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拯救那个蓝色的婴儿——医学界的破冰之举

一部跌宕起伏令人心潮澎湃的医学史。

一本洋溢敬畏自然与探索自然的求知精神的科普书。

——领读者 Emma Wan

破冰之举 拯救蓝婴

神秘的东西总是令人神往,越是不可能的事越是想去做,这就是人的天性。

19世纪中叶,西奥多·比尔罗特下了一个魔咒,”在心脏上做手术,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任何一个试图进行心脏手术的人,都将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魔咒未持续100年,1896年的雷恩在无体外循环的情况下完成心脏修补手术还获得成功,虽然是偶然,但毕竟振奋了当时的外科学界。心脏外科虽未成体系,发展基础也不够,但也拉开序幕。

1671年丹麦医师发现青紫小孩,1777年荷兰医师报道了一个案例,小病人出生时还活蹦乱跳,长着长着变成一个口唇青紫易疲劳爱蹲下还泛蓝的小朋友,病人只短短活了12年,解剖发现有先天严重畸形。看着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病例报道,却在1888由法国医师法洛总结并归纳出4种严重畸形: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

然而,疾病是发现了,但怎么救这些小蓝人的命呢?一切围绕着一条长大后本应自行关闭的血管——“动脉导管”。

由于胎儿特殊的血液循环,肺动脉借导管把血液输入主动脉,一般出生后自行关闭。慈母塔西格医师借鉴格罗斯的结扎术反其道而行,与布莱洛克医师一起开创布莱洛克-塔西格分流术(B-T分流术),从一岁的小撒克逊开始,拯救了万千TOF小蓝人的性命。

灵魂画手 施展魔力

在《心外传奇》共读群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画画。领读者Emma Wan鼓励大家用手描绘出心脏内部结构的样子,画得专业不无所谓,重要的是要用心。感受医学的魅力,感受生命的可贵。

书友精彩打卡

Justin Li

第一次读这种医学相关的书,以前总是觉得这种书太专业看起来会很枯燥,第一章读下来后刷新了我的认知,读下来有沮丧有震惊有感动,故事虽短,但像是在读波澜壮阔的史诗;现在的医学发展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没想到当初每一步的前进都有那么多前辈艰辛探索,不懈坚持。

以前我对心脏不是很了解,看到第一章的心脏图让我对他产生了兴趣,去网上也搜索了科普视频,了解结构、运行方式,心脏真是一个精密的仪器,像是上帝之手创造出的艺术品,看起来都恰到好处。

不过,再精密的仪器也会有问题,幸好有了比尔罗伯特、雷恩、法洛、塔西格、布莱洛克、托马斯等先驱的探索,才让我们一窥心脏这个精密仪器的真容,也才有了第一例“蓝婴”手术的成功,这是迈出的关键一步,然而也才是第一步,我看到数据上10年还有千分之89的儿童每年死于心脏病,我还是很震惊的,看来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李鸻

战争为什么能促进医学进步?这是因为战争可以动员大量的资源,包括动员大量的医务工作者。鉴于战争会产生大量的伤患,对外科发展的推动更明显一些。

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我的母校,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因为离朝鲜比较近,战时头面部外伤的手术做的多,成为头颈外科的重镇,基本上到2000年以前还是头颈外科的重镇。

隔壁群打卡的《人生海海》的主人公,战时做了军医,据说竟然是通过观察医生处理病患然后自己处理病患自学的。

在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家的影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Jack

第二章说战争促进了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心脏手术的发展。古语有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战争剥夺了无数平民的生命,同时战争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其实没有任何人能够逃脱生老病死,最终都是一小堆儿灰烬。

读了本书前两章,才知道医学史上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进展。也许病人家属着急症状,确实在医生那是见多识广的事。角度不同,感受不同,大概是医患纷争的缘由。读了本书,应该可以多体谅医学工作者一点儿,无理取闹的医疗纠纷就可以少一点儿。

小时候被老师问到长大后的理想,对于绝大多数没理想的孩子来说,这道填空题可以换成选择题:A.老师,B.科学家,C.医生。选择“老师”完全是出于巴结老师的谄媚心态,选择“科学家”是因为这个空泛的大概念当时根本不知道是干嘛的,而选择“医生”则是医生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

往事一越,时光斗转,“老师”成了“补课达人”,“科学家”成了“怪蜀黍”,“医生”成了“红包专家”,原来五讲四美的好职业如今变了味道:教育弊病、论文造假、医患纠纷,不明就里的人民群众声势浩大,好像把“老师”、“科学家”、“医生”一棒子打死就万事大吉了。

好吧,我是搞建筑的,如医生一样:孩子,搞建筑太辛苦,下辈子不来了。医生,与阎王爷虎口夺食,我代表广大的病友向天使致敬!!

Kyle Butler

原来心外循环手术的这个理论基础最早是由一位飞行员奠定的,真是太奇妙了。那些只做自己已经会了的,不敢脱离舒适圈的人确实没什么创新,只有这种勇于不断尝试各种模型思维的人才能做到。

心脏手术的进步历程可真是太惨烈了,这不是什么赔点钱或者是时间成本的问题了,如果失败的话就要直接面对死亡,要想冒险尝试新的方式是要面对多大的压力啊,想想就脑袋疼。。。

因为时代的科技还有运气的限制,吉本穷尽一生也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次又一次巨大的打击,还有孤独又漫长看不到头的道路,而且也从来不被世人认可的现实问题击败了。真的是很遗憾,他做的事情没有错,但是这种事可能真的不是一个人一辈子就能完成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奋斗出来的成果绝对不是白费的,用自己的一生为后人铺平了路。

我在想,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他这辈子实现不了,他还会坚持吗?

寒鹤冷花

每天觉得自己入错了职场,然既来之则安之,既能学习,又能给自己留下读书笔记,挺好的。

第三章是心外科又一个台阶的进步,尽管有点悲剧,主人公成就不那么辉煌,但他的研究对推动心外科的发展,对心脏病病人能延长生命的可能性,却是意义非凡。和平是踩着战争和尸体换来的,科技进步是无数次失败换来的,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往前前进一步。

这一章的英雄,是吉本,和他的体外循环研究。

一个人,二十年,顶着不理解甚至反对的冷漠,筚路蓝缕,不言放弃,研究摸索,摸索研究,把一生献给一个事业,他就像一块奠基石,给后来的人铺平了道路。他,虽败犹荣!

即日起,关注公众号可获得上月共读书目电子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十大离奇医疗事故
@外科医生,不可不看的《外科大历史》
外科医生成长记---(二)手痒医生
2023医师节掠影:我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做了22年心脏手术的医师透露中国医学的秘密...
科学纪录片《手术两百年》将于今晚8点CCTV9播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