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景甜们,别再去好莱坞打酱油了


《环太平洋:雷霆再起》

5年前,一部《环太平洋》在北美票房低迷。

投资1.9亿美元,票房却不到1亿。

那个时候的导演“陀螺”,还没拍出《水形物语》拿下奥斯卡,更没有现在这么炙手可热。

但是这部“机甲+怪兽”的电影,不知为何就在中国被点燃了。

上映后豪取票房1.1亿美金,中国区票房首次超越了北美本土。

5年过去,至今还有很多人对它心心念念。

今天要讲的这部《雷霆再起》就是它的续作。

尽管是续作,但是导演、演员全部大换血。

所以不同于前作《环太平洋》在中国的好评如潮,这部《雷霆再起》说实话......

被骂惨了!

先来回顾一下《环太平洋》讲了什么?

太平洋底下出现了虫洞,虫洞连接的是怪兽世界。

怪兽们身形巨大,还隔三差五就出来袭击人类。

由于飞机、大炮通通不好使,人类研究出了“巨型机甲”来对抗怪兽。

“巨型机甲”由专门的军队控制。

一边有物理、生物学家通力配合,一边有组织有纪律的培养驾驶员。

于是在大战300回合后,直接炸毁了虫洞,废了怪兽的老巢。

人类完胜。

说实话,故事老套吗?

老套!

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呢?

主要是作为一部“爽片”,它做到了够爽。

看这种定位的片子,其实就是看“机甲+怪兽”

“机甲”够不够酷?够不够有真实感?

“怪兽”够不够恐怖?够不够有脑子?

他们打斗起来够不够紧张刺激?是否符合故事逻辑?

这些都做到了,这样才能燃得起来啊!

我们来看陀螺的“机甲+怪兽”怎么样。

大家都知道,陀螺爱怪兽如命。

还专门造了一个梦幻城堡,为了他那些宝贝怪兽。

所以陀螺版《环太平洋》中的“怪兽”,打造的有多用心就不用说了。

够暗黑、够神秘、够恐怖、也够有脑子。

《环太平洋》怪兽的出场,基本都在晚上,配合着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俨然就是世界末日的既视感。

同时怪兽的设定也很生动。

比如怪兽蓝色的血液有强腐蚀性、身上有巨大的寄生虫、老怪兽肚子里蠢萌的小怪兽、怪兽的黑市交易......

这些细节,看起来对故事发展没太多帮助。

但正是有了这些奇思妙想,这些怪兽不会沦为单薄的傻大个,变得细腻生动起来。

另一方面,“机甲

很多人觉得《环太平洋》中的机甲很有质感,很逼真。

其实这就是真的。

为了杜绝CG特效的塑料感,陀螺百分百实景搭建了机甲驾驶舱。

四层楼高,可以上下左右摇晃。

包括身上穿的驾驶服,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很旧,上面都是锈迹。

因为这些驾驶服也是真的,重达几十公斤。

所以《环太平洋》中的机甲,显得笨拙、沉重、陈旧。

但正是因此,它才显得

你会觉得这真是一个机甲,而不是廉价的塑料玩具。

所以它的每一次出拳,都会让人有一种拳拳到肉的刺激。

除了质感外,陀螺还发明了“心智互感”的概念。

一名机甲需要两名驾驶员,两人需要默契极佳,绝对信任,还要进入各自的记忆当中。

在驾驶员互通记忆时,我们从菊地凛子的反应时,看到了人的柔软。

这个设定把电影从钢铁的坚硬中,又拉回了人性中柔弱的部分。

它一方面讲了人的渺小脆弱,另一方面又强调了整个人类团结信任的重要性。

这样的设定,就才是奥斯卡导演高明的部分。

但在《雷霆再起》中,无论是“怪兽”还是“机甲”,这种高明都没了。

没错,《雷霆再起》中的“怪兽”比《环1》中,级别更高,更大。

在设定上,还玩起了新花样。

比如各种合体,机甲和怪兽合体、大怪兽和小怪兽合体......

另外,“机甲”五颜六色,也更漂亮。

跑的更快、动作更敏捷、种类也更多.....

但因为这种“炫”的东西过多,才丢失了它“质”的味道。

《环1》对于“怪兽”的巧思设定和“机甲”的厚重质感,《雷霆再起》都消失的荡然无存了。

而变得更加专注于特效,动作场面。

一言不合就开打,变着花样打,在雪山打、在火山打、在城市打、在海上打......

