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丘历史名人||刘金芳:侯方域的人生传奇

文学人生 诗意生活

        第189期

木兰文学官方微信平台

    轻松关注 与众不同

       责编   刘明江

商丘历史名人之侯方域

  ——一位“官二代”的人生传奇

刘金芳

今年的春天比往年有点迟些,但是商丘古城护城河里早已春水波荡,东风轻抚,垂柳泛青,巍峨的城墙还是显得那么坚固和高大,几只白鹭在碧波的河面上飞翔,虽说依旧有几分寒意,但古城的春天已经到来。

穿过商丘古城北门,沿中山大街南行,直行半里许到刘隅首往东一百米许有两座古色古香庭院矗立在街道两旁,路北是明朝曾任户部尚书侯恂的府邸,路南是其子侯方域的故居,壮悔堂的所在地。

壮悔堂坐北朝南,上下两层,明三暗五,青砖兰瓦,东有翡翠楼、西有香君楼、南有五间过厅,组成一套完整的四合院建筑群,原有主楼、东西配楼、过厅、东西厢房及大门,为两进四合院落,是典型的明末宫宅建筑,壮悔堂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古色古香,五脊之上形态别致、姿势各异的奇兽独具风采。26根圆柱上龙凤浮雕栩栩如生,根根圆柱同62根横梁巧妙扣合的木质结构浑然天成,使楼的内部骨架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即使拆去四壁,楼堂仍安然无恙,建筑技巧令人叫绝。

侯方域,字朝宗,明朝归德府人,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学家,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

侯方域出身于一门四进士商丘望族候家,其祖父侯执蒲与兄侯执躬同举于乡,侯执蒲登万历戊戌(1598)进士,侯执躬登万历己丑(1589)进士。万历四十三年(1615),其父侯恂与弟侯恪同举于乡,万历四十四年(1616),二人又同登进土,侯恂还官至太仆寺少卿、兵部侍郎、户部尚书。万历年间,侯氏家族在两代人中出了四名进士,正如商丘《侯氏家乘》说的那样:“父子兄弟同朝,吾族之盛在明季也。商丘侯家也可谓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侯方域可以说是典型的官二代,富二代。

1

一曲桃花扇,侯生天下知

侯方域代表作有一篇《李姬传》,这个李姬就是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就是这篇文章记录了侯方域与李香君相识之故,描写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更突出描写她的见识和品格。她及时识破了阉党余孽的诡计,劝说侯方域拒绝阮大铖的利诱。她忠实于真挚的爱情,勉励侯方域保持气节。她坚持不肯与和阮大铖同流合污的开府田仰接近,敢于抗拒权贵的诱惑和威胁。侯方域在文中说:李香君“少风调,皎爽不群”,学曲“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更令人叹赏的,是她“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此文语言有声有色,形象生动,一个品行高洁,侠义美慧的李香君跃然纸上。此文成为侯方域代表作被收入语文课本之中。

清初戏剧家孔尚任就是取材于侯方域的文章《李姬传》的生花妙笔,结合南明遗事,才创作出一部伟大戏剧作品《桃花扇》,《桃花扇》自出品以来传唱至今,传遍海内,而侯方域因桃花扇而家喻户晓,知名天下。

《桃花扇》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留都南京的故事。归德才子侯朝宗来江南应举,邂逅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两人情投意合,互生爱慕,侯朝宗送给李香君一把诗扇作为定情之物。并作诗曰:“清溪尽种辛荑树,不数东风桃李衣。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争御富平车。”阉党余孽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得知侯方域手头拈据,遂以重金置办妆奁,托其结拜兄弟杨龙友送去以笼络侯方域,意欲借以缓和与复社的关系,被李香君看破端倪,义形于色,退回妆奁,阮大铖因此怀恨在心。趁机陷害侯朝宗,侯方域为避害只身逃往扬州,投奔督师史可法,参赞军务。阮大铖等逼迫李香君嫁给漕抚田仰,李香君以死相抗,血溅定情诗扇。后杨龙友将扇面血痕点染成桃花图。阮大铖邀马士英在赏心亭赏雪选妓,被李香君趁机痛骂以泄恨,但仍被选入宫中教戏。李香君托苏昆生将桃花扇带给侯方域,侯方域回南京探望,却被阮大铖逮捕入狱。

