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球通史》共读集锦06 | 悦读读书

三月共读

全球通史

作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第7版

领读者:跑跑单车

领读者说

第七章 中国文明

这一章真心没法领读,因为大家实在是太熟悉了。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秦汉至今没有明显得文化断裂,没有长久的分裂时期,大一统的理念根植在每一个有皇帝梦的少年心里,并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领袖。

这一章里开国皇帝都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嬴政是出生在他国都城里的质子的儿子,机缘巧合,老爹当了皇上,但是大政都被权臣吕不韦把持。之后嬴政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和所有人开战过程,当他去东海求仙时,一定是想着国家需要我,别人都不行,再干几十年,放心以后再交班。

我们这个国家政治、文化和未来走向都是这个人奠定的基础,用最美的词来夸奖都不过分,我只能说祝他老人家万岁万岁万万岁。

可惜人民不理解他,上天没保佑他,秦始皇一死,全乱了。

法家统治的后遗症爆发,以前当兵打仗,三天到前线,杀完人,秋天回家收粮食,现在国家大到去服3个月兵役,得走半年,来回一耽误,庄稼没人收了。

不管多好的基础,后来的人不知变通,都会产生问题。

这句话还有后半句,要是都变通了,就成了王莽,那简直就是一个死硬的凯恩斯主义者穿越回去以后玩的社会实践,具体自行了解吧。

问题:

初级问题:黄宗羲讲的治乱兴替在汉代是如何显现的。

进阶问题:统一的文字对大一统中华文明的延续有着怎样的意义。

打卡集锦

Emma Wan

作者把中國古典文明定為從周到漢。中國的歷史比較特殊在於是由一大段一大段統一間佐較短的動亂組成。作者認為這是由於作為橋樑的文字統一和儒家思想深入,並且中國文明著重實際非常理性。

這種理性體現在我們寫史的歷程,我們沒有希羅多德的戲劇性,我們只是紀錄表達。

秦二世而亡後,後繼的帝國基本模式相同,強人開創者—幾代後宮廷長大的繼承人—社會稅負增加,財政收入減少公共建設廢弛—生產力下降—饑荒造反的循環不斷出現。相關的經濟問題卻不是古代寫史的人所注意的。

漢帝國的崩潰標誌著中國的古典時代結束。

這兩天在思考:

中國重實際而印度富哲學,這是為什麼輪迴轉世等思想在印度出現而不在中國出現的原因嗎?

中國沒有出現過政教合一或教高於政的情況可能是因為皇帝本人身兼大祭司,執行祭祀等活動。這種特性讓世俗的皇帝把宗教當成工具,而不是他的真理。

上官婉儿

在中国这一部分,斯老给出的一般规律,还是深得我心的,比如关于形成中国文明特色的地理原因,比如中国保持文化特点、同化外来文化与前面的文化支配定律重合,比如中国文明不存在教与国的分离,比如中国思想对现世偏好的总结。

比如对家庭成员、君臣之间关系的腔调(当然这里对比同样非常追求社会秩序的印度文明,在结果上,不得不承认两者没有本质的差别,2000年后的现代中国依旧深受传统影响,只不过与印度的表现形式不同)。

在“哲学家和经典”部分,在老外的笔下,纷杂繁复的经典,居然在我眼前也呈现出清晰的状态。在“帝国的衰落”部分,第一句也非常喜欢——王朝循环掩盖了背后的根本性变化。

这的确是普通人津津乐道却又不求甚解的惯常说法,而最后关于变革“向下的螺旋运动”的说法,也很喜欢,不明觉厉。总之,跟着老外的视角,先把历史先看薄,再看厚,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郑大喵

初级问题:黄宗羲讲的治乱兴替在汉代是如何显现的。

西汉:汉武帝为拓展疆域导致资源损耗过度。为了应付危机,他进行了货币贬值、出卖官爵和重建国家对盐、铁、酒的垄断经营等手段。

但他的后继者依然因为纳税书目下降陷入困境,导致大规模起义爆发,王莽篡位,黄河下游灾变导致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破产农民加入盗匪和叛乱活动,游牧民族趁机入侵,洗劫首都,杀死王莽。

东汉:纳税农民被压榨,大规模起义爆发,自耕农大批死亡,破坏了原先农民应征军,职业军队代替之,但职业军队首先忠于将领,而将领对中央政府置之不理。

大地主公然蔑视政府,逃税并扩大地产,大家族将庄园改造成城堡过期了自给自足的生活,贸易衰落,城市相应缩小。农民起义、军阀政变、游牧部落侵袭导致汉朝灭亡。

进阶问题:统一的文字对大一统中华文明的延续有着怎样的意义。

文字统一后,只要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可以阅读并理解。即使各地方言不同无法对话,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文字进行交流;并且各地的历史均可以用同一种文字书写,所有会使用这种文字的人都可以阅读和理解,并将其流传下来。

文字的统一导致全国上下使用同一种文字,对这种文字的任何改变都会影响到全国人,所以文字的改变很轻易就流传甚广,并有利于自身的延续,以致于现在我们依然使用这种文字,并且能够读懂历史上更久远的文字记录。

大城之驴

就“汉帝国”一节中提到的“考试”、“科举”、“学校”这几个概念,谈谈自己的看法。尽管科举考试的起源,目前史学界尚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科目肇于汉,兴于隋,著于唐而备于宋朝。”

但是至少“乡试”、“会试”和“殿试”的三级考试制度绝非是汉代所有,而是明清(尽管作者用了“后来”一词,可这也太“后来”了)。实际上汉代的选拨官员制度主要是征辟制和察举制,这是对官僚贵族世袭的一种调和。

同时书中也没有提及汉代官方学校设置“五经博士”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似乎认为去“学校”就是为了考“科举”在做准备。《全球通史》读至此,我感觉书里的中国文明部分好像是为了满足“全球”这个概念而去写的。

“印度”等其它非西方文明部分,是不是存在同样的问题,就不得而知了。

编辑:灵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全球通史
“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没有古希腊这全要怪一个中国人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 为什么仅有中国保留下来?
《全球通史》观感
分封制:全世界绵延国祚的传家宝,中国却用它实现了大一统?
读万卷版《中国通史》 - 黄扬子 - 和讯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