为了能让观众看清,还都在白天打,选光线好的地方打。

但是这种打,少了氛围环境的铺垫,少了一种让人窒息的神秘感后,显得很盲目,很抽离。

其实就故事设定来讲,《雷霆再起》并不逊色于《环1》。

《环1》是人类与怪兽两边派系分明的对垒。

《雷霆再起》则新加入了人类的内讧,最大的敌人甚至不再是怪兽,而变成了人类本身。

这显然比《环1》要更深刻,更有意思一些。

但是好的故事设定,并不代表就有了一个更好更扎实的剧本。

比如首先就是人物塑造就不如前作成功

《环1》中的三位主角的形象都很丰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充分动机和使命感。

但《雷霆再起》中,最大的改变是主角变成了一群小破孩。

男主角,一个被将军老爸的英雄光环覆盖的纨绔子弟。

住着大豪宅,靠偷机甲零件发财谋生。

他不想成为英雄,更没有拯救世界的野心。

小女主角,一个自己组装机甲的流浪小女孩。

她的人物设定,则完全照抄了《环1》的菊地凛子。

他们的能力、经历、成熟度,跟《环1》的主角们比起来,差的不是一点点。

尽管电影花了很多时间,去铺垫他们的故事和动机,但是效果显然不够有说服力。

既然怪兽级别更高,更强,更难打,那凭什么是他们去拯救世界?

这群小鲜肉瘦胳膊瘦腿的,能干得过谁啊。

最后要说的,当然是景甜大大。

其实也不仅仅是景甜,大家如果看过电影的话,会发现里面有太多中国面孔。

张晋、黄恺杰(赵雅芝的儿子)、蓝盈莹、于小伟、陈梓童、钱泳辰、郭家铭......

这些人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但中国面孔的确就有这么多。

不止演员,在剧本上《雷霆再起》的政治正确的力度,从侧面看,甚至不亚于《战狼2》和《红海行动》。

从人设来说,这就是为景甜量身定制的。

从剧情上来说,这几乎是为中国观众“量身定制”的。

当然,这其中有《环1》在中国大受欢迎的关系。

也有万达收购传奇影业的关系。

总之,最大的原因是我们有钱了,于是我们在好莱坞有了话语权

我们可以把演员,放上更多的中国面孔。

我们可以把故事,写成满足我们自信心的样子。

看,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我们可以在国内给小鲜肉天价片酬,在国外左右故事的走向。

当然,市场法则无可厚非。

但是,这样我们就真的文化自信了吗?

让中国演员在好莱坞大片里当上大女主,就很有面子了吗?

这不是文化自信,这是妄自菲薄。

因为我们近几年出了一批“景甜们”,ta们在好莱坞电影中打个酱油就撤,最大的作用是提升中国票房。

当然,“景甜们”并不是演技烂到了浮夸的地步。

只是ta们演了太多的这样的角色,表情呆滞,眼神木然,角色没变化,情绪没波动。

像景甜,从《金刚:骷髅岛》到《雷霆再起》,还有一部《长城》也算这种类型。

像,从《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到《极限特工3》。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

《极限特工3》

像刘亦菲......她有一大堆这种烂片,我就不说了。

我相信当看到他们出现的时候,我们也并没有多“文化自信”,而是尴尬不自在,觉得没劲。

中国演员需要走出去,我们这么多年也一直都在努力往外走。

但是不是这种走法,不是用资本去操控,用流量去PK。

而是用演技,用实打实的艺术功底,让中国的好演员搭配着好剧本一起,走出去。

像成泰燊,和哈维尔·巴登合作出演了冈萨雷斯的《美错》、俞飞鸿邬君梅的《喜福会》,还有陈冲、成龙、巩俐......

成泰燊

 邬君梅

只有像这样的走出去,才更健康,也更有面子。

若还是像《雷霆再起》这样思路的话,就算砸更多的钱,在好莱坞买再多的制作公司。

也只能是输送更多不痛不痒的“景甜们”,和造出更多好莱坞流水线式的地摊货。

受害的是谁?

电影市场......?这类的大话我不敢说,但是有一个群体必定受害---

观众啊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鹦鹉史航发起的影视娱乐圈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四味毒叔》第430次发声

 出品人 | 总编辑:谭飞

总制片人:李儒雅

商务合作:130511570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环太平洋》
光看片段就已经很过瘾的超级大片
《环太平洋2》霸气来袭 万达电影助阵机甲重燃
以为可以扬名好莱坞,但是景甜和张晋都被《环太平洋2》坑了
《环太平洋》完整编年史,有你不知道的“机甲”和“怪兽”
难道,就没人被景甜的《环太平洋2》震撼到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