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渭南文坛 听书 | 赵发民:儿时,故乡的年


有稿费、精排版、负责任

点击上方 收听


眼看又要过年了,看着年味越来越淡的当下,看着忙忙碌碌的人群,看着火急火燎的各个层次忙乱奔波的人们,忽然怀念起儿时、故乡的年。

在我国北方,一进入腊月就意味着又要过年了。

一到腊月,地里的庄稼都收完了,做到了“颗粒归仓”。男人们打扫庭院,清理牛羊圈,把门口的土粪一车一车的拉到地里去苫过冬的麦子。女人们则忙着收拾屋子,淘麦磨面,手巧的女人还会给自家的孩子做上好看的猫娃鞋,戴上兔娃帽。姑娘们则跟着母亲学做针线,学做面食馍品。


相关链接


长寿塬习俗—— 过五豆节

儿时的年是从“过五豆”开始的。 “过五豆”这天,把五种豆子放到铁锅里和玉米糁子熬成“五豆饭”。心宽的男人端着自家女人做的“五豆饭”走村串乡,口里还念念有词的说:“过五豆,过五豆,一年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来了。


腊月初八这天要吃“腊八面”。家乡的腊八面在煮的面条中加红小豆,有的还放一点包谷糁,再加一些葱花,味道美极啦!

腊八面一吃,年的气息逐渐浓了起来。不是有句谚语吗?“小孩小孩别嘴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月二十三,灶火爷上天”。据说这天是诸神上天的日子。诸神上天后,不再管理民间事务。二十三一过,天天都是好日子,百无戒忌 ,想干啥就干啥(当然违法乱纪的除外)。
民间有句顺口溜:腊月二十三,灶火爷升天; 二十四,糊窗户;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夜,熬一晚;大年初一鞭炮响上一串串。

过年的日子就是这样有序的推进着,每天都有每天的说法,每天都有每天的过法。

初一早晨起来响鞭炮,以便除去过去一年的晦气,提振起新的精神, 正可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初二开始走亲戚,舅家姨家丈人家,表哥表姐朋友家,该去的都得去,只是为了一年到头的欢聚。

初五叫“破五”,取“破屋”谐音,意为破除屋内的一切晦气,祈求新年好运。“破五”一过,该干的农活就可以毫无戒忌的去做了。

从正月十三开始,孩子们晚上就开始点灯了,到正月十五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时结束,晚上的村道挤满了点灯的小孩和看热闹的大人。人们把正月十五的点灯称为“灯笼会”。“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

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吃过元宵,意味圆满,取意新年一切顺利圆满。

元宵节一过,年就过完了,一切又回到正常。

这些,就是我儿时过年的一些记忆。只可惜,随着社会物质化程度的加深,社会的进步变迁,这些习俗讲究正在离我们越来越淡,越来越远。

又要过年了,忽然怀念起儿时,故乡的年……

作者简介

深谷空幽,原名赵发民,渭南临渭区人。60后文学爱好者,喜欢散步郊游。临渭区作协会员。《汗滴化雨伴笔耕》《渭南文坛》《优文网》等平台特约作者。

主播简介

谢晓莉,女,1976年,喜欢主持、诵读,常与音乐相伴;喜欢舞蹈、模特走秀,常与舞台相伴,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渭南文坛》特约主播。

渭南文坛 | 投稿要求、发布渠道、稿费须知

渭南文坛 | 如何让作品获得更高人气?

渭南文坛 听书 | 樊斌生:话说“麻将”

渭南文坛 听书 | 你不想要了,到最后自然会好

投稿微信:xiaolong5206
发布渠道: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有一种自律,叫人生有度
心态的力量!(惊人)
最高明的处世之道:不把别人的话当回事
曾国藩:利不可独,谋不可众
曾国藩的这副对联,藏着人生智慧
整理自己(深度好文)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