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位农民心酸讲述:现在的年轻人,所不知道的那个时候的生活

任保荣,昵称水晶太阳。崇凝镇申田村四组人。1964年仲秋生。祖父爱商洛花鼓,父亲爱秦腔,我爱文学艺术。曾在《临渭报》,《三秦都市报》,《华商报》,《陕西人口报》及《延河》副刊等报刊发表过一些作品。曾参加过渭南《乐天》诗社。作者坚信: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六十年代初,天,天天太阳红红的,晴朗,朗晴。雨,特别稀少。


人们在地里辛苦地种了麦子,好不容易长出麦来,是单丝,就是种一粒只出一苗,不分孽,镰无法割,人们用手拔,啊呀,那费时间可大了。


拔回来的麦,铺在地上,用棍打,卟里卟腾打上好半天,才簸出一些不多的麦来。麦,在那时,粒粒可真是粒粒的金子了。


人们在石碾上碾麦,不像现在把面分成精粉,普粉,还要剩麸子。那时,把麦在碾子碾碎了就连同麸子一起拿回家。


拿回家的“面”,入了水,揉成团,切成小块,上笼蒸,蒸熟了,黑古隆冬的,可在那时,那馍,却是世界上最香,最美的美食。人们吃的时候,双手掬着吃,生怕碎屑跌到地上。

就那样的馍,往往只留给老人和小孩吃。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才聚在一起吃一顿。


人们吃的太短缺了,种了油菜,现在种的油菜人们叫洋菜子。那时种的油菜 ,人们叫它蛮青菜。那菜子的根,好粗,吃起来,辣中带甜。在当时,那可高兴死人了。必定能充饥,又好吃。

人们把蛮青从地里拔回来,叶子洗净先煮着吃。根,蒸熟了,晒干,存着,后面食用。在那时,那蛮青根干,是宝贝。


种了玉米,天旱,很难成活。只有村旁自留地,人们担水,担水肥浇,才收获一些玉米。


人们把玉米在石碾碾碎,蒸成窝窝头,也算美食了。


一到春天,小孩子们上到高高的榆树上去折榆钱。

榆钱一串一串的,拿回家,捋到碗里,撒上盐,浇上醋,搅匀,吃到嘴里。


哈,脆脆的,酸酸的,甜甜的,三下五除二,一碗,就进了肚。


一种枸树上有枸絮,人们捋了,拿回家。又去沟里挖些小蒜,挖些学篙,拿回来。把小蒜,学篙切碎,放到,在里面拌了少许面的枸絮里一混,撒上盐,上笼蒸。熟了,打开笼盖,香味弥散。铲上一碗,蹲在门口,香喷喷,大口地吃起来。

后来,雨,比以前多了一些。人们点了南瓜。但麦和玉米依然欠收。没想到,南瓜的蔓拉得好长,结出的南好多,也好大。


收回来的南瓜,人们蒸熟,吃个饱。可没想到,人们吃后,脸上,身上却肿起来。才知道,单单吃南瓜,糖类过剩,缺蛋白质,加吃些豆子,肿便消了起来。

有人栽了红苕,红苕长很好多好大。生产队便大面积栽种红苕。


挖回来的红苕,人们蒸着吃,吃不完,擦成片,晒。晒干的红苕片,在磨面机一磨,蒸成红苕面馍,压成红苕面饸饹。

去学校,书包里不是放有红苕,便是红苕面馍。

雨,后来比以前多了,但,麦子亦然广种薄收。玉米和红苕占了主角。人们再受不了饿了。

人们把玉米磨成面,蒸成玉来面馍,压成玉米面饸饹。

可是,只吃红苕和玉米,甜度过大,甜在胃中先变酸才被身体吸收利用。过度的酸,使人做酸,吐酸水。

那时,正上初中,玉米面馍,红苕面馍,玉米面饸饹,红苕饸饹,把人吃的一天到晚,胃难受,酸水不断,不想吃。饿得慌。走起路来,觉得人在晃,感觉跳舞般。

三中全会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风也调了,雨也顺了。人们也给地里投资化肥了。麦,大丰收了。

人们磨的面分黑面,白面,剩下麸子。但玉米,人们已然拉玉米糁,早饭做玉米糁饭。红苕,反到成了人们的稀罕。

麦子剩余了,人们再不愁吃。

人们便栽果树,发展经济。

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生活在富窖里了。不愁吃,不愁穿,生活,真爽。

爽起来的年轻人,不知道那时人们的生活,也无法体验,更难以评说。

那时的那时,已成记忆,已成传说。

2016年元月5日,于长寿塬家中。

编辑 / 闵盼龙

作者 / 任保荣

精选阅读

♨一位农民心酸讲述:从种麦到收麦

♨一位农民辛酸讲述:苹果的成长历程

♨在渭南,记忆中的村庄

请在下面评论区

回复您的观后感

渭南塬上最大最具人气的生活服务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分享三款自制鱼饵,钓草鱼必备
农村婆婆自制的玉米饼,比皇冠蛋糕还好吃,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
秋季钓大草鱼,就靠这三种自制钓鱼饵料
秋季钓大草鱼就靠这三种自制钓鱼饵料了
这3款流传已久的草鱼饵料,听说老炮儿都在用!
农村大妈教你简单三招,用玉米面做出皮薄馅多的菜团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