清军渡江,弘光帝逃亡后被俘,明朝众大臣打开城门投降,南明小朝廷自此灭亡,侯朝宗出狱,二人在此相遇于栖霞山白云庵,但是国破家亡,江山易主,个人私情已经不重要了,经张道士点化,双双出家修道去了。

孔尚任曾在《桃花扇》小引中写道: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桃花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以抒发了作者“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以其完美的结构与雄浑的历史叙事,透过明清易代中,侯、李间爱情及国家的两重悲剧,赞颂了具有忠贞气节的爱国英雄,贬斥了奸佞无耻的小人及投降者,亦对明亡一事作出了沉重的哀悼及深入的反思。

《桃花扇》中侯李二人历经生死离别,再次相逢,最后双双出家的结局,的确给人悲壮的沧桑感。然而剧本就是剧本,有一定的虚构成分。历史真实的李香君和侯方域都没有出家,而是双双回到归德故里,居住在壮悔堂的碧翠楼,因此碧翠楼有名做香君楼。香君以吴姓的名义,妾的身份在这个别院隐姓埋名生活八年,婆媳之间相敬如宾,和原配夫人常氏之间以姐妹相称,相处和睦,夫妻之间琴瑟和谐、举案齐眉。这八年期间李香君生活应该是她一生最为幸福的时期。然而李香君的身份还是被侯方域的父亲侯恂发现了,对于李香君这样的身份对于侯家这样官宦之家是不能容忍的,侯恂一度想把香君赶出侯家,在侯方域苦苦乞求下,把香君一人赶到城外西南十里之外侯家南园居住(本人认为侯恂所为也许是对侯家和李香君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据修撰康熙年间《商丘县志》记载:明朝灭亡以后侯恂回归故里,隐居侯府南园十三余年,至死不曾踏城里一步。而《侯方域年谱》中显示也是侍奉司徒公于南园。李香君身份暴露的时候,清朝当局对侯方域父子不合作十分恼火,为了让侯恂和侯方域出山,甚至用危害侯方域父子方法。这也是侯方域被迫参加清廷科举一个很大原因。由于李香君在南京时爱国言行以及所作所为得罪了当时一些有权有势人,这些人还在清廷里作着高官如果知道李香君真实身份,有可能借此大做文章,危害侯家或者香君,因此把香君搬到侯家南园和侯方域父子一块居住,不那么招眼,被人利用。不能不说未尝不是侯恂对侯家对香君一种保护)被赶出来的李香君因郁郁寡欢,最终寂寥郁闷而死,年约30岁。侯方域为其立碑,并题一联:“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碑前有一石桌,桌前有一圆形“愧石墩”,侯方域经常去香君墓,坐在愧石墩上久久不忍离去。《桃花扇》还被人传唱,而戏剧主人公早已不知所踪,惟有这坟茔上荒草迎着北来秋风诉说着什么 。

一缕芳魂,香消玉殒,黄土一抔,谁念此人,荒草萋萋,落叶纷纷,往事沧桑,感叹至今。

2

空有壮志才子气,化为悲愤诗与书

侯方域早年聪慧,有才子之气,读书刻苦认真、博闻强记,过目不忘。胡介祉在《侯朝宗公子传》中称他“生而颖异,读书尝兼数人”“为文若不经思,下笔千万言立就”。田兰芳在《侯朝宗先生传》也说他:“”方域生有异质,侍父京师,多为贤公卿所赏识,谓强记可比汉张安世,干局可比唐李文饶,足称膏饫才子。侯方域自幼就受到良好教育,幼年其祖父侯执蒲亲自执教,侯执蒲对其严格要求、教育有方,自幼四书五经一览便通,观看诗文过目不忘。11岁随父进京师,拜著名文人——国子监司业倪元璐为师,十五岁应童子试,府、县皆为第一,被商丘当地人称誉为侯才子。至今商丘还流传着巧对和尚,江南买书,满朝文武遍天下遍天下,小小归德四尚书的关于侯方域聪明才智的故事。

