地方官员始终会敬他们三分,而且即便他们的权力一直在不断削弱,他们依旧可以依靠着自身的亲属身份,或者特权及其影响力,钻一些空子,“开发”出一些利益出来,而这些开发出来的利益,随着时间茁长成长,最终是能够形成反叛势力的。

我们举个例子,在燕王朱棣登基后,为防止后世藩王像他这样再次以谋反的形式登基,他对藩王的权力再一次进行了限制,比如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能结交地方官员。但这些限制有用吗?显然是没有用的。因为要是有用,就不会有后来的汉王朱高煦谋反与宁王朱宸濠叛乱了。

三、总结

总的来说,我们抛开后来的靖难之役中的诸多错误不谈,光论大局决策来看,建文帝失败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他对于藩王分封的认知不全面,他自认为藩王实力不强,中央足够应对,从而比较随性,忽视了藩王自身由于地位特权所带来的一些隐性实力,最终在占据巨大的优势情况下被朱棣逆袭了。其实倘若当初建文帝听从高巍之策,采用那个与时俱进的推恩令,或许就是另一番光景,只是可惜没有如果。


参考史料:《明史》、《清史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6)
朱元璋留下一个漏洞,为燕王朱棣造反开绿灯,害苦孙子朱允炆!
为什么朱允炆不模仿汉武帝时期颁布的“推恩令”来瓦解各地藩王呢
杜文子
朱元璋曾给朱允炆留下一支神秘军队, 为何朱允炆至死不愿启用他们
他和侄子抢皇位,一举成为了名留青史的皇帝,子孙后代却个个奇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