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82年中英谈香港回归,英方放话威逼,邓公:必要时提前另作安排
userphoto

2022.06.27 广东

关注

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被迫将香港岛割予英国。在那之后的数十年里,又相继将九龙和新界的主权拱手相让,由此产生了贻害后世百余年的香港问题。

弹指一挥间,如今距离香港回归祖国,已经过去了二十五个年头。抚今追昔,当年香港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离不开两代伟人的高瞻远瞩。

1974年,毛主席在会见英国首相爱德华·希斯时说:“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未到。”

彼时,新界的租期(1989-1997)未满,尚有23年。毛主席自觉年事已高,香港回归的伟大时刻在有生之年是见证不到了。

那么,这历史重担又该交由谁扛起呢?

主席随后又指了指一旁的邓小平同志,说:“这个问题就让他们去解决吧。”

八年后,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拉开帷幕,这是一场大国之间的钢铁碰撞。谈判桌的另一边,是以强硬著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此人曾扬言道:“如果执意要收回香港,那将会给中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当时的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国力尚未如今天般强盛。当外界都以为中国会再次做出妥协的时候,中国的决策者们却表现出了比前者更为强硬的态度。

邓小平给出的回应是:中国会勇敢地面对香港回归!

在这场谈判中,中方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胜果,确定了中国将于1997年收回香港的主基调。

那么,当年邓公和撒切尔夫人针对香港问题的谈判都聊了什么?这场核战笼罩下的中英世纪谈判,需要怎样的智慧和谋略才能化干戈为玉帛呢?

一、香港主权不容英国讨论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中国收回香港,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但意想不到的是,在香港归属问题上,最先坐不住的却是英国。

两国相争,唇枪舌战的背后,首先是国力的较量。60年代初,为了阻止香港回归,英国曾设想用核武器攻击中国。

时任英国国防参谋长蒙巴顿曾表示:“如果英国无法依靠常规武器保住香港,那么,对中国实施核打击,是保住远东桥头堡的不二选择。”

不过,随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并逐渐具备核反击能力,英国的核讹诈策略也只能宣告失败。

转眼,就到了1979年,距离新界租约到期已经不到20年了。这意味着,那些工期在15年到30年以上的在港外资工程,将面临政策带来的巨大风险。

迫于投资者的施压,3月29日,港督麦理浩决定到北京一趟,就这个问题与中央洽谈。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场世纪谈判就此拉开帷幕。

见到邓小平后,麦理浩开门见山,提及当时香港的在建工程,直接询问邓小平:港英政府有无可能获批,在1997年后续租新界?

此问非同小可,弦外之音就是:如果中国政府允了,等于承认了英国在1997年后依旧可以在香港行使主权。

麦理浩这拙劣的技俩被邓小平一眼识破,即刻表示: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本身不能讨论。

但麦理浩不依不饶,他想假借香港的角度给邓公下套,表示港督政府正面临着日渐困难的统治,似乎部分港人在忧虑回归中国后的经济前景。

麦理浩的这番话极其狡猾,既站在香港的角度,给自己套上忧民的外皮;又企图用香港的未来绑架邓公,占领道德制高点。

邓小平当时没有做出直接回应,只是在会谈后招了招手,逼着麦理浩俯下身子将耳朵凑到邓公跟前。

随后,邓公对他说:你如果觉得统治香港不容易,那就来统治中国试试。”

言下之意,是在暗讽麦理浩不了解中国人,更不了解作为中国人之一的香港人。

但走了一个麦理浩,英国又来了个铁娘子。

当时的英国首相是撒切尔夫人,拥有“铁娘子”之称,她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1982年4月2日,英国与阿根廷爆发马岛战争,撒切尔夫人派出特遣舰队远征南太平洋,最终以胜利收场。

在这场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向世界展示了精确制导武器的威力以及海上作战的能力。因此在战争胜利后,英国一片欢腾,撒切尔夫人成了英伦三岛的大英雄。

正是在此背景下,撒切尔夫人挟制胜马岛余威趁势而来,决定于1982年秋天访华。

一场钢与铁的碰撞,即将上演。

二、划世纪的谈判,邓撒之争互不相让

撒切尔出访中国前,时任汇丰银行主席沈弻就曾以“主权换治权”论,与港英达成共识。不识时务的他认为:英国面对交换香港主权这件事,绝对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当时,撒切尔的谈判底线则是:适当放弃主权,让香港三地成为一个整体,继续跟中国租借。

1982年9月24日,撒切尔夫人如期到访。

按照惯例,西方领导人来到北京时,为了向中国示好,总会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献花暗喻尊敬。

但撒切尔拒绝了,态度还十分恶劣(因为碑上有虎门销烟的浮雕),为这场谈判增添了几分火药味。

随后,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面对面坐到了谈判桌上。

谈判刚开始,铁娘子先发制人,打出所谓的主权牌:“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白纸黑字地写着:九龙和香港岛主权在英。”

随后,铁娘子又抛出狠话,扬言若中国无视昔日条约,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话说到这份上,气氛一度十分紧张。但邓小平则临危不惧,向英方表示自己不会做当年那个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

还是那句话:“香港三地的主权一直在中国,这很明确,没有讨论的余地。”

为表收复主权决心,也为了震慑一下铁娘子的气焰,邓小平不等撒切尔夫人接话,果断抛出了下一句:

“必要时,中国将不得不对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言下之意,若英国采取非常规手段,那么“香港回归”这件事也不用等到1997年了,届时中国的应对方式,也未必只是和平谈判了。

邓小平用这一番话反转了谈判桌上的形势,紧接着提出了三个议程,将话题拉回正轨。

第一是主权问题:1997年收回香港。

第二是1997年以后的安排:中国收回主权后将会怎样管理香港?