侯方域为人豪放,有胸怀天下的志向,本地名士他的好友贾开宗说他:幼随司徒公官京师即慷慨盱衡,好言天下大计”,“豪迈多大略,少本有济世志”,他在家乡和本乡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的吴伯裔、吴伯胤、贾开宗、徐作霖、刘伯愚等组织“雪苑社”,为文人骚客赋诗论文会聚之会。他们谈古论今,评点诗文,广结名流雅士,有“雪苑六子”之称。雪苑社后六子之一宋荦说:“朝宗天人姿,才大不可囿”,“好言天下大计,为文若不经思,下笔千言立就”。”当时的官二代”的侯方域有着世家公子生性豪放不羁的性格,交游甚广,饱览诗书,才华横溢。甚至发出“天下且乱,所见卿大夫,殊无足以佐中兴者,其殆不救乎!”的呼声。 他的忧国忧民之心,他的心怀天下的之志,表露无遗。

崇祯十二年(1639年)秋,22岁的侯方域到南都南京应乡试,原本排名第三名侯方域突然落榜,至于具体原因在《壮悔堂文集》卷八《南省试策一》的附注中徐邻唐有这样一段记载:“是科在己卯,朝宗举第三人。放榜之前一夕,而副考以告正考曰:‘此生若以此策入彀,吾辈且得罪。’本房廖公国遴力争曰:‘果得罪,本房愿独任之。’正考迟回良久曰:‘吾辈得罪,不过降级罚俸而已,姑置此生,正所以保全之也。’朝宗遂落。”有此看来因过过激言行抨击朝政甚至皇帝因主考官担心自己前程而落榜。

在南京的这段时间,侯方域除了与红颜知己李香君邂逅之外,还结识了张博,陈贞慧等复社人物。他与吴应箕和夏允彝等人秋日登金山,酒至半酣,临江悲歌,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同行者为之气夺,把他比喻为三国的周瑜和前秦的王猛。当时的侯方域,抨击阉党,议论朝政,遍交江南名士,指评当世人物,一派雄视当世,舍我其谁之意。

此时此刻,魏忠贤的阉党余孽阮大铖来到南京,阮大铖在投靠魏忠贤之前曾和侯方域的父亲侯恂关系不错,因此阮大铖企图拉拢侯方域,让侯方域为他向复社成员说情,被侯方域严词拒绝,侯方域积极参加复社驱赶阮大铖的政治活动当中,以其文章和气节,被人誉为“奋然为天下持大义者”,与陈贞慧,冒襄,方以智并称为四公子,成为复社的领袖人物。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上吊自杀,明朝灭亡,不久清军入关。在南京的明朝文武大臣们在拥立谁为皇帝问题上产生巨大的分歧,权臣马士英和阮大铖带兵强行拥福王朱由崧为帝,此为江南南明小朝廷的开始,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执掌大权以后,不是积极收复失地,而是贪污腐败,吃喝享受,妄想偏安东南。侯方域避难于史可法军中和高杰军中,积极辅佐抗清大局,然而高杰被许定国所杀,军中大将不听从侯方域正确建议,而投降清军,侯方域回到故里。不久商丘被清军占领,侯方域又外出避难江南,寻找自己的父亲侯恂。后访友到陈贞慧家,在陈贞慧家被阮大铖逮捕入狱。不久,清军渡江,弘光帝和马士英,阮大铖逃亡,钱谦益等众大臣开门投降,弘光小朝廷灭亡,侯方域出狱后回到故里。

朝代更迭,旧友皆散。劫后余生的侯方域,因“见于天下兴亡盛衰之故”,遂生“友朋生死聚散之感”。回到故里商丘的侯方域,面对朝代更易,江山易主的天下格局,发誓闭门不出,隐居乡里,永不出仕。在这期间侯方域和徐作肃,贾开宗等人重建雪苑文社,研究学问和文章,痛饮悲歌,悲故国之感,以寓其牢骚不平之志。

经过故国沉沦,世事沧桑的洗礼,侯方域文风为之一变,徐作肃在《壮悔堂文集序》中说:“侯子十年前,尝出为整丽之作,而近乃大毁其向文,求所为韩、柳、苏、曾、王诸公以几于司马迁者,而肆力焉。”经过这样的转变,侯方域的文风呈现给了世人全新的面貌,以至于邵长蘅在《侯朝宗传》中说:“明季古文辞,自嘉、隆诸子,貌为秦汉,稍不厌众望,后乃争矫之,而矫之者变逾下,明文极弊,以讫于亡。朝宗始倡韩、欧之学于举世不为之日,遂以古文雄视一时。”《清史列传》中也说:“方域健于文,与宁都魏禧、长洲汪琬并以古文擅名。禧策士文,琬儒者文,而方域则才子之文。盖其天才英发,吐气自华,善于规,绝去蹊径,不戾于古而亦不泥于今。当时论古文,率推方域为第一,远近无异词。”

