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柬埔寨游记 | 有色有味

我是落日里发呆的一头狮子,看到夜色四合,看到繁华匆匆逝去,不发一语。

——蒋勋《吴哥之美》

 

一切都源于一篇游记

爸妈旅行团跟着妹妹两口子去柬埔寨旅游归来,想为他们写一篇游记留做纪念。妹妹发了好多照片给我,看完我就蒙了,这么多景点,怎么长的都一样啊,都是一堆石头啊,这怎么写。没办法,补课学习吧。

 

故纸堆里有乾坤

在网上查了柬埔寨历史简介、几本吴哥旅游书籍、吴哥的每个景点介绍、印度大事件年表,还找到那篇中国元朝使节写的《真腊风土记》,一根筋的毛病发作,誓要把吴哥历史翻个底朝天。

熟料越学越体会到认知的匮乏,有些历史已无从考究,有迹可循的知识量又十分庞大。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问题不断涌来。

吴哥王朝与印度教有怎样的渊源,当年为什么要放弃印度教而改信佛教?印度教是怎样从婆罗门教发展而来的。印度教和佛教都源自印度,怎么会影响到吴哥?印度教和佛教作为两大宗教,为何都在印度产生,在印度又有怎样的历史演变?佛教的三条主要传播路径是怎样的,又是怎样进入中原地区的,然后,竟然查到了敦煌莫高窟辉煌壮丽的古代历史和屈辱的现代史。

历史、政治、艺术、哲学、宗教,带着好奇一路探索,最后不得不在庞大的资料群面前败下阵来,终于放弃了开始的弘誓,还是学些皮毛写写吴哥游记吧。

无论是暹罗的大城王朝遗址,还是更加宏大的吴哥遗址,面对那些残砖断瓦,落叶青苔,都实在无法掩饰内心的苍凉,感慨万千。战争—立国—战争—开疆扩土—政治经济文化盛世—衰败—在战争中灭亡—文明被覆盖、同化或者消失为废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有花开就有花落,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就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甚至连小楼,也成了废墟。

人也是一样,终要把生老病死一一经历,才算过完一生。从牙牙学语,混沌柔弱,到年富力强,活出自己的精彩,再到牙齿掉光,混沌柔弱,走出一道完美的抛物线。而人行走世间,总免不了感受痛苦,挨到幸福,再体味繁华落尽的空虚。所以人才会思考,思考自身,思考未知的自然,思考幸福的终极,从而有了图腾、宗教、科学和哲学。在这一点上,生活在印度的人们和生活在柬埔寨的人们,是一样的。

 

吴哥的印度渊源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因崇拜梵天及由婆罗门种姓担任祭司而得名。

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由于佛教和耆那教的发展,婆罗门教开始衰弱。

公元8、9世纪,婆罗门教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义,逐渐发展成为印度教。印度教依然信奉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主张善恶有报,人生轮回,轮回的形态取决于现世的行为,只有达到“梵我同一”方可获得解脱,修成正果。因此,印度教也称为“新婆罗门教”。

柬埔寨,也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当地的高棉人,也形成了自己的早期图腾以及古代的地方宗教。

公元1世纪左右,在今天柬埔寨的土地上,崛起了东南亚历史上第一个大的王国,就是扶南国。当时,印度教已传入,并逐渐占主导地位。

据《梁书. 扶南传》记载,世纪之初,扶南的某一任国王就曾是一个来自印度的婆罗门,姓乔陈如,名耶跋陀。

随着抚南国的衰落,7世纪崛起真腊王国,第一代国王叫耶输跋摩一世,意思就是“被湿婆保护的人”。可见,无论是印度文化,还是印度教,对柬埔寨乃至整个东南亚的影响都是深远而广泛的。除了地理上的优势,也因其更符合被执政者的需求、更易被老百姓所接受。

 

众神的世界

吴哥于公元802年建都,中国史书称之为“真腊”,此时中国正处于唐代中晚期。

有意思的是,真腊开国君主耶输跋摩一世,曾经以王子的身份被送往爪哇做人质,回国后,统一真腊,建立独立的吴哥王朝。看来历史上把王子公主送出去做人质也是常用外交手段,对于忍辱负重的王室成员来说,往往都是一种绝地反击的强大动力,说不定回国后就能成就一番伟业。

想到这里,暹罗的那位骑象杀死缅甸王子的国王,估计正在露出迷之微笑。可惜中国送出去的往往是公主,只能在异域终老一生。

耶输跋摩一世在荔枝山举行盛大称王仪式,自称转轮王,即印度教中的宇宙之王,定都吴哥附近的罗洛斯,君主神化,政教合一,使得高棉民族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开启了吴哥王朝之后长达600多年的辉煌。

公元889年-908年,耶轮跋摩一世在执政期间,成为吴哥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君王,他以和平方式大大扩展了吴哥王朝的疆土,并将都城迁到到吴哥,以巴肯山为都城中心,建造了的第一座寺庙巴肯寺。耶轮跋摩一世信奉印度教湿婆神,崇拜林伽。开始修建柬埔寨最大的印度教湿婆派庙宇群,以实现国内精神统一的目的。

