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决定战国命运的一场大博弈,最终秦国胜天半子

在战国周赧王时期,战国的烽烟愈演愈烈。当时的天下成败未定。秦国、齐国两强并立,在它们之间,在中原的大地上进行着一场巨大的博弈。

这场博弈,将当时所有的诸侯国都卷了进去。大家都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奋斗着。那么,在这场博弈中,谁又能笑到最后,成为最后的获益者呢?

博弈前的战国形势图

第一个登场的国家,梦想称霸的宋国和它的国君宋康王。

宋国是战国中的一个中等国家,但是这个国家的国君都有着一颗向往称霸的心。这个国家的由来是,当年武王伐纣之后,让纣王的儿子武庚继承殷商的社稷,管叔、蔡叔辅之。后因为武庚和管叔、蔡叔作乱,周公诛武庚,让微子开继承社稷,封为宋国。

宋国一直都有着称霸天下的野心。春秋时就有一个以讲“仁义”出名的宋襄公,他就有继承齐桓公的霸业的愿望。可是,最后由于被讽刺为“蠢猪式的仁义”,屡遭挫败,落得个身死人笑的下场。

到了战国时期,宋国以中等国家的姿态屹立中原。虽然对小国它是制之有余,可是对大国来说,它则是一块案板上的肥肉。只是它地处几个强国之间,大家不好下手而已。

宋康王

宋国地处中原,有着当时最繁华的大商业都市定陶,国力并不算衰弱。如果励精图治,再加上适当的外交策略,宋国还是能够继续存活下去,而且还可能有所作为。可是,宋国由于它的国君的野心,使自己成为了中原的一只刺猬。

宋国到了最后一个国君偃的时候,他自立为王,史书上称之为康王。这个人急于称霸的到了极点。而偶然的自然现象也加助了他的野心。

当时,宋国的城墙拐角的雀巢中,孵出了一只雏鹰。这本身只是一个自然现象。可是他却让人占卜,占卜的人迎合他说,“卦象吉利,以小生出巨大,一定会称霸天下。”

于是相信占卜人的话的宋康王十分高兴,他起兵占领滕国,讨伐薛国。然后又打败了齐国,占领了齐国的五座城池。向南打败楚国,夺取了楚国三百里的土地。向西又打败了魏国。这样,宋康王就把齐国、魏国当做敌国,认为自己的霸业很快就能够成就。

宋康王为了尽快达成霸业,开始倒行逆施,史书上记载:

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以示威服鬼神。为长夜之饮于室中,室中人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又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以至于国中,无敢不呼万岁者。天下之人谓之“桀宋”。

宋国就这样使得自己成为中原各国眼中共同的敌人。它却一点也不知道自己的危险处境,一直在做着称霸的迷梦。可惜这个迷梦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所打破了。

第二个登场的国家,对宋国垂涎许久的齐国。

齐湣王

宋国在中原耀武扬威,可是它却不知道,自己早就成为各国眼中兼并的对象。只是因为宋国位于几个强国之间,每个国家碍于其他国家的利益,大家谁都没有下手而已。

在这几个国家中,对宋国欲望最大的就是齐国。当时天下最有实力的就是秦国和齐国。秦王为了讨好齐国,自称西帝,把东帝的称号送给齐湣王,想和他一起伐赵。

这个时候,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出现了。这个人就是从燕国来的苏代。齐湣王问苏代,对秦王致东帝的称号于自己,一起伐赵的意见时,苏代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愿王受之而勿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伐赵孰与伐桀宋利?今王不如释帝以收天下之望,发兵以伐桀宋,宋举则楚、赵、梁、卫皆惧矣。是我以名尊秦而令天下憎之,所谓以卑为尊也。”

苏代明确表示,称帝号没有什么意义,只招来天下人的厌恶。而伐赵远不如伐宋来得实际。这个建议正中齐湣王的下怀,因此他欣然的接受了苏代的建议。称了两天帝号就取消了,暗中开始做灭宋的准备。

齐国首先和赵国合纵。周赧王二十八年,齐、赵、韩、魏楚五国攻秦,迫使秦国废帝号,归还一部分侵占的土地。但是,在第二年,齐国就灭了宋国。史称:

齐湣王与魏、楚伐宋,杀王偃,遂灭宋而三分其地。

倒行逆施的宋康王,在齐湣王起兵来讨伐的时候,“民散,城不守。”只得“奔魏,死于温。”一心想成就霸业,不自量力的宋康王,最终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第三个登场的国家,一直想要灭亡齐国的燕国。

齐湣王在灭宋之后,并没有停止他的攻伐。他先是夺取了楚国的淮北之地,然后又夺取了魏国所占的宋地,独吞了宋国的土地。在这个时候,齐国的势力达到了顶点。史书称:

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但是有句话,盛极则衰。齐湣王和他的齐国并没有意识到,随着他们的势力的扩大,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已经开始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乐毅伐齐

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就是他们北方的邻国燕国。燕国和齐国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在燕王哙的时候,齐国趁着燕国内乱的机会,出兵侵占了燕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齐军在燕国残暴横行,最后遭到燕国人民的反抗,被迫撤军。

燕昭王继位后,时刻要报齐国破燕之仇。他励精图治,招贤纳士,以报仇雪耻为己任。史书记载:

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经过长年的经营,最后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具备了进攻齐国的能力。但是,齐国和燕国两国的国力相差太大,燕国想要打败齐国还是困难重重。

这个时候,苏代向燕昭王献上了一条计策。他认为“齐虽强国也,西劳于宋,南罢于楚,则齐军可败,而河间可取。”他认为,将欲取之,必固予之。要拿宋国为诱饵,先使齐国攻打宋国和楚国,让它在战争中被削弱,并四处树敌,这样就有可能击破齐国。

因此,才有了上面苏代使齐的一幕。齐国果然经不住诱惑,吞下了宋国这块诱饵,同时也立刻成为了天下诸侯国的众矢之的。燕国趁机在外交上展开攻势,合纵攻齐。

宋国的定陶是中原最繁华的商业城市,秦国的掌权者魏冉一直想把它据为自己的封邑。因此立刻同意了燕国的建议。而楚国、魏国刚被齐国打败,仇恨未消,也是一拍而和。至于韩赵畏惧齐国的威胁,也欣然同意加入纵约。

因此,在周赧王三十一年,伐齐的五国联军正式组成。燕国以乐毅为上将军,起全国之兵,汇同秦、赵、韩、魏的军队,经过齐国。济西一战,齐军大败。

济西之战

然后除了韩军回国,魏军占领宋地,赵军占领河间,楚军以救援为名占领了淮北之地,秦军占领了定陶。而乐毅指挥燕军攻占了大部分齐国的土地,只剩下莒和即墨未下。

而齐湣王被迫逃亡,他逃入楚军之中,被楚军将领淖齿所杀。齐国陷入亡国的灭顶之灾。

最终真正的赢家秦国。

当然,我们今天知道,在那个时候,齐国并没有最终灭亡。由于乐毅在最终时刻采取了错误的攻心战术,使得他最终也没有打下那最后的两座顽抗的齐国城池。燕昭王一死,燕惠王继位。乐毅因为和燕惠王素有矛盾,被齐国的反间计所中,只好被迫逃亡。

这使得齐国将领田单抓住机会,他先是施展了各种计谋,激起齐军斗志,麻痹对手。最后用火牛计打败了继任的燕军统帅骑劫。在齐国人民的共同反抗下,将燕军赶出了齐国的土地,恢复了齐国。这一场威武雄壮的人间活剧到此告一段落。

田单复国

我们回过头看看这一段历史,可以说,这一段历史是战国历史中的精华所在。在这段历史中,各种各样的谋略层出不穷。在短短的几年里,整个战国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场大博弈里,到底谁是最后的赢家呢?