然而清廷并没有忘记侯方域这个明朝遗民,数次要求侯方域侯恂父子出仕,《侯朝宗年谱》顺治八年谱载:“当事欲案治公(指侯方域),以及于司徒公(指侯方域之父侯恂)者,有司趋应省试,方解。在这种压力下,侯方域被迫参加顺治八年的科举考试,侯方域采取了不成完试卷进行了软性抵抗和不合作,还是被录为副榜第一名,这成为侯方域心中的永远的痛,也成为侯方域内心的悔恨,侯方域一度意志消沉,沉迷于声伎。顺治九年,三十五岁突然醒悟,重修壮悔堂,就如他在《壮悔堂》写的那样:“忽一日念及,怃然久之,其后历寝食不能忘。时有所创,创辄思;积创积思,乃知余平生之可悔者多矣,不独名此堂也;急别构一室居之,名曰壮悔。古者三十为壮,余时已三十有五矣。”

侯方域的悔既有自己参加没有顶住压力参加清廷科举致使气节有污之悔,又有对早年沉迷于声伎,没有肆意读书乃至于一事无成之悔,更有对于亡故的爱人李香君歉疚和思念之悔,侯方域就在各种悔意中抑郁而终,享年三十七岁。

3

失节乎,失节否?

侯方域晚年被迫参加清廷科举,被人讽刺为““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指责为丧失民族气节,贪图利禄投奔朝廷,更有甚者被说成民族汉奸。不过在这气节上后人也有分歧。梁启超说:侯朝宗并无出家事,顺治八年,且应辛卯乡试,中副贡生,越三年而死,晚节无聊甚矣。””“晚节无聊甚矣”明显是说他失节。对此,陈寅恪曾代侯方域辩护说:“朝宗作《壮悔堂记》时,其年三十五岁,即顺治九年壬辰。前一年朝宗欲保全其父,勉应乡试,仅中副榜,实出于不得已。‘壮悔堂’之命名,盖取义于此。后来竟有人赋‘两朝应举侯公子,地下何颜见李香’之句讥之。殊不知建州入关,未中乡试、年方少壮之士子,苟不应科举,又不逃于方外,则为抗拒新政之表示,必难免于罪戾也。

据清初李敏修《侯方域传》中记载:顺治八年(1651),河南巡抚吴景道知侯方域“豪横”,将案治,并连及其父侯恂。时宋权家居,对吴景道说:“公知唐有李太白,宋有苏东坡乎?侯生,今之李、苏也。”吴景道乃止,但要求侯方域“应乡试乃解”。

又据清初宋犖《侯朝宗本传》中记载:顺治八年,宋权以国史院大学士致仕归,时河南巡抚吴景道知方域“豪横”,又以布衣参加史可法军队的抗清,其父侯恂隐居南园后,降清的明朝大臣和江南的巡按交章举荐,恂又坚谢不起,以此将案治方域及父。宋权从中调解,语景道曰:“公知唐有李太白,宋有苏东坡乎?侯生,今之李、苏也。”

以上材料表明侯方域是迫于无奈,也是为了自己的年迈老父亲不受牵连,这也是侯方域痛苦的选择,更何况参加科举考试以后,侯方域再次游历江南,在行途中,他多次写文章怀念故国,赞扬史可法等抗清义士,他在《癸吴次尾文》称赞为抗清而死的友人吴应箕“明三百年独养此士”。他为抗清被捕、不屈而死的平民任源邃立传。并写信给自己好友吴伟业写信叮嘱不能出仕的理由,有此看来参加科举以后侯方域遗民情味更加浓厚了,也说明侯方域永不出仕誓言没有改变。当然我们并不否定侯方域在气节上的瑕疵之处,这也是他自己心中懊悔之处,至于把他说成民族汉奸也太过分了,既不符合事实,也有苛求古人之嫌。前朝之故国已不可恢复,后朝之满清又日益巩固,作为一介书生,这种无力的无奈感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自己的家人安危不受其害,适当做一些妥协,相对于那些投奔新朝高官得做的真正民族汉奸来说应该是小瑕疵。这种无奈的妥协,应该得到后人的谅解,而不是自以为站在道德高地责全责备的苛求古人。

