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酷、帅、蠢、萌”,是谁让内娱“男主”变得“不行”?


一段时间以来,我对内娱,主要是对内娱塑造的影视剧男主人设形象的理解是:

“酷、帅、蠢、萌”夺天下,一说演技全抓瞎。

无论是海归的镀金练习生,还是土法上马的练习生;无论是鲜有的“三千年一遇”,还是自家酿造的“一直很努力”。基本上,上综艺的能看到“这人”确是个活人,上了画面就感慨:

怕不是被绑架了?

不然的话怎么都是面容僵硬、表情呆滞、台词钝滞、人设雷同?

所以不点名地批评一波刚上的和已经播映的某些国产影视剧,男主人设依然在“凹造型”而不是“秀演技”,哪怕持续买热搜,找一波粉丝关注的存在感。

虽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批评会得罪人,不批评很难受。

吐槽就是打屁股,打“偶像”的屁股就等于打粉丝的“脸”。

在这种土壤下茁壮成长的明日之星们,是会被宠坏的。

因此在最近一系列暴露出来的问题中,我发现一些症结所在。


演员不会演戏 造型百变一律

近五年来,业内一些著名人士与民众(主要是男性群体)屡屡在内娱男主问题上与其粉丝发生网络骂战,争议的核心始终围绕在:

演技不行、台词不行、造型不行、基础不行这四个方面。

虽有“羡慕嫉妒恨”之嫌,但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原因。

由此引发的粉丝群啸和僵尸粉“尸变”也频频让各路媒体吃饱了热点素材。

毕竟,一个说“你家男人不行”,一个说“你敢说我家男人不行?”

这种本质上就十分“香艳”的口角很能赚足大众眼球。

在千嘲万讽之中,还隐隐有了些“恐怖主义”的苗头:

在某些利益群体的策动之下,结合身心发育尚不健全或健全不了的粉丝群体进行各种人肉、控评、攻击客观评论并形成氪金产业链对内定期洗脑,对外捍卫“真神”。

虽然这些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而是应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邪教法》的打击范围之中,但不可否认,这也确实助长了近些年内娱造星根基上的腐朽和糜烂。

这种明显只充斥二氧化碳的环境下,内娱造星,无论投放到综艺、还是影视、唱片等各个需要展现素养和实力的方面,依然始终保持着坚定的、遵循着外界客观评价的形象:

演技不行、台词不行、造型不行、基础不行。


专业素养搁浅 难卸偶像包袱

讲了一些内娱明星表现形式的事情,也看了很多从官媒到民间发声的话语。

那么造成这些问题的根基在哪里呢?

我认为问题核心在于——

内陆娱乐的“塑造者”们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并保持着“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的政策。

通俗地说:

专业。

举个我认为特别贴切的形容:

跟上世纪90年代初的山西煤老板一样——

挖,哪里有矿挖哪里,挖完了再换个地方。

因为眼光的局限性和战略的短视感,完全不考虑到资源殆尽后的生存空间。于是在新能源逐渐取而代之的今天,纷纷关矿大吉。

但如果说我是为“煤老板”们担忧就大错特错了。

“煤老板”们已经在挖矿的那三十多年里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其中有些素质较高的已经开始提前选择新的盈利项目。

那么我是替谁担忧呢?

“矿”。

本来可以持续保持百年甚至更久的发光发热的天然资源,在粗暴榨取之后只剩下黑乎乎的破败矿洞,似乎欲哭无泪,又似乎欲言又止。

只能无限缅怀热火朝天的时代。

在那个年代里:

我是支撑众生的偶像。

所以收回令人伤感的比喻,再回到内娱的偶像贩卖现状,不禁让人频频产生疑问:

究竟是内娱偶像不行?

还是内娱生产贩卖机们无所谓?

是内娱偶像们真的平庸?

还是内娱生产贩卖机们只需要COPY“酷、帅、蠢、萌”即可?


潜在危机凸显 远虑近忧同在

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内娱模式一直在COSPLAY别人的模式,从古早时代的港台到近三十年的日韩。

客观地说,近十年以来,因为这种蹩脚的、明显有违健康审美的“造星”运动实在太过于招人厌烦,以至于在连续发生令人反胃甚至有违国法的现象之后,“山寨版中华佳酿”已经显出颓势,甚至开始走向败落。


同以“偶像产业”和“软色情文化”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日韩不同,同根同种的港台娱乐产业也经历过类似的道路,但因为天然的种族差距和智商差距,港台同行在进行了尝试之后发现:

这玩意,确实不行。

一方面因为地理原因,区域面积导致了人口群体的基数——

能蒙到的傻子不多;

一方面因为文化原因,港台,尤其是香港同行更注重长久发展——

个体智慧大于群体平庸。

所以在港台娱乐圈混的组合也好、个人也罢,但凡有些知名度的偶像或偶像群体,都具备实打实的真功夫,是真的唱、跳、RAP、篮球都可以。

仔细观察会发现,能在港台区混的精致面容不是没有,但绝大多数都是到这里来捞金的外籍人员。港台本土很少,几乎没有。

一是懒得耗费精力包装无用的产品,二是现实逼得大家务实——

就这么点大地方,真金白银的“产品”,不行就马上被拿下,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让虚拟的东西糊弄金主和市场。

所以人家绝对不玩AI拟人技术,敢玩的本土艺人都只能到国内市场上淘金了。

这跟网传“为什么老外素质高,到了中国就敢闯红灯”,或是“为什么某国艺人在本国地位低下,到了国内就敢包楼打粉”一个道理。要命的是,大多数内娱同行研究不到、或是根本无心分析这些问题,只是一昧选择了“这个好,很风光,我很喜欢”的模式进行复刻。

于是最终形成了“学又学不像、像又像不真、真又真不红、红了就犯事”的“产业闭环”。


转型亟待磨砺 前路任重道远

可喜的是,前人殷鉴不远,在连续三年的骂战、曝光、警告与制裁下,国内消费市场总体上开始趋于理性化。

更有一部分在“造星运动”中,开始觉醒的有识之士彼此互相打量对方的艺术生命和物理生命:

就算不至于坠落到《乡村爱情》里,起码也要开始表现得像一个活人。

因为这是一个时代的趋势——

外部因素:

再脑残的粉丝也会长大,即使长大之后依旧脑残,别人家的家长会敦促自己家的孩子:“你也这样我就打死你。”

内部因素:

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和专业人士在亏本吃瘪不落好之后发自肺腑地觉得——

这玩意,真的不行。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乔恩的影视江湖:回不去的台湾,融不进的大陆
看得人尴尬症都犯了!杨紫演技再好,肖战再帅,都救不了《余生》
连挖鼻孔都帅到掉渣的男人,世上仅此一枚
小鲜肉为何屡屡挨骂?他们其实是整个影视行业的替罪羊!
有种“整容”叫艾比脱下女装,男装帅到认不出,仿佛是偶像剧男主
偶像剧男主的苏感都去哪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