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抓逃犯靠通缉令能行吗?画像好比鬼画符,重金之下出勇士

喜欢看古装影视剧的朋友们一定会有一个疑问,古代的罪犯通缉令画成那个鬼样子,真的能抓到犯人吗?

有时候通缉令贴在城墙下,被通缉的主角带着斗笠,就站在人群中间,也没有人能发现。

而再看看通缉令上的画像,因为缺少像现代一样的摄像头,大多数都是古代的画工通过目击者的描述进行的侧写,偶尔说是鬼画符,都有人信。

即使在现代,身份证上的照片也未必能完整映射出人本来的面目。如果小姑娘再化个妆,基本也跟身份证上差很远了。

在古代那种画像并不精准,辨认难度大,本身信息交流又很落后的时代,衙门通过通缉令抓捕到犯人的几率大吗?还是说通缉令就只是随便贴一贴应付一下呢?

一、抽象画抓不到犯人

我们首先来明确一点,如果只通过古代画工对于罪犯的侧写以及画像,抓到罪犯的几率还是很低的,因为实在是太抽象了。

犯罪侧写确实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科,如果是在现代的各项技术下,抓到逃犯是迟早的事。

毕竟在身份证或者护照等证明身份的文件,几年就要更新一次,国家的档案中还留着你我永不能消除的DNA记录。又在这个到处都是摄像头的年代,要想逃之夭夭,还是有难度的。

而且犯罪心理画像这门技术其实是在中世纪才开始有所发展,而且一直到现代才被逐渐完善。第一个犯罪侧写,还是上世纪名震全世界的开膛手杰克。

古代的画像自然不必多说,并不是说画工绘画技术不行,实在是整个查案体系都水平有限,还未发展起来。

就算画工画出了罪犯的九成长相,只要一往脸上贴个胡子,点个痣,也就跟通缉令上的面容天差地别了。这也是影视剧中通缉犯的逃生之路,都被历代编剧写了个遍。

那么如果通缉令的画像用处不大,这张通缉令就作废了吗?衙门真的这样无所作为吗?自然不是,国家可不养吃闲饭的废物。画像虽然用处不大,但通缉令的用处还是很大的。

二、给钱好办事

通缉令上一般会标有“重金悬赏”四个大字,并且言简意骇标明悬赏金额,这就是让这张通缉令不至于成为废纸的原因。

农耕时代大家都只是自给自足,离实现共同富裕还有很大的距离,一般看到悬赏金额眼睛就开始放光了。而且遇到了重大罪犯,悬赏金额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务农十辈子都务不到的金额。

这里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中彩票的行为,举报跟罪犯相关的线索,就相当于中了彩票一样,白得一笔巨额资金。

老祖宗早就告诉过我们,有钱都能使鬼推磨,所以老百姓走在路上也会多看行人几眼。如果好彩遇到了类似罪犯长相的,也会马上进行举报的。

在他们看来那不是罪犯,那是捡到宝。

这一点在动漫海贼王里面就诠释得淋漓尽致,通缉令上的悬赏金时常能让人眼花缭乱,数不清到底有多少个零。

而即使在现代生活中,通缉令上也是保存了重金悬赏这一点的。也凭着这一点,警察在群众身上得到了很多有用的线索,毕竟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

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罪犯根本逃不远

我们时常觉得古代技术落后,所以抓到罪犯的几率并不大,事实上并非如此。

首先农耕时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王土,便用尽各种手段把农民狠狠钉死在脚下这片土地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古代的规矩。如果没有通关文牒或者路引这种官方文件,想从一座城市逃离到另一座城市,是根本行不通的。

当然,罪犯也可以像《水浒传》一样,一下子钻进深山老林里,做绿林好汉。但如果不是像贝尔那样的野外求生专家,或者像武松那样一拳能打死老虎的英雄好汉,真躲进去,出来的几率也不大,还不如去蹲大狱。

而且古代交通并不发达,舟车劳顿远赴异国他乡,明显不是太明智的选择,罪犯死在半路上的事情也常发生。所以古人并不像我们一样爱瞎跑,很多人活了一辈子,可能都没有出过村。每天守着一亩三分地,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一到庙堂里查看族谱,祖宗十八代都生活在村里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也导致了他们很排外,很难接受外来流动人口。

罪犯即使真的到了另一座村子,口音一出,一下子就暴露了自己不是本乡人。

而通缉令就在城墙上和菜市场这种人流密集的地方挂着,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就提高了警觉。一旦发现罪犯不是本乡的,就直接给禀告衙门了。

由此看来,警醒百姓,也是通缉令的一个重要作用。

四、连坐和黥刑令犯人坐立不安

古代除了通缉令,还是有很多办法用来抓捕罪犯的,比如连坐制度。与犯罪分子相关的人会连带受刑,或者是受到一定的处罚。

这样的制度听起来好像惨无人道,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犯罪。这也是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面看到的连诛九族、全家斩首的由来。

有些罪犯只是一时起意犯下弥天大罪,并不是真的恶人。心中还是存有善意的,根本不想连累家里人。所以一旦犯下错误,会因为连坐制度而跑到衙门自首

而在家里人人自危的情况下,也会因为连坐制度而站出来举报犯人,而不是进行包庇了

除此之外,衙门也有别的手段能让罪犯伏法,古代的五型之一就是黥刑,也叫墨型,就是在罪犯的脸上刺青

这个刑罚一直延续了几千年,一直到清朝末年才被正式废除。听起来也是一个并不人性化的惩罚,留在脸上的刺青会跟囚犯一辈子,是他们挥之不去的耻辱。一旦被烙印,基本也就“社死”了。

不过因为他们肆意伤害和破坏他人的财产和生命安全,犯下的也都是反人类的罪行,这里对黥刑是否人性也就不多做讨论了。

像黥刑一般是犯过罪的人才会获刑的,就怕这些人恶向胆边生,出了大狱之后还会继续犯罪。官府衙门留了记录,又在他们脸上留了痕迹,安稳生活的百姓一在路上遇到这些犯过罪的人,就可以马上提高警惕,惹不起,总是躲得起的。

而且一旦他们犯罪,通缉令上的画像自然会出现这些标志性的特点,届时老百姓认人举报、官府当场抓获的可能性也就提高很多。

文/小羊

参考资料:《略论中外罪犯身份标定制度对刑罚执行效果的影响》,韩述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通缉令画像简单丑陋,凭什么能抓到逃犯?官员:画像不是重点
古代的通缉令真的能抓到人吗?官兵:看看写了啥,跑得掉算你厉害
古代通缉令画像那么丑,为什么还能抓到逃犯?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抓到罪犯?
古代的通缉令真的能够抓到人?官差:你先看看最后那句话,跑不了
在古代为什会仅凭一张简单的画像就能抓住逃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