侯方域的另一个被人指责之处,就是他献策消灭山东榆园农民义军,当时首先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直隶张存仁咨询侯方域的父亲侯恂,侯方域代替他的父亲写出《剿抚十议》,并不是主动献策。

其二,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农民起义军而是被广大知识分子认为杀人不眨眼的匪贼,并且当时知识分子认为明朝是亡于闯贼,而不是清朝,他们对农民起义军仇恨远大于满族清朝。即便今天也有人把农民起义军看做流寇吗?由于侯方域生活局限性,在哪个历史大背景下,侯方域不会也不可能脱离当时历史环境。再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归德府,侯方域的家族中有二十人被杀,雪苑文社前六子,除侯方域之外,统统死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之手,可以说侯方域对农民起义军的仇恨有着更加亲身的体会。侯方域对消灭起义军的建策也就好解释了。至于扒开黄河大提水淹义军之事,那只是清廷自己所为,《剿抚十议》当中根本只字没提,扒开黄河大提,和侯方域没有任何关系。而侯方域献策消灭榆园义军不是投靠清廷,而是封建文人对农民起义军的固有偏见和仇恨。

侯方域既有文章之材,也有报国之志,然而生活在明清易代的乱世,生逢乱世,身不由己,空有报国之心,而无回天之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山河破碎,江山易主,其中悲愤之情无以言表。面对亡国亡天下的分崩离析,史可法,陈子龙等人愤而抗争,不惜以身殉国,杀身成仁,固然可敬,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失败后选择隐居乡里,著书立说,作前朝遗民,也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不能兼善天下,也要独善其身,我想这是大多数有志之士的选择,也应该是侯方域的选择。固然有瑕疵,但也无愧于人,无愧于世吧。司马迁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为作也。”辛弃疾诗云:“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我想侯方域也是把满腔的报国之志,都书写成流传于世的锦绣文章,这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看似他的不幸,实则是他的大幸。侯方域早年聪慧,赢得才子名,青年,适逢佳人,抱得美人归。晚年则是一波三折,写出精美华章。侯生方域的一生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这应该是最恰当的评价吧。

【张福娟荐稿】

作者简介:

刘金芳,笔名我思吾心,河南商丘睢阳区人,酷爱读书,尤爱文史,喜欢喜欢骑行,写作,信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我们的团队


顾问:宋立民 郭义方  

社长:高青坡

主编:许铭君

副主编:杜素焕  梦阳  张峰  汪葆夫

执行主编: 王一明  刘明江  范文学  高莲花

专栏编辑:王金荣

  编辑:靳翠菊  梁晓娜 

    李凤云  张福娟  宋宇 

技术总监:惠忠锋

合作伙伴:中国人寿虞城县支公司

虞城木兰 天下文学


、本平台由中共虞城县委宣传部、虞城县文学艺术联合会主管,由虞城县作家协会、《木兰文学》杂志编辑部主办,致力创建优雅的公益文化阵地,努力保持个性存在。

二、本平台开通原创保护,所有来稿均须原创作品(特邀除外),请勿一稿多投。15日内未在平台发布者方可转投他处。

三、本平台面向全国作者征稿,欢迎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小说、散文、剧本、小品,现代诗及古诗、文学评论,绘画及摄影配诗文等均可。

四、来稿时请附作者个人简历(150字以内)及近照一张。

五、本平台上发布的稿件,将择优推荐发表在《作家周刊》《语文导报》《京九文学》《木兰文学》等报刊。

六、本平台最大化保障作者权益,所有文章打赏所得,全部返还作者。作者需主动加编辑微信(hnycxmj),以便联系领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颜祸水
李香君:被权力玩弄一生的女子,却成全了中国最伟大的悲剧
李香君
(2)侯防域和李香君
刘秀森-秦淮河畔的一道风景——探访李香君故居有感(载于商丘日报2011-09-30)
她失身做妓女,却像少女一样干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