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渭南文坛 | 飞翔的鸿雁——记阳郭优秀投递员安建建 作者/王晓飞

蓝字  关注渭南文坛  置顶公众号


渭南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平台

作者 王晓飞 田武卫供图

读书使人明智

南塬峻岭上一只飞翔的鸿雁

记南塬阳郭优秀投递员安建建


岭塬的路崎岖险峻,蜿蜒曲折,推一辆老式的自行车,背一个厚重的大邮包,里面塞满各种邮件和报刊,风风雨雨一十八载,他朝风暮雨,披星戴月,像一只飞翔在岭塬上不知疲倦的鸿雁,将封封家书、份份报刊、件件邮包传进送出,把青春和汗水留在了这条邮路上。他叫安建建,是渭南阳郭邮政支局一名普通的乡邮员,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用汗水丈量山乡的邮路

建建姓安,家住阳郭镇白咀一组,小伙子很腼腆,见人总是灿烂一笑,给人的印象是平凡而普通,在那满脸善意的微笑里,流露出一种质朴、热情与执著。从2001年8月开始, 建建便负责着原三官庙乡沟纵梁横的山岭地区邮路。人常说隔山不算远,隔河不算近,蜿蜒起伏的秦岭北麓进山一带,方圆几十里没有平路,沟里边所谓的公路当时人称“山狼路”。 山区村落居住零散,从阳郭姜洞坡,到三官庙的水凹、樊梨、柳沟、胡寨、高坪村,辖区面积之广、地盘之大,地形之复杂,村组和投递点之多,难以想象,各点之间相隔较远且分散。为做好投递揽收服务,建建每天要往返70多公里,才能把所有的投递点跑到,坑坑洼洼的泥巴路,遇到雨雪天路况更加恶劣。刚开始时他只有十八岁,有一回天下暴雨河里涨水,硬是过不去河又不甘心,最后是接学生的一个叔叔把他像学生一样背过河去。建建跑邮十分执著,邮件妥投率始终保持在100%,每天还主动延伸服务10公里。建建在三官庙的邮政通信投递服务工作,一干就是5年,在交通奇差的岭区,确实无法计算他的行程,无法计算他邮包的重量,同样的邮件,平路放在车上没有感觉,山岭的路背在身上就另是一个重量,5年间,他的足迹踏遍三官庙的每个村组每家农户。

为了不丢失每一份邮件,建建不让一封邮件“死”在自己的手里,再苦再累也从不让别人捎转,宁可自己多走弯路,也要亲自将邮件送到本人手中,只有这样他心里才能踏实,哪怕自己家里的活少干点,粮食少打点,也不能耽搁任何一封邮件。一次,碰到一封来自某部队寄到三官庙张村的信件,收信人是这位战士母亲的名字,具体地址不详。张村既是一个自然村,又是一个行政村的名字,问不出这位妇女名字,查找起来就十分困难。建建想到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封信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一定要亲手交到这位军人母亲的手中。每天送完正常邮件,建建不急着回家,翻沟越岭沿着邮路挨家挨户打听。经过三天的努力,终于找到了这位军人的母亲,看到这位母亲看到家书时喜极而泣的模样,一股浓郁的满足感在建建心中油然而生。

把真情洒满家乡的邮路

在普通百姓的心里和眼里,建建是一位称职的乡邮员,而在他内心,他已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有了自己对时代的担当作为。三官庙梅户村有个退休残疾在家多年的火车司机,名叫冯百川,两个女子都出嫁了,家里就老伴一个人,腿脚不好。这里到阳郭、厚镇买东西都远,道路不好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威胁。建建由于每天都有冯氏的报纸,天长日久就成了熟人,每到冯家,干不了的杂活他就帮着干,麦收季节帮冯氏收麦子,尤其是从地里运输回来。经常从阳郭为老冯捎带蔬菜,买其他生活日用品,老冯一家十分感激。