首先,不会是灭亡了的宋国。那个不自量力的宋康王,企图以自己不足的实力去称霸战国。最后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其次,更不是险些被亡国的齐国。目光短浅,只依仗自己的军事实力横行霸道的齐国,在全天下的联军讨伐下,国土几乎全部被占领,国君齐湣王也死于非命。虽然最后田单复国,可也是元气大伤。

秦昭王

第三,也不是燕国。燕国国力远不及齐国,可是在燕昭王的领导下,用奇计打败了齐国。即便如此,燕国依然没有吞并齐国的能力。燕军最后徒劳无功,被齐国军民赶出了齐国,落得个两败俱伤。

第四,也不是韩国。它只是出兵凑了凑热闹,济西一仗后,它的军队就回国了。除了解除了齐国的威胁外,一无所获。

第五,似乎楚国、赵国和魏国的收获不小。楚国夺回了淮北之地,赵国得到河间之地,而魏国夺回了宋国的领土。两者都在实利上得到了收获。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场席卷全中国的大博弈,最大的获益者是秦国。

先且不说秦国夺取了原来宋国的定陶,这个中原最繁华的大商业城市。在实际利益上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整个战略上,秦国得到了完胜,奠定了它统一天下的基础。

在当时的战国,秦、楚和齐三国是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国家。秦国要想统一天下,它就必须要先摧毁齐和楚的势力。这是秦国一直追求的目标。

魏冉

秦国通过谋略和军事攻伐,先拆散齐楚同盟,然后三次伐楚,把楚国打得一败涂地。楚国最后被迫迁都,成为一个大而不强的国家,失去了与秦国争夺天下的能力。

这个时候,秦国又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对三晋反复蚕食。面对秦国的侵略,当时出现了连纵抗秦的方案。这个提出方案并实施的就是战国著名的纵横家苏秦。苏秦的设想是:以三晋和楚国为阻挡秦国进攻的前哨,以燕齐为几个国家的后援。在这里,一个强大的齐国是合纵成功的关键。

这是因为秦国和齐国位于中国东西两端,秦国无法对齐国直接用兵。而越过中间地带的几个国家攻打齐国,又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是不现实的。

齐湣王逃难

如果秦国对当面的三晋和楚国用兵,强大的齐国就成为了几个国家的救星。秦国是无法和包括齐国在内的关东六国抗衡的。这就是秦国面临的战略难题。

而燕国伐齐正中秦国的下怀。秦国马上响应,实行合纵攻齐并主动担任盟主,先派蒙武越过韩魏攻占齐国九城。然后,又派尉斯离率领三万秦军参加联军参加伐齐。最终在济西一战,全歼齐军主力。随后秦军再夺定陶,获得了丰厚的战果。

经过这一场战争,齐国彻底退出了争夺天下的角逐。直到灭亡,齐国都是以自保为国策,丝毫不参与国家之外的事物。直到其他国家全部灭亡,齐国毫不抵抗的投降了秦国。

博弈后的战国形势图

而这次摧破齐国,打断关东合纵的支柱,秦国只是利用其他几个国家的力量,并没有动用自己的主力。关东六国的这一场自相残杀,使得秦国渔翁得利。就算是魏楚赵这样的得利者,所得到的利益远比不上它们在战略上的损失。

因此,在这场博弈后,秦国对中原的进攻愈演愈烈,而关东各国疲于奔命,抵抗乏力。到了长平之战后,天下皆弱,唯秦独强的格局就更加明显了。

后来虽然关东各国几经挣扎,最后还是南逃被秦国灭亡的命运,最后秦国统一了天下。这一切,都发轫于这一场大博弈。

【资料来源】

《资治通鉴》

《史记秦本纪》

《史记燕召公世家》

《史记宋微子世家》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史记赵世家》

《史记魏世家》

《史记韩世家》

《史记楚世家》

《史记苏秦列传》

《史记乐毅列传》

《史记田单列传》

《战国策》

《战国纵横家书》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即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晋公子重耳请求秦穆公助他返国,秦穆公:除非你娶了这个女人
赵灭中山、齐灭宋、五国破齐、长平之战等背后所隐藏的内幕阴谋
齐湣王从打败强秦到国破身死,生动的阐述了“治大国如烹小鲜”
强弱倒置,乐毅率军灭强齐│129
诸侯国情有差别,称王目的各不同
齐国只是消灭了宋国,为什么引发了“五国攻齐”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