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恐》第十季:有没有疫情,都挺“拉”的


观看美剧要慎重。

这是我首先要讲的观剧心得。

前天刚讲了网飞投拍的韩剧《鱿鱼游戏》,当时就想留着一个话题:

对网飞“本土剧”的“灯下黑”吐一吐槽。

无论这两年网飞在韩国还是印度投了多少剧,都有幸通过各种渠道看一看,我觉得网飞对“重口味”一直有着异乎寻常的偏好,即便把手伸到亚洲来,所看中的剧作大多也是以“僵尸”、“厮杀”、“生存”等主题为首选。

这里要岔开说一句:

韩国人的影视剧确实能结合本国的特点拍出一些独有的味道,而且,结局也大多耐人寻味。至少故事上要比美国同行显得不那么“糊弄”。

为什么讲美国人糊弄呢?

首先,是因为自己也不太争气——

明知道美剧的尿性大多“高开低走”,但每次人家播出时还是忍不住看一看,哪怕时看到最后越看越觉得离谱了,还是忍不住赞一下人家的运镜和特效。有一说一,在这一点上,我们确实跟人家有较大的距离要追赶。

但偏偏一讲到剧情的走向,每次都是令人谜之思考:

我以为你是王者,结果你生生活成了青铜。

就拿网飞的代表作之一《美国恐怖故事》来说,第十季有惊无险地再次验证了我的预判。


有没有“疫情”,“拉跨”都是可期的

再次看到《美恐》第十季的预告片时我又开始十分期待了,因为在预告片中明显有我最感兴趣的两个元素:

吸血鬼+外星人

我一看:可以啊!我能再给你一次机会。

结果我发现第十季分成了两个故事,且第一个故事里的《红潮》就把我彻底看懵了。

大致说一下《红潮》的剧情:

一家三口在冬天跑去一个小镇度假,结果男主无意中被当地的药剂师勾搭着吃了一种据说可以激发人体潜能的药丸,他吃完之后从原本几乎要被解雇的剧作家一夜之间华丽变身为创作型人才,写出来的剧本让好莱坞和网飞(原剧恶搞内容)看中,连原本看他不起的经纪人都特地从大城市赶来见他,亲自督促他继续写。

按照剧情设计,这种药丸有一个副作用,就是服用者对人血有着强烈的渴望,更可怕的是,男主的女儿酷爱小提琴,在无意中得知父亲的秘密后也偷了他的药丸服用,结果跟她父亲一样,女孩对音乐的天赋在药丸加持下展露无疑。

于是这父女俩在经历了各种思想斗争和外界影响下选择了继续辉煌却邪恶的生活……

剧情发展到这里,应该说还算可圈可点的,这也是《美恐》可夸的地方,它总能巧妙地把人性善恶是非跟残酷现实摆在那里供观众评说,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外,你无法很肯定地讲剧中谁是天生的坏蛋,谁又是绝对的好人。但倒霉的永远是非常无辜的人,比如剧中男主的妻子,因为不具备艺术天赋,还被自己女儿哄骗着吃了药,结果变成了丧失理智的“纯吸血鬼”(按剧中的设定,有天赋的人吃了药丸后会激发潜能,虽然吸血但保持着理性,没有天赋的人服用药丸后就会丧失理智变成只会吸血制造暴力的怪物);而全剧中唯二两个没有服用药丸的“正常人”——

药剂师和剧本经纪人,却是不断推动剧情,怂恿男主和其他主要人物一直犯罪的幕后黑手。

因此讲《美恐》第十季第一篇的立意属实不错,但是,也仅限于“立意”,因为接下来才是真正当之无愧的“水结局”:

男主在最后被一心要成为天才的女儿咬死不说,药剂师不知道为什么居然带着女孩去了好莱坞,还跟剧本经纪人一起哄骗参加剧本选拔的众人吃下药丸,结果大家全都暴走,变成了嗜血怪物,让城市陷入一片混乱,最后药剂师开着车带着女孩离开,说要去其他城市重新开始。

是的,这篇故事就6集,很多人物和线索都凭空消失了。而且,包括男主和一些主要人物都集中在最后一集统统狗带,走得令我感到十分突然,也十分得不安详。

虽然这种事情以前也在《美恐》身上发生过,比如第九季的“恶魔之子”,人物拉风,还与第一季和第三季的角色、故事都有了串联,但偏偏也是在最后一集中,被一开始我绝对想不到的角色用一种极其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掉,从而实现了本季的剧终。

所以这次再看时,我心里除了“呵呵”以外,又好像一个痴情的怨妇看着渣男使着惯常的手段:

我明明什么都知道,我特么还上你当。

坏的是你,蠢的是我。

哪怕我后来通过一些渠道了解了第十季的意外:因为疫情影响造成的场地拍摄困难和演员档期问题等才导致了如此的结尾,但我还是十分相信:

你哪怕这个故事再拍6集,结局照样如此。

同时,在我脑海中也浮现出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美恐》的编剧,很可能没吃药丸,且时常“断顿”。


美剧的导演和编剧,总是活得很“随缘”

我是怎么发现这种规律的呢?

