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命中的图书馆丨悦读读书

“万物聚合杯”悦读征文大赛作品

【参赛作品回顾】

你好,北方/梦之芽/看不见的作者/简单老爸的那些不简单

那些年,伴随我成长的墨香/让幸福来敲门/血茧

那个爱用红双喜香皂的人/小林和他的小提琴

本篇主题:我与书的故事

作者:假如我没这些experience 木星

季羡林说过,世态炎凉,古今所共有,中外所同然,是最稀松平常的事,用不着多伤脑筋。

不知从何时,文学悄无声息地氤氲在我的生命里,如爬山虎似的生长生长。小时候,格外觉得写出来的东西虚无缥缈,看得到抓不到,能改变什么,能

与枪之于生命,水之于自然相提并论么?更何况世纪初“书呆子”的说法甚是流行,反思一下,读书写字怕是从那时候开始已经成了负担了。

然而讽刺的是,嘴里说着读书无用,但手里拿着的还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神圣读本,还有床旁父母买的伴随了我 6 年的硬皮书,《科学家故事》,就这样心口不一的活到大学生涯,浑浑噩噩。

有了以上描述,你肯定能猜到 18 岁之前的我是个不学无术,整日活在自娱自乐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的人。对了!看书?长大了再看也不迟!后来想起来,也许是九年义务教育的课业负担激起了我的逆反心理,明明处于对未知充满好奇与期待的年龄,却被强行赋予了与年龄丝毫不符的沉重使命,凭什么?

都说男生开窍晚,我想这一不成文的道理,却是在我身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印证。凭着自作聪明的脑瓜子侥幸上了大学后,如困兽出笼,洪水决堤,心中的想法、主意与日俱增,恰巧在某一个时刻达到峰值猛然爆发了,像是一脚地板油,也许这就是过来人口中的“开窍”吧。

那时的自己说个大话。像个重生后的自己,了解世界,改变自己的愿望,就一点一点加重,幸好学校有个老图书馆,接纳了我这颗懵懂跃动的心。

之所以说学校的图书馆老,不是因为他经历了 40 多年的风雨冲刷,外墙皮齐齐脱落了,而是其中放置的古香古色的家具书架衬托出岁月划过的痕迹。每每进去,都会闻到来自旧时代的文化气息。仿佛十年浩劫,无不历历在目;仿佛文争武斗,交错映入眼帘。

也许“文人都是孤单的”这句话单方面没错,自从跨入读书的大门,越长大越孤单的感觉变的越来越不可控,就越来越能理解“戊戌六君子”救世无方的无奈,越来越能感受季羡林老先生说的那种世态炎凉。怕是就是这股烟火气,大学里养成了一个有事没事都钻图书馆的习惯。面对林林总总的图书类目,目不暇接的看着读着,仿佛是要一口气吃成个胖子似的,新世界的大门一旦开启,实在是再难合拢。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从书中悟出的道理一。

大学时候没定的气性一直导致学习成绩如三角函数般跌宕起伏,而去图书馆的次数多了,倒是唤起了心中隐忍的求胜欲。学习成绩也跟随着这一点多分泌的多巴胺缓缓向上攀升。到这时候,小时候的认知与想法也变得不攻自破了,读书、写文章是可以从心灵底层中改变一个人的,无论内在、无论外在。

有的人整日不学无术,还将学习与工作是两回事时常挂在嘴边,耀武扬威,可是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这种人古来不胜枚举;有的人底蕴在那里,无论经历什么大风大浪,他自岿然不动,这种人至今屈指可数。这不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知识的重量。

“成长就要有成长的样子,该经历的事儿自然会经历的,无论早晚”,这是从书中悟出的道理二。

有可能你从这句话中能看出来,我偏爱读的是汪曾祺,季

羡林先生这种田园散文家闲适的书,这种书读起来让人舒服,不会有议论性文章那种与作者观点有冲突的隔阂感。尤其是汪曾祺,散文大家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正能量,始终可以让人保持着向上的劲头。这种劲头体现在我会欣赏四季轮换的美,而不是偏执的喜爱某一个季节;体现在生活中时常快乐着,无论是喜是悲。

“读书不是为了让你写多少文章,而是持续固化你的理性思维,让你始终保持清醒”。这是从书中悟出的道理三。

人啊,总是感性动物做着看似理性的事,只不过绝大多数赌对了。人无一不是感性的,具体来说,就像考试成绩“写”在脸上,幸福与否“漾”在眼中,情绪就是感性的最佳代表。人无一不是理性的,具体来说,就像碰到难题会努力找寻答案,遇到未知会拨云见日探索,思考就是理性的最佳代表。

举个例子,人刚生下来,属于最自然淳朴的状态,此时的你肯定时常哭着闹情绪,而不是坐下来安安静静的思考。这就说明成长的最初状态是感性居上。而两种思维就坐落在跷跷板的两端,读书伴随成长就缓缓将平衡点偏向理性一方。所以看到上了年岁的老人们尤其是文人们总是说着看透了人生,这就是理性居上了。另外,从历史上讲,从古至今研究哲学的必定涉猎文学,包括正统哲学科班出身的苏格拉底、马克思,包括哲学界的自由精灵尼采、泰戈尔。“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常被拿来对付作文的高尔基的名言,恰恰印证了这点。

讲了这么多大学时代图书馆里悟出的“空想社会主义”,倒不如再讲讲工作以后我和图书馆的故事。大学毕业后我就顺风顺水地进了一家央企。央企嘛,都讲先去基层锻炼锻炼。基层嘛,人都图个清闲。正好趁着基层锻炼的空闲日子,就又摸到图书馆翻翻书。

这个图书馆,却也恰巧是我喜欢的,读书气弥弥漫漫,经久不绝。自那以后,每周休息日总会挑一个下午去读读喜欢的散文,看看专业的书籍。古来总说,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子,这句话用在做人方面亦然。在理想主义中,我总觉得我的那块板子就是眼界,起初我看书确实也是这个原因。

事实看来,读书确实是开拓眼界的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它让我了解事物运行的规律,让我找到为人处世的方法。但我也绝不是说读书是万物之源。好书自不必说,而死读书,读死书是没出路的。我的意思是读书,尤其是读好书,应该是是生活中最稀松平常的事,只因为读书可以给你的理想插上翅膀罢了。

最后以穆旦的《冥想》结束此文吧。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作者:假如我没这些experienc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启示录376:用智慧唤醒智慧
《人生感悟荟萃:人认识自己,认识生活,认识这个世界,统称为人的认知。》
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矛盾│每日糊图:20170601
征文选登 | 因为存在,所以阅读
如何积累自己的知识?——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