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谭胖:逃离东北!流失的千万东北人口靠“开放生育”靠谱吗?

人口出生人口下滑是全球性问题,不止是中国的问题。

而放眼中国内陆,能让有关部门出示政策指令希望“开放生育”的目前只有东北三省了。

我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数据,说东北一年流失四十多万人口,这些人去哪儿了?当然是去外地了,注意,这个“去”不包括就读学习,而是工作、婚嫁和定居。


在我所认知的东北文化里,因为大多数东北人都是移民后代,所以对于“故土难离”这样的传统不是太保守,而百多年前“闯关东”的后代们如今大量向关内“反向人口输出”,这其中的原因,恐怕不是一道政策能轻易改变的。

坊间之前有个知名的论调:“逃离北上广”,目的在于规劝耐不住压力和竞争的年轻人早点离开大城市回老家去。但如果没有针对东北地区的“开放生育”政策的话,想必很少有人能正视——早在2003年之前,“逃离东北”就已经成为了很多东北人的规划了。

有人说做成一件事,靠的是天时、地利与人和。

但对于东北地区,这三点到底有没有具备呢?

01 天时?

从03年开始喊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差不多快20年了。

这里面客观原因,比如地缘、气候、政策,此前都看过一些讨论,但是主观原因……算了,细说的话怕是一部《东北改革开放史》。

原本觉得,如果真的想让东北尝试放开生育限制,还不如学学北欧这些人口负增长的国家,给予生育大额补贴。从营养、医疗到教育,全方面补贴。既然是钱的问题,就用钱去解决。

可惜东北地方的财政,就是没钱。

换句话说,不是东北生育意愿降低了。而是留不住人了。

在改革开放以前,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基础建设一直走在前列。而随着市场化的到来,在开国之初,因为工业基础好,东北地区一度出现过数个直辖市,整个东三省的城市建设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长春、大连早早就已经建立了轻轨系统,甚至吉林市等等二线工业城市也有整齐的街道组成了标致的城市骨架。

优秀的厂矿企业和扎实的基建代表着生活的保障。

不仅东北,全国大多数八零后都保留着儿时在厂矿幼儿园学校生活的记忆。

而随着市场化的到来,服务产业纷纷改组,甚至连厂矿企业自己也由国有国营向市场化改变……过去的子弟学校幼儿园纷纷转型,要么与户口挂钩,转为地方教育系统的一部分。要么改组成为企业,成为社会资本对教育力量的补充。

而经历过下岗潮和产业升级换代后的工人阶级,要么投身北上广寻求出路,要么在时代的大潮中迷失自我。

迷失的这群人,早已经失去了养育下一代的愿望。

而外闯的人也发现,在北上广,也没有教育他们下一代的空间。

这也是过去大家生育意愿高于今天的原因:

过去生有所养的集体保障渐渐的分崩离析。也是北方人为什么喜欢考公务员、进入体制内的原因,体制内才是北方人熟悉的旧时代的集体生活方式。


年轻人离开故土,老年人已经不再是婚育的生力军。

说到底,降低人们生育意愿的不是政策限制,而是生存方式。

旧的集体保障一切的生活方式已经凋零,而能为年轻人提供经济来源的新产业却没有在黑土地上发展起来,使得东北地区进入了一个生育的尴尬阶段。

但话说回来,中国哪个“经济不发达”地区不是呢?

第三产业、资本力量大家都喜欢,不用去车间做苦力的工作早已经被一线城市瓜分殆尽。

而到了普通城市,人口增长已经成为了零和游戏。

小城市的产业养不起这么多孩子。

大城市只想让年轻人替他们干活,却不愿意养这些孩子。

说到底,这不是一个愿不愿意生的问题而是生下来谁养的问题。

02 地利?

我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认识不少东北的朋友,搞研究的做艺人的做销售的开公司的写代码的……五花八门做什么的都有,也都做得挺出色。

老实说,跟这群性格豪爽的东北朋友们打交道一直比较舒服。

那么问题来了,我接触的这群东北朋友算得上是高素质人才了,这里面却没有一个人想着以后回东北。

北京这座城市……内卷之王,大家都明白。但这群东北人都是咬咬牙,坚持着,没想着赚到钱以后回老家舒舒服服过日子。按照他们手上的资本,大部分回到东北舒舒服服过完这辈子都是小事。

我问过,回答也简单。

“我不想我孩子以后在东北当个农民/工人。”


对此我还专门跟人聊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想着回家投资个产业?