由于关中环线的建成通车,建建自行车换成了绿色的摩托,从2006年开始,转战阳郭北片和贠曲邮路。听起来距离近了,道路平坦了,但随着快递业务的快速开展,建建的绿色摩托没骑多久,就换成了绿色的三轮邮车。贠五组有一位大娘,自己单独过着,年龄大许多活儿干不了,一次她要把几袋麦子拿到街上去卖,没有办法。看到大妈渴盼的眼神,建建毫不犹豫把大娘和几袋麦子请上车,开到曲街上卖了,再次调转车头,再把大娘送回家。老人不是“铁石心肠”,硬要称呼他是自己的“干儿子”, 大妈鼻子酸酸地说:“干儿子胜过了亲儿子!”曲北李村有一位大妈攒一千元钱,放在一个塑料瓶里,时间一长塑料瓶被老鼠咬烂,内藏的纸币也被咬得残缺不全,有的甚至成了碎片。老人家拿到信用社兑换,只能按50%付给。500元说没有就没了,她这钱是挖药卖鸡蛋攒起来的,老人一阵阵委屈涌上心头,大声哭起来。建建跑邮遇上,经过仔细清理,在邮储银行按照90%兑换。她骑车把老人送回家,百般安慰,帮她晒粮干杂活,夏秋两季帮她收庄稼,种地撒种子,老人十分感动。

山里人居住偏僻,乡亲们出趟山不容易,总习惯托他捎东西,他也总是乐此不疲。多年来,几乎每天都会帮忙买点盐、买点菜,买点药,或者给在镇上读书的孩子捎东西。他觉得反正是顺路,举手之劳,能方便就方便大家一下。有时托付的人多怕忘记了,建建就记在本子上,他随身所带的小本子密密麻麻地记满了乡亲们的嘱托,谁家托付帮忙寄个什么东西或者帮着把这村人的东西顺便捎到另一村人收等等,内容大到帮用户办户口本、取身份证、带种子化肥,买草帽子,小到帮人修表,替群众到镇上买个油盐酱醋、日用品。乡邮员的工作平淡得就像一杯水,不会有什么惊涛与骇浪,也没有枪林和弹雨。但却是建建的人生追求,每天奔走的邮路连在了一起,用永不停息的脚步写下了自己的真情,为人民服务的爱心,洒满了他每天走过的每一段邮路。

用青春在邮路上书写情怀

2005年农历腊月二十八,人们已沉浸在年味儿里了。安建建冒着大雪送完街道机关单位邮件后,已是下午两点多。这时天气突变,大风卷着鹅毛大雪打在人脸颊上生疼,岭上道路很滑几乎寸步难行。他推着自行车爬坡翻沟,一跌三爬,将一个个村子的邮件送到收件人的手中。在前往高坪的路上,已经人困马乏,干脆丢下自行车,卸下邮包,徒步前往。当他敲开收件人的家门递上邮件时,看到的是一双惊喜和感激的眼晴。那天,建建带着满身的泥水回到阳郭时,已是晚上11点多钟了。


建建在乡邮岗位上奔波了十八个春夏秋冬,往返行程可绕地球赤道10圈还多。从步行到自行车,从摩托车到邮车,投递各类邮件几十万件无差错,零投诉。他把孤寡老人当亲人,让他们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他不是劳模和先进,沿途百姓眼中口中,都是一块看不见永恒的口碑。



2014年严冬季节,曲北李村退休干部李经国已经70多岁,患有多种老年疾病,老伴中风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老汉的大儿子举家在外地工作,小儿子智障残疾。这天送完其他邮件,去给李老先生送报纸,李老先生把自己的工资卡交到手中,说:“建建,叔信服的人就是你,这不是一天两天看出来的,叔把密码告诉你,给叔取4000元。”得到李叔信任不是容易,既然相信又给了密码,建建就帮他取回4000元。第二天送钱和工资卡的时候,李叔已经去世,老伴和智障的儿子都没有办法沟通,这可难死了安建建。他找到村上书记想办法,打通了李叔在外地儿子的电话,这才好不容易把钱和卡交给了他们。旁边有人小声支吾:“瓜怂,没人知道,密码你自己知道,不言传不是就完了。”他们太小看安建建了,他是这种人吗?建建虽是一名普通的乡邮员,但他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心里装着普通群众的利益,钱和卡交不到主人手中,他会寝食难安。



2015年麦收正在进行中,从曲北杨到王明村的公路和沿途麦地里,到处都是割下待运或未割的麦子。不明原因麦地里突然起火,加上风助火势,一时间噼噼啪啪黑烟滚滚。建建骑着摩托踏上邮路正好经过,大队书记仓和,村主任王龙都在现场指挥救火。火情就是命令,说时迟那时快,他把车子放在一个较安全的地方,立即投入救火中去。所有救火的乡亲不敢懈怠,整整扑救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大火终于扑灭,他满脸是黑灰,衣服到处都是破洞,把邮件送达后,回去已是下午四点。


