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活得那么累,都是被“应该”下了蛊

领读者:识祎

8月共读

第二章 识别错误想法

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敢于剖析自己的认知偏颇并积极矫正,是爱自己的体现,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完美的人生,未必就是幸福的人生,而快乐的人是能够变通的。

对于一件事,我们的态度是希望做好,努力但不强求,接受但不逃避,就是弹性认知。僵化的认知就是过脆的认知,是易折的。

每一次华丽蜕变都要层层蜕皮,剥落那个限制我们自由和幸福的旧驱壳,破茧成蝶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却能带你翱翔天际。

01

专横的“应该”

“应该”、“必须”——绝对化、苛求、完美——对自己、他人、世界。

这是一个不合逻辑的规则固化,荒谬之处就在于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所以要打破自恋。

仅仅是因为自己喜欢,所以要求自己、别人和世界如你所愿吗?即便你所愿,就是正确的吗?

存在“应该”、“必须”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认知的固化程度,将会“逼死”自己。

生活中很多事情,并非外界逼迫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对自己、他人、事情的要求甚至是强求、苛责太多太高,这往往会导致自己痛苦,身边的关系也被自己破坏掉了,目标也未必能够达得到。

02

恐怖化(灾难化)

恐怖化,指因高焦虑等导致把不如意的事视作灾难,偏离于事实和客观较大。

这个认知逻辑的荒谬之处在于,情绪或结论不是因事实导致的,而是由情绪或是心情而得出结论,并将这个情绪化的结论当做客观事实。逻辑反了。

比如不是因为你做错了而导致我对你反感,而是因为我烦你而导致你做什么都是错的。

觉察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是否存在?

03

错误的想法

①非黑即白

极端化,即要么好,要么坏;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能上清华北大,就是白学了,就是傻、无能、没用的。两极化的思想,会令我们越走越狭窄,失去很多成就的机会。

②以偏概全

好比盲人摸象。“总是”、“每次”、“从来都不”...

他总是不尊重我;他每次都迟到;他从来没有包容过我;我总是被所有人排斥;十年的职业生涯,什么都没有学到。

③自找罪受

凡事都往自己身上扯。自恋、自我中心化,认为某事的发生是自己造成的,究其原因是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比如领导没跟我打招呼,就是因为自己表现的不优秀。但是事实真相是否是这样却不一定。

④心理滤除

心理滤除,即选择性吸收能够证实自己内心所想的,而忽略了其他的信息,因信息缺失被滤除,导致判断失真,进而固化于失真的信息使自己很难受。

比如,当认为自己总被嫌弃,没有被爱过时,往往只看得到自己被“嫌弃”的事情,自动屏蔽了没有被“嫌弃”的事情和关注关怀自己的事情和人,于是更加加固了自己被人嫌弃的认知。

⑤草率得出负面结论

通常与自找罪受和恐怖化组团出现,曲解人和事的客观性。

⑥责备

失真的外归因,其实是无法面对和承担自己的责任。

⑦贴标签

为自己或他人进行以偏概全的评价。比如我/他数学很差,仅仅能够说明我/他数学没考好、没好好学习数学、不擅长数学等诸多可能,但并不能说明这个人整体是笨的、无能的、不好的。

如果这么评价自己就是对自己的否定,什么事都不去做了,如果这么评价他人,就会破坏关系。其实并不是因为别人很难受,所以自己会去嫌弃别人,而是因为自己难受了,才会去嫌弃别人。

⑧总觉得大祸临头

“万一”综合征,总是担心会发生不好的事情和结果,经常与恐怖化、心理滤除组团出现。过于关注负面,放弃了享受正面的权利,其实也就放弃了享受和感受生活美好事物的权利。

书友精彩打卡

多多

第二章识别错误想法,这章总起段就说,快乐的人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们在必要时能够随遇而安。

读这章内容时,总是想到那句“尽人事,听天命”。其实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书中总结的错误想法我们自己多少也能意识到,情绪出现问题时也会劝自己不要有“应该”“必须”之类的想法。

作者说,快乐的人懂得在“必要”时随遇而安,也说妨碍追求“健康美好”人生的信条就是不合理的信条。我们都想快乐,也想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可什么时候是必要的时候,什么样的人生又算健康美好的人生。

一个追求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人,或多或少要比追求过安安稳稳小日子的人,产生更多的不稳定情绪,更大程度上没办法随遇而安,生活中的大部分时候也并不是健康美好。像《一代宗师》里的宫二,给了自己太多“必须”要做的事,她也许不快乐,可是没了这些“必须”她就快乐吗?

有时候是生活没有给我们“倾向性”而只给了我们“必须”,放下或者不放下似乎都不会快乐。只能用点评《梵高传》的那句经典语录安慰自己,感谢上帝赐我平庸。因为平庸,我们不需面对“应该”和“必须”,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在“必要” 时随遇而安,选择接受那些超出自己控制范围的事实,选择不强求事情换一副模样,选择做一个快乐的人。

Emily

如今关于教育,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做父母的共同敏感话题。

大家言语间谈论的都是学区房、私立校等等,让我也因为这个问题产生了各种矛盾。如果没有给孩子报辅导班或者课外班,就觉得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落后于其他人,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够好,就联想到孩子未来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将来就不幸福。

也许在我们的认知里:1.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你不挤到前面就被别人踩在脚下。2. 好成绩意味着美好的未来。3. 上辅导班就可以得到好成绩。

回头想想,第二章开篇那句话特别的打动人“如果你相当疯狂,那么你并不孤单,因为整个人类已经丧失理智。

记得从前有一篇文章讲述一个剧场里的每个人其实都看的到演出,因为有个别人觉得只有站起来才能看的更清楚,然后旁边的人也陆陆续续站了起来,最后全剧场的人都是站着看完的演出。

李鸻

想说说错误想法之一的 贴标签。我给自己贴的一个标签是“协调性不好”。

我上学的时候,所有的运动项目,几乎都是老师饶给我一个及格。学车的时候,也是超级慢的。教练说,“你协调性这么不好,谁撺掇你来学车的?这不是坑你吗?”我学了十三个月,是每周都去一两次的那种,科三考了四次才过。

单位组织学习柔力球,要在运动会上表演。我就不想报名了,我领导说,你对着电脑时间长,颈椎腰椎都容易不好,练柔力球对颈椎和腰椎都很好。我说,我协调性不好。我领导说,没关系的,一千多人,你错了也没人能看到。然后她就和我一起报了名,一起去练习。

然后发现我们部门的教练是单位的总教练,动作都是她设计的,教的也很好。我跟着学了一个月,居然学的也还差不多。反思这件事,可能是我在肢体动作的学习上,是比别人慢一些,但肯学的话,大概也没有慢到学不会。感谢领导带我一起练习。

其实我还有一个标签是“手不够巧”。这大概是在比较之下产生的,因为我有两个心灵手巧的前同事。但读研之后,我遇到的同学里面,我居然还是手比较巧的一个。有需要动手的事情,我也在网上找了攻略,再尝试去做,比如换灯泡啥的,当然对手巧的要求也不高,但自从知道自己并不算是笨手笨脚之后,我不再怕动手了。事实上,现在手头儿干点活儿也还过得去。

 相关文章

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其实大多数情况是自找的

即日起,关注公众号可获得上月共读书目电子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十件你应该在学校就学到的事情
★★★这八种人肯定要被淘汰★★★(转载)
只能看透不能看破 - 千百度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把脉自己的教育人生
运用选择的权力,做快乐的主人
人这一生,只有这样活着,才会真正开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