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双喜字的来历 (民间故事)| 朱绪厚 (诵:苡子)


点击上面绿标  收听精彩诵读

红双喜字的来历 (民间故事)

文/朱绪厚

诵读/苡子

 编辑/紫烟

在泰安乃至整个山东,男婚女嫁大喜之日,总爱剪“喜喜”(可读作双喜),写“喜喜”,贴在堂屋,贴在新房,贴在堂屋门和大门两旁,把屋内屋外的气氛烘托得喜气洋洋。

关于这个字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传说明朝永乐年间,江南有一个叫苏雨萌的举子进京赶考。因在家娇生惯养不会盘算,路走了不到一半,所带银两就花的所剩无几了。来到徂徕山下,只好住进便宜的马车店,与浑身臭汗的脚夫,挤在大通铺上过夜。说来不巧,连日奔波,浑身疲惫,加上无钱继续赶路忧心忡忡,竟然病得一塌糊涂,东西不辨,茶饭不思。店主一看榨不出油来,再让他住下去,也是赔本的买卖,就把他给轰了出来。

苏雨萌迷迷糊糊走到立石村,寻了个破庙暂避风寒,饿了,无米;渴了,没水。冻馁交加,欲哭无泪,度日如年,眼看就要奄奄一息。

这时,桥沟村有父女二人上山打柴,路过小庙发现了苏雨萌。善良的父女先问来龙,又问去脉,知道是个赶考的才子,心生怜悯之情,将他带回了家。老人家请来郎中把脉开方,姑娘抓药熬汤,一天三时按时喂药、喂饭,精心侍候。经过几天细心调理,苏雨萌像久旱的秧苗,吸着甘露慢慢嫩绿了起来。因为离考期越来越近了,苏雨萌只得离开桥沟村。临走他千恩万谢地说:“谢谢大伯、大姐的救命之恩,小生对您的恩情刻骨铭心,永世不忘。无论考不考中,日后定当涌泉相报。”

老人家面对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知书达理的后生很是喜欢,担心误了考期,花钱雇了一辆马车让女儿送一程。一路上,苏雨萌和姑娘说说笑笑,越啦越近乎,二人互相倾诉了爱慕之情。

当天,送过了黄河。苏雨萌对天发誓,非姑娘不娶;姑娘对黄河表白,非苏雨萌不嫁。分别之时,姑娘想试探一下小伙子的才华,说:“我这里有一副上联,没人对得出来,你对一下如何?”接着羞答答地念道:“天连碧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

苏雨萌虽然才思过人,但急于赶考无心思索应对,便说:“大姐这上联出的奇巧,我不想在此分心,等我赶考回来再对可好?”姑娘赞同地连连点头说:“好吧,我等着你回来再对”。

苏雨萌到了考场,心无二用,一门心思答题。平日所学的知识如滚滚长江涌入脑海,手中的笔如鱼得水一般欢畅流利,不费吹灰之力,就如愿以偿对答完毕交了个头卷。那卷子字迹清秀,观点分明,文理通顺,确有独到之处,得到了皇上赏识,传他到金銮殿面试。皇上说出一个下联让他对,那下联是:“地满红香花连风,风连花香红满地。”

苏雨萌一听心花怒放,他想起小姐临别时的上联,张口答道:“天连碧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皇上听了眉开眼笑,十分满意,御笔钦点苏雨萌头名状元。

苏雨萌被皇上恩准回乡探亲,骑着高头大马一路匆匆疾行,跨过黄河,越过泰山,回到大汶河东岸的桥沟村。那父女俩听说他得了头名状元,心里盛开一朵花,说不出有多高兴,立马杀鸡割肉,置办酒席热情招待。菜过五味,酒过三巡,苏雨萌说不尽的感激话,乘着酒性对出了姑娘的下联。老人家一听喜上眉梢,当即就答应了这桩婚事,许诺三天后拜堂成亲。

你知道这父女是何等人士,他们是宋初著名大理学家、太子中允石介的后人,怪不得老人家那么仁慈宽厚,女子那么才华横溢呢。

石老伯叫来本家族人连忙打扫庭院,布置新房,贴上红对联,挂起红灯笼,给一对新人操办婚事。拜完堂,打发宾客陆续走了,一家人欢天喜地开怀畅饮。苏雨萌几种酒下肚已有几分醉意,想起巧遇石家父女,金榜题名又洞房花烛,这不是喜上加喜嘛,立即借酒生情,饱蘸浓墨在大红纸上并排写下两个“喜喜”字,亲自贴到洋溢着喜气的洞房里。贴完双喜字,他余兴未尽,又写到“巧对联成双喜歌”,正要写下联,不料,石姑娘含笑接到“回文妙语结丝罗”。

这一桩美满的姻缘像扎了翅膀,很快飞遍泰山南北。从那往后,每逢有男婚女嫁的喜事,为了增添喜庆气氛,都学着苏雨萌的样子写“喜喜”。后来,为了美观,就写成连体的“喜喜”字了。

写于2020年初夏 

作者简介

朱绪厚  笔名泰山松,泰安市徂徕山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1955年生于徂徕山下,成长在泰山怀抱。自幼爱好文学,从事文字工作40余年,退而不休,笔耕不辍,其新闻、散文、诗歌、随笔、小说,散见于省内外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诵者简介

苡子,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朗诵协会、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杭州图书馆朗诵团团员。学业职业都浸润着文学,希望诵读的声音能带着文字飞翔。

稿

本平台刊发诗词、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微小说等。

来稿请以 标题+正文+作者照片+作者简介 形式发送 (缺一将不予安排编辑和发表)。一周未答复自行处理。投稿前作者必须关注平台,义务分享平台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借光”一词有怎样的来历?
民间常说的二百五,您知道它的来历吗#街头采访
风俗传说:囍字的来历
陈杏珍文言文——“红双喜”之来历(外一篇)
《楼上曲·红双喜》
民间故事:男子破庙里避雨,险被劫财害命,黄衣女子救了他一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