第三是过渡期间的安排问题。

第一条是原则问题,只有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双方才能接着往下谈。

第二条是制度问题,针对部分港企和外企对回归后的前景和疑虑,邓小平给出的方案是“一国两制”。

前两条若能谈好,第三条就是如何落实交接的问题了。

这三个议程不卑不亢,恩威并施。

邓撒两人都深谙谈判之道,邓小平则进一步开导与会的英国代表,表示收回香港其实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将标志着英国不再是一个殖民主义国家。

届时,英国交出殖民地,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向世界,国际形象也将大大提升。

另一方面,以中国当时的国力,想收回香港都不用等的,就像印度收回果阿那样,把军队开过去就得了。但中国现在好声好气地坐下来谈判,英国还有什么好讨价还价的呢?

第一天的会谈,整整延长了五十分钟,其交锋彻底之激烈可见一斑。

三、经济牌告败,殖民帝国的太阳缓缓落下

撒切尔夫人原本打算在访问北京的时候,与邓小平进行两次会谈。但随着首轮会谈在浓烈的火药味中结束,第二轮也只得告吹。

当天走出人民大会堂时,撒切尔夫人神情恍惚,居然跌了一跤。这一跌,标志着英国“主权换治权”的幻想彻底化为乌有。

很显然,铁娘子遇到了政治生涯中最强大的对手。

但英国仍旧贼心不死,在离开中国之前,她接受了BBC记者的采访,说:

“如果签约一方,对现存的条约说:我不同意,我打算违约。那么,你也很难相信他们会尊重新的条约。”

离开北京后,撒切尔夫人通过“华人船王”包玉刚向邓小平鸿雁传书,喋喋不休地表示:“没有英国的统治,香港将难以运作。”

这两段话立刻引起邓小平的强烈不满,双方互不相让。

那么,从1982年9月24日第一次会谈,至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订《联合声明》的两年多时间里,究竟发生了哪些惊天逆转?

首先,在撒切尔访华的一周里,香港股市下跌了百分之二十五,恒生指数从六月的一千三百点跌到十月的七百七十二。

港币币值跌至历史最低,商店出现了抢购潮,大量资本流向海外。

与此同时,随着第三轮谈判陷入僵局、第四轮谈判也没有取得进展。

直到第五轮谈判时,英方才不再耍花招,谈判终局在即。乃至到第十二轮时,英国外相贺维首次承认:

想达成一个让英国在1997年之后还能继续治理香港的协议,是不可能的。

回顾这22轮的谈判,英国首先打出的是主权牌,被拒;接着又抛出“主权换治权”的构想,同样被拒。

最后又打出经济牌,让香港财团在伦敦抛售港币,使其贬值,造成股市大幅震动,让港币汇率一天天往下跌,企图引起社会恐慌。

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对英方的手段心知肚明,所以应对方针也很简单:不予理睬。

结果,英国人先慌了,因为再贬值下去,港企和英企就要崩溃了。

在此背景下,双方你来我往,又经过十轮谈判,最终突破了英国的最后底牌,使其不得不做出让步。

终于在1984年的这一天,英国同意签署《联合声明》,全盘接受了邓小平的要求。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当全世界华人共同庆贺香港回归时,是否会想起曾经有一位老者为此民族复兴大事而鞠躬尽瘁?

遗憾的是,邓公没等到那一天——1997年2月19日,92岁的邓小平去世,他晚年期待香港回归后畅游港岛的夙愿,终究未能实现。

140年来,无数的爱国志士一直想洗刷耻辱,收回香港失地,但始终难以如愿。直到这一代,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了收复香港的夙愿。

一寸山河一寸血,正因为来之不易,所以更要珍惜当下。

参考资料:

1、《邓小平大智慧处理香港回归》,张家康

2、《邓小平说: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邓小平初见撒切尔夫人,为香港问题“铁铁碰撞”》,陈敦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英谈判过程曝光,英国首相威胁中方,邓小平:谈不妥就武力解决
1982年撒切尔夫人妄图拒还香港,邓小平:中国人打仗是不怕死的
1984年,香港回归谈判陷入僵局,邓小平先发制人:必要时可以打仗
1992年邓小平谈接收香港:若英方拖延,直接部队开入,一锤子砸死
香港回归前夜
1990年港英当局要花1270亿建机场,不跟中国打招呼,中方:走着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