比如我这种开文化公司的,回家搞点娱乐文创,除了喝酒应酬外,又没有应收账款的烦恼,赚得也不比以前少,多自在。

人家来了一句:老家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很低,虽然关系都在,但是很麻烦。而且老家的消费水准比较低,辛辛苦苦也赚不到什么钱。

其中一个朋友是做政府工程项目的,谈到这一点就直接开骂:XXX的欠了老子六百多万,拖了两年半了……

聊到最后,就是一个结论——看不到希望

当东北人自己都认同“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言论时,你还能指望什么?

以前有位朋友说过一个观点:东北现在经济落后,有一部分原因是地缘问题——太靠近俄罗斯东部的军事重镇,一旦爆发冲突,东北首当其冲。所以国家对于东北经济支柱一直南迁南迁再南迁。


而我也了解过,很多黑龙江的朋友对于黑龙江的定义就是未来的农业大省。

现在想想我朋友说的“不想自己孩子以后当个农民/工人。”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那么反过来问,从现在放开生育,假使东北人真的愿意生,20年后能为东北带来一波人口红利吗?

不能,为北上广深带来一波人口红利倒是确定无疑。

按照现在这样的情形,20年后的东北,也不会有什么太大改变。

03 人和?

你看,生孩子本来是本能,生孩子本来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家庭亲情。但现在要被人劝了。

就像水自然是往下流的,但现在不往下走了。

问题在哪儿呢?

一定是有一个阻力出现了,让人们压制住了本能。

事实上,人家现在别说全面放开了,就连首胎指标都未必用得上。

所以,这绝不是说生就生的事,更不是你让我生我就生的事。

生孩子不是就怀胎十月生完就完事了,父母就得考虑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培养培训,这才是重头戏。


但所有这些投入一要自己有钱,二要有相应的公共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可是看看现在东北各地的状况,当地政府能否有提供高效公共服务的能力?居民能否有支付孩子成长成本的能力?

答案显而易见。

如果有,东北人就不用逃离东北,东北就不会人口变少;而关内也不会把“投资不过山海关”当做信条了。

换言之,东北人口减少不是因为人家不想生,而是你的配套不足以支持人口意愿

所以我怀疑有些事情的顺序搞反了。不能以为人先生下来,等人多了,经济自然就好了。

这倒未必是因为搞不清逻辑,而可能只是单纯地习惯了用行政指令来解决所有问题。

但搞错因果逻辑的政策很难有效果,这也是东北经济每况愈下的原因之一。

你要是想让人家生孩子,不用去要求,只要把地方管理职能做好了,打消人家的顾虑,人家自然会生。


其实“开放生育”的意思很明确:

可以探索,但治标不治本。

生孩容易养孩难,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二胎在全国放开了得到勉为其难的回应,生三孩?真的养不起。就算放开,响应的估计也是少数。

东北地区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居民已经可以生三孩了,但不知道有没有做过调查,生三孩的有多少?家庭经济状况为此拮据的又有多少?把这个政策在整个东北放开又有什么作用?

结 语

去年年末就有朋友问过一个问题:

哈尔滨现在是全国省会经济倒数第一,大连的楼市也出现颓势。东北这是怎么了?

我想起那些来自东北的朋友这些年赚了些钱,在海南和云南买房,到杭州、重庆开饭店……这些人都纷纷在当地嫁娶,再过一两代人,可能“东北”对于他们的后代来说,也只是一个地域概念了。


年轻劳动力都流向经济更好、工资更好的地区,这就好比东北即使生育率大大提高,那最终产生的人口优势不过是给发达省份的“人力输出”,解决人口减少要看本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然,从总体来看,全面放开生育限制,让东北率先作为试点未尝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只是“之一”。

碗里有肉,眼中有景。才是保存星火留住人的根本。

否则,去看看满海南岛和西双版纳遍地跑的老铁们,谁还会在乎大连的楼市和哈尔滨的经济?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奴来了:二孩富养千万也不够 穷养也得80万
山东人为什么喜欢生孩子
单独生二胎对人口有多大的影响?
警钟再响,生育政策急需调整为让大家生的起、养的起!——经济与经营社区对谈录
提高生育率,并非简单的“放开”了之
全面放开二孩顺应民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