2017年秋季,阳郭二队村民任来善的家属在阳郭医院看病,清早起来老伴扶着他从邮局取出1800元现金。走出邮局大门被路上的砖头跘了一跤,老伴扶起来后身上的土都没有拍,就继续向医院走去。这时建建刚好上班走到邮局门口,见是数目不小的一叠现钞,这时街上行人并不多,向南一望,一眼看见一位老人被搀扶着去医院,身上的衣服有尘土。他毫不犹豫地快步追了上去,问明原因,果然是老人刚取出来的现金。老人的钱失而复得,且自己还不知道已经丢失,硬要拿出一张作为酬谢,建建仍然灿烂地笑着,转身离开了。


把忠诚化作对时代使命的担当

建建是一名光荣的邮政工作者,初入行时的初心,做南塬山区一只飞翔的鸿雁,业务工作要做到零差错,鸿雁传书,他要把信件及时送达收件人。每天起早睡晚,翻阅有关邮政业务知识,利用空闲时间苦练邮件分拣功。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他的区别段道分拣速度飞速提升,加盖邮戳业务顶呱呱。一般来说,地址不详等造成死信的原因,有一次,一封从黑龙江发来的只注明阳郭和收件人乳名的邮件。按照规定,建建理应将此邮件退回原址。他耐心地查找了所有机关单位,并没有这个人。又逐个踏访街道个体户和居民。一连两天,均没有找到这个人。他又带着邮件打问各个村组,花了整整三天时间,终于在南堡村找到了这个收件人。收件人热泪盈眶,说这是他的叔父,当离开家乡后再也没有音信。大家都以为他早就不在人世了,没想到叔父退役后留在了东北。如今79岁高龄,十分想念家乡,想念家人,由于行动不便,想要他们去一趟东北。这事情在建建心中激起起了巨大的波浪。十八年来,在他的努力下,多少封死件找到了主人,准确无误地投送到收件人的手中。


乡邮是建建的本职工作,而他不辞辛苦、帮助农民群众排忧解难,是他用爱心铺满乡邮路的初心。许多偏远山村的农民朋友都说,小安经常为他们代买药品、日用品,代邮代取包裹、钱款,还为偏远山村的小商店代进货。现在的邮路上,群众种植猕猴桃经常通过邮局发货,建建随叫随到,及时把群众的农产品装车发走。群众购买的铁架、管道等,及时送达用户家中,装车卸车他都亲自动手。今年疫情期间,建建白天更忙,既要坚守工作岗位忙支局的日常工作,把邮路乡亲们所需的生活物资及时送达;晚上,他是共产党员志愿者,在安置小区门口值班守候,一连十五个晚上没有回过家。


疫情袭来时,建建首先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像一颗螺丝钉,无论放在那个岗位,拧上去不能有任何松劲。建建带头交了300元特殊党费,按照总局要求,保证支局业务正常运转,保证物流畅通信息畅通,保证群众日常生活物资及时送达,保证任何邮件及时送达。



安健健生性腼腆,在他走过的每一个村子留下了好口碑,在他正在走的邮路上,成为人员最好的一个,一个外地客商惊叹,你们这位乡邮员这么“香”,只要安建建一到,干什么的都停下来,大家围拢上来,有领取邮件报刊的,有快递或发送邮件的,有捎东西或来拿捎回的东西的,有发送物品的,不一而足。安建建还有一个特殊的订阅群体,李陆、李改民、白万福等许多人,他们有的是退休教师,有的是在家的退休干部,也有教会人员。他们期待建建能带来新一期的报刊,和年轻人拉拉家常喝喝茶,要是一天没有见到,见了还十分稀罕。


安建建是一名普通的邮政工作者,但他明白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牢记着自己的初心使命,在农村振兴他不仅是一只鸿雁,在人民群众有品位的生活中,他是伟大时代的一个音符,他奔跑的邮车是一首动听的情歌,是一首属于这个时代的铿锵有力的进行曲。


作者简介

王晓飞,自号南山岭人,陕西渭南人,省市作协会员。在《散文》《中国校园文学》《延安文学》《陕西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出版有散文集《云横秦岭》《雪拥蓝关》等,现任渭南市临渭区作协主席。《渭南热点》、《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平台主编:闵盼龙
投稿微信:xiaolong5206
发布渠道: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电影】【鸿雁】
画刊:高原马班信使(组图)
洪河畔边的鸿雁
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大山信使
川沙县邮政邮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