公元1113年-1150年,苏耶跋摩二世执政时期,南征北战,使吴哥王朝达到鼎盛。建造了崩密列等神庙。苏耶跋摩二世自称毗湿奴神化身,从此吴哥王朝改奉印度教毗湿奴神,仍然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吴哥寺是供奉毗湿奴的神庙,既是吴哥古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寺庙,也是苏耶跋摩二世陵墓。

 

菩萨的宫殿

公元1125-1219年,阇耶跋摩七世时期,因印度教长期盛行,婆罗门僧侣们的权力日益增长,影响到朝政。阇因跋摩七世适时引进佛教,并以此为契机改革官僚体系和社会结构。此时吴哥王朝的疆域已扩展到越南东南沿海,版图包括现今整个柬埔寨、部分泰国、老挝、缅甸及越南,是东南亚最为强盛的国家。该时期建造的伟大的吴哥王城,为后人留下了壮观的城池和众多的寺庙,建筑精美的浮雕不仅记载了印度史诗中的内容,还记录了当时的诸多生活场景,十分华丽。

阇耶跋摩七世的宗教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其继任者进行了大规模毁佛,再度回归信奉印度教的湿婆神,大量的佛像还被改为了象征湿婆的林迦,如今在寺庙遗址中,能明显感到宗教反复中,留下的大量毁坏印迹。

1432年,吴哥王朝被暹罗素可泰王朝入侵,弃城而逃。真腊王国几经迁都至洛韦。1594年洛韦又被暹罗军队攻陷,并将藏有真腊重要历史文献的皇家图书馆焚毁。废城藏于密林之中,文明记录又悉数被毁,吴哥文明从此消失于世长达几百年之久。太阳的余晖自吴哥的大地上落幕,即将在暹罗大城的国土上升起更耀眼的光芒。(详见前文“寻泰记”)

一个民族最悲哀的,莫过于文明的彻底消失,历史上的印度即经历过几次文明的消失与被覆盖,比印度幸运的是,吴哥王朝的文明盛况被一位中国人记录了下来,并因此被再次发现。

 

古籍中的辉煌

吴哥文明记录悉数被焚毁,目前存世的仅有一本中国元朝使节写的《真腊风土记》,全文只有八千多字,却记录的十分详细生动,综合来看,描绘的是一个疆域广阔、富裕、善战的原始部落盛世。

1295年,元朝攻打真腊不得章法,遣使团前往真腊“招抚”,周达观是其中一员。在等待适宜回国的洋流的一年中,仔细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回国后写出《真腊风土记》,据说是供元帝出征时参考使用,已无从考证。书中记述了其城郭、宫室、官属、宗教、语言、文字、节候、争讼、山川、农工商以及衣食住行的种种细节,成为世界唯一一本详细记录当时吴哥王朝盛世风貌的第一手资料。

城郭摘要:北池在城北五里,中有金方塔一座,石屋数十间,金狮子、金佛、铜象、铜牛、铜马之属皆有之。(真是土豪啊)

宫室摘要:黄色桥柱甚巨,皆雕画佛形。(看来之前是黄色的桥柱,华美绚丽,如今已被风化成石头本来的面目)

服饰摘要:自国主以下,男女皆椎髻,袒裼,止以布围腰(原始部落的即视感)。人惟国主可打纯花布。头戴金冠子……顶上戴大珍珠三斤许。手足及诸指上皆带金镯、指展,上皆嵌猫儿眼睛石。(全国都穿不上衣服,好东西都在国王身上了。即便再名贵,顶着一斤多的珠子还能走路吗?)

此书最终成了辉煌王朝的墓志铭。

 

后来的后来

19世纪,欧洲人发现了一个真腊王国曾经存在的确切证据,就是那本《真腊风土记》。如同海盗船长发现了藏宝图,各路人士以各自的隐秘身份,开始默默寻找着这一奇迹。

1858年的一天凌晨,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在柬埔寨密林中寻找珍稀的蝴蝶,偶然发现隐藏在厚厚落叶下的石块,并沿着石路找到了那五座高耸入云精美石塔,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消失四百余年后,吴哥文明再次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了。

从众神的世界到菩萨的殿堂,曾经的天堂与地狱,都已付与一堆乱石。这里曾经的王权富贵,辉煌战绩,明争暗斗,众生百态,甚至一只蚂蚁的一个哀伤的下午,都已随风逝去,不留一丝痕迹。想要解锁乱石背后的绚烂与惨烈,也许很简单,只需要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独自地坐在巴肯山顶的一角,或者吴哥寺回廊里的一幅浮雕前,去静静聆听。

那里,有历史的音符在回旋。

作者简介

Amanda,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比如美食和音乐,喜欢研究物理和数学的伪文科生,相信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修行。

编辑:Amand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说吴哥窟
越南: 我们就是华夏文明人 攻打蛮夷柬埔寨那是我们的自古以来
刘焕读城记25——暹粒,千年等一回,高棉的微笑
为何印度的种族阶级制度如此森严?原来印度曾三次被外族入侵统治
柬埔寨之吴哥窟(四)宗教篇
孙悟空原型来自柬埔寨神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