还是要从最早的《行尸走肉》开始,当年追的第一部美剧《绝命毒师》让我一见之下惊为天人,然后我固执地相信,美剧的拍摄水平和故事叙述结构很棒。

但如今想来,我还是太天真了。

无论是《行尸走肉》还是《纸牌屋》等,我总结出一个规律:

只要这个角色从默默无闻变得引人注目,从打下手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凡这个人的镜头开始多了的时候,我就知道——这货要死了。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如果这部剧一直在拍,且出了超过三季,大多就开始“放飞自我”起来,大家都尽量在保证故事结构完整、演员表演出色、道具服装考究、镜头切换顺畅的条件下让张飞跟西施掰手腕、吕布董卓磕CP。

举个例子,当《行尸走肉》已经不记得第几季(因为后来逐渐离谱于是就弃剧了)里主角瑞克跟“刀女”滚床单时,心里奔涌出无数头草泥马:

主角团人都死光了也不敢这么弄啊?!

后来我发现这种为了能继续演而继续编的套路还能传染的时候,我曾试图认真研究一下美国人对商业剧的认知,并一度让我形成了一种“万恶的美帝文艺工作者一直把广大的劳动人民当智障”的深刻印象。

尽管后来我客观地看待问题时会同情他们这种不得不“胡来”的禁锢:

一、制作方需要看市场反响来决定是否续拍,造成时间上的不可控;

二、演员档期与合约变数太大,导致角色无法长期固定;

三、为了收视和厂牌的持久不得不在各种软性条件不可控的情况下强行上马。

但这样造成的问题确实很多,还会造成反效果,比如剧作越拍越烂,角色着力点越来越虚等。虽然说目前看,《美恐》依然是一个十分有力的招牌,但不要忘了,它在豆瓣上保持经典实力的8.6分,主要还是前三季的功劳。

可如今战线拉得太长,除了像我这样的粉丝,凭着对剧中几个主要演员的感情一直勉强着观看外,很难讲有一天耐心耗尽后弃剧。

因为这种心态是十分痛苦且矛盾的,一方面,我对所有美剧中演员的实力保持着正面的肯定,另一方面,我对美剧,尤其是网飞本土剧越来越拉跨的套路表示“累了,毁灭吧!”

相对于这种“人生若只如初见”的“观剧心情”,更期待像《美恐》这样的经典剧作不要为了“打破常规”而“打破常规”。


借鉴和教训,美剧之外的一些小“迷思”

以前国内剧作,尤其是网剧,并没有“季”这个概念。只是当美剧的特殊创作方式和收视特点,令国内同行逐渐学习并掌握。

很多视频平台早在五年前就开始效仿学习国外新的剧作思路,并有了一些不错的成绩。

整体上看,一些作品的运营模式已经趋于成熟。

故事性与可看性都值得拿来彼此讨论和借鉴。

但个人觉得,一定要注意的是以下三点:

一、美国的编剧都是工业化培养出来的一批人,下限很高,剧情精彩方面有工业化基础,看起来不会无聊,这是美剧的优点。

二、但是,为了剧情的一波三折,不惜扭曲人物本身,从而反过来影响自身剧情的逻辑自洽,导致人物刻画矛盾,前言不搭后语,这也是美剧的缺点。

三、观剧无数,我始终觉得剧情可以靠模式化训练,而人物塑造是要灵魂和天赋。

类似像《美恐》这种播到第十季的剧作,每次都是看前一两季时觉得很棒,越到后面越疲,感觉和国产剧是两个极端——

国产剧慢节奏很容易产生观剧疲劳,对悬念和“节点”的设置常常把握不好“节奏”,跳几集看不影响整剧的理解,人物关系总体情势基本就是“稳定状态。

而美剧恨不得一集之内建好的人物关系全部推翻,刚折腾个天翻地覆稳定下来没两集,又再次全推翻。里面的角色几乎没有停下来思考的,每时每刻都在拼命行动,这种为了感官刺激的不择手段折腾人设,吸引眼球的目的性太明显,流于表面的戏剧性,没有沉淀下来的深度,也不顾及故事的整体性和完成度,人物的精神内核毫无逻辑说服力。

这些都是现在和未来,国内同行能够规避的。

借用网友对《红潮》的笑谈:

“资本和财富能让原本凶暴的吸血鬼变成凡人的奴隶”。

那么对美剧的欣赏和借鉴而言呢?

 “不要学人家,为了资本让可以做好的剧变成掠取观众热情的吸血鬼。”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于正被曝将拍明代美食剧,剧情看似热血,实则意涵非凡
《梦华录》爆火,不是因为刘亦菲
《长月烬明》被央媒发文批评,言辞犀利,真是一点脸面都不给留
好家伙!胡歌新剧开播差评一片,观众的差评理由出奇一致
《庆余年》与《延禧攻略》,谁是当下更需要的“爽”剧?
拨开现象级剧作的“迷雾” 韩剧的突破与局限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