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操为什么喜欢人妇?死前解开真相,原来我们想多了

撰文:赵立波

题记:“曹操统一了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应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造成的冤案。”

(一) 曹操的童年在自卑之中成长,让他多了一层自我保护色。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五十七岁的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颇为坦诚地说:“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说出了他步入社会之初缺乏的那么一点自信。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宦官,从“黄门从官”,又从“中常侍”跃升为“大长秋”,因“历事四帝,未尝有过”。《简明哲学通论》

“十常侍”

东汉时期宦官领养儿子的风气非常盛兴,他领养的儿子叫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父亲,那么曹嵩是曹腾从哪户人家领养的呢?最后也未能考证出来,称其“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三国志》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曹操,被当时的名流层次所鄙视。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三国志魏书》,宗世林“甚薄其人,不与之交”,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曹操心灵留下巨大的创伤,甚至到了后来曹操当上了司空纵览朝政时,他对此依旧耿耿于怀问宗世林说:“可以交未?”我现在可以有资格和你做朋友了吧?孰料宗世林还是一点面子也不给他说“松柏之志犹存”。

曹操出身虽然被人看不起,但优越的家庭条件让他“任侠放荡,不治产业,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可知出身不好外,又向着“二流子”“社会闲散人员”方向发展,以至于他的父亲和叔父都不喜欢他。他的叔父对年少曹操行为和思想“既感到恐惧,又感到痛恨”《项罗著曹操》他的父亲曹嵩并不喜欢这个儿子,甚至有对其放任自流的倾向。他的父祖们甚至意识到这种出身对曹操成长的损害,并不想太多人知道这个孩子的生活,“阿瞒”想必有所指,他的另一个小名叫“吉利”,这些有意或无意地都说明这个家族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在低调中平安长大。从小曹操就非常勇猛,“幼而智勇,年十岁,常浴于憔水,有蛟逼之,自水奋击,蛟乃潜退。”《三国志集解》

从个人到家庭与社会主流的相左,无形中会使曹操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后来就成了他摆脱被鄙夷向上奋发的动力。由于没有儒家思想熏陶磨磨唧唧的过于“唐僧“,曹操养成了一种颇为现实、务实的人生态度,在快速中实现自我目的,甚至有些“不择手段”“魏武出身贫贱,故反对世家大族之明教”。敏感多疑的性格与童年的成长有着重要关系。“就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灵中的东西没有所谓旧的,也没有真正会消失的东西。”《心理学》

(二)乱世求志,他人生只有两个人是最大的对手

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东汉末年的太阳发出惨淡的光辉,如同山崩地裂的崩盘之势已然难以挽回。 曹操深刻地看出天下大乱的迹象,而他甚至自我期许能够成为重整山河的一流人物。那么曹操的创业第一桶金不是招兵买马,而是在社会上创造名声。《后汉书》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他没有发迹的时候,想要制造自我舆论,于是拿了很多钱财去找一个叫徐劭的人品评自己,因为那样就会出现名人效应。这个徐劭也很鄙视曹操的出身,死活不肯评价他“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有了这个“被肯定”的舆论标签,成了曹操创业之初最重要的自信。虽然他的最初打算是“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黄巾起义

随着形势的发展,曹操的人生越来越通达。他二十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做事极其认真,不惜得罪权贵,因此被迁顿丘令。他二十九岁便参加皇甫嵩对颍川黄巾起义的镇压,三十四岁时,与袁绍一起成为西园八校尉之一,次年即起兵讨伐董卓,可知他在二三十岁时便初露鳞甲。兖州是他的根据地,建安三年四十八岁的他大颇青州黄巾,受降卒三十万,由此青州兵成了他的基本部队。“杀降不详,孟德不为也。”也正因此他大获军心,他的军队中,出身农民军的比例相当高,由此也成了善于种地屯田的一支部队。他主要作战的对象是北方各地的割据势力,先后打败了陶谦、张邈、陈宫、吕布、最终打败势力强大的袁绍,并占有翼、并、幽、青四州,在打败了三郡乌丸后,这个男人终于将他的事业达到了最高巅峰。

观沧海

此后他迎来了“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讲堂录》

(三)黯淡了刀光剑影,荒芜了烽火边城,历史将如何评价曹操

1927年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其实曹操是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对于曹操的评价,算是近代以来鲁迅较为客观的。

三国鼎立

其实在最初,对曹操的评价是非常好的。“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练,鞭笞宇内……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中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魏书》

学习贯穿了曹操的一生,“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

在那个散乱的时代,曹操挽住全面崩坏的绳索,“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作为诗人,他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本事。”作为军事家,他将冷兵器时期的所有战争规模和形势以及战果发挥到了极致,在冰冷的刀光剑影之间塑造经典,在山河之中,留下一片深沉的绝响。

作为政治家,他“知人善任,难炫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或其用。”《资治通鉴》由此他的以周公的风度吐纳四方人才,才成就了郭嘉、荀彧等一类人才。

横槊赋诗

作为父亲,他经常苦口婆心“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孝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在其弥留之际,他对儿女们恋恋不舍,“持姬女而指季豹,以示四子曰:'以累汝’。这个情感丰富的大男人也几度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起来。

与那些生前享受,死后也要享受的帝王不同,曹操非常有自知之明,在六十六岁那年,他立曹丕为太子后,自己亲自安排后世,达观地迎接着属于他的时代谢幕。在去世前夕,他还写了《题识送终衣奁》,表达了他简葬的意愿“有不讳,随时以敛。金珥珠玉铜铁之物,一不得送。”生命的最后他还给自己留有自知之明,临死前也不忘给自己卞夫人一个名分。生前的曹操就是“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彩,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对此,曹操自己也曾说:“不好鲜饰严具,用新皮苇笥,以黄苇缘中。遇乱世无苇笥,乃更作方竹严具,以帛衣粗布作里,此孤平常所用者也。”《内诫令》

鲁迅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这句话同样也使用对曹操,当历史如烟,散去了铅华,留下了深沉叹息后,我们从人性角度来讲曹操既不伟大,也不龌龊,在那个适者生存的年代,是互相的选择。按理说,对曹操的歪曲不应太过,至少应该如同《三国志》一般的中肯,无奈只因《三国演义》由于明代时期发行量巨大,将历史真实的曹操演绎成一个“大白脸”式的“坏人”,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人是个文弱书生,乱世之中几番易主,最终极尽人臣
风华绝代的皇后:倾倒三位才子两位帝王,一身两嫁死状惨烈
曹操手下最强腹黑谋士 一生几乎算无遗策
第二十章 三国之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影响曹操遗位曹丕的关键人物
曹操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