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会养作品: 崇凝农中的记忆

文 / 张会养

 崇凝农中的记忆

农中是我们怀揣梦想的地方;农中记载着我们走过的青春年华;农中曾留下我们向理想奋进的脚印。

在我们崇凝流传着这几句顺口溜 :“烂烂农中,坡坡楞楞, 四面没墙……”。不知不觉我们告别小学五年制,随着一群青涩的少年来到崇凝农中(原崇凝初中)。

走进这里,真是验证了所谓的坡坡楞楞。住在西南角的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得经过上长丰渠,下长丰渠才能走进校园,校园四周没有围墙,前面是一条通往西坡口的长丰渠,东西西边是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北边是一片多年没人管理的烂树林。教室由一条通往北边操场的小道,自然形成的东西两排,每一个教室都给班主任老师配间宿舍。

教学设施非常简陋,经费紧张,物质贫匮,数学老师们讲课时,用的三角板和尺子都是用木板板订的。

这里没有宏伟的建筑,没有豪华的校门,只有一条长丰渠的豁口形成的简陋校门。

当南燕归来,暖暖的春风吹醒了长寿塬,教室四周那一片片绿油油的麦苗,将校园的四周装扮得像一片绿色的草原 。长丰渠上那两排高大挺拔梧桐树摇曳妩媚多姿的舞步,那些不知名的小花匍匐在林荫小道,空气中弥漫阵阵的香味!

一群群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乡下孩子,或站着、或坐着、或漫步在林荫小道上,操着长寿塬最浓的乡音,声音洪亮读着语文课本,背着英语单词。那朗朗的读书声 ,顺着麦田飘进村庄,飘向遥远的地方 。

语文老师李民铎、卢建荣、张振芳等,个个知识渊博。讲起课来惟妙惟肖, 津津有味,妙语连珠 ,出口成章,老师们用最纯朴的语言,把课本里的知识给我们娓娓道来。每当夜幕降临时,老师们辛勤的在微弱的灯下,认真的为学生备课,备课的内容非常精彩,引人入胜 ,每一节课我们听的都是如痴如醉。

当夏天的脚步走近,两排梧桐树用自己高大的枝体和肥大 的叶子,将长丰渠上的毒阳,遮挡得严严实实,这里便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严家、郭村、王尧和周崖村的同学们,无论是放学和上学,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的行走在充满诗情画意的长丰渠上,这里简直就是大自然赋予的人间天堂。

八十年代上初中的我们,还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同桌三年,书桌上都是划着一道深深“三八线” ,男生和女生好似中间隔着一道厚厚的墙,从末说过一句话,更不会一起讨论难题。

那时我们思想单纯,没有现在的手机影响,没有太多的课外辅导书,都是上课用心听老师讲课,下课认真的做作业。

物质贫匮,生活不易。记得我上初中时,连个像样的钢笔都没有,不知二哥从那找来一只没有外壳 “英雄”牌子的钢笔,这支笔幸亏吸水管外还带着细细的外套,否则真是没法写字。土地还没有包产到户,人们还没有告别红薯、包谷为主粮的年代,同学们中午都不回家,早上上学来带着红薯和包谷面馍,天气热时还好对付,最难熬的就是冬天,那红薯和包谷面馍简直就经不起冻,一大早从家里带去时还是温的,等到中午吃饭时,已经冻得硬邦邦的真是刺牙。实在没法吃了,同学们从学校灶上打点热开水,将包谷面馍泡进去,再从家里带点干辣椒面再撒点盐 ,这样吃起来又暖和还多少有点味道,凑合着走过了三个冬。

蓦然回首,时光如梭 。三十多年过去了,每每回忆起那段,曾记载着崇凝农中三年的青春岁月,心底都会泛起幸福的涟漪。

那里回荡我们一起,用浓浓的乡音发出的朗朗读书声;那里曾撒下了我们一起为理想而奋斗的汗水。长丰渠上有我们走过的春夏秋冬,梧桐树上树上刻着你我的名字,那是你用最真情刻下永久的回忆。

昔日的老师,不知您们的身体是否健康!昔日的老同学,不知你们还能记起那个身体瘦小,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我。

作者简介

岁月如歌,本名张会养,渭南长寿塬人,临渭区作协会员。热爱文学,酷爱诗歌,用文字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用诗歌陪伴着退休生活!作品曾发表于诸多微信平台,发表作品百余篇。

投稿加微信

xiaolong52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张文丽 | 梧桐花开
九秩回忆 | 我的西电记忆
那年.梧桐树下的追忆
【广东】张育《结束,开始》指导老师:孟凡启
从明天开始......
【工作点滴】梧桐树长大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