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中秋节的形式风俗不同,来看中日文化的差异性

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八月十五,人们坐在一起,赏桂花、吃月饼,庆祝团圆。他乡的游子,也在中秋节这一天,得到一点短暂的思乡慰藉。中秋节,传承甚远,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先秦时期,那时人们已经会对着月亮祭祀,这是中秋节最远古的雏形。在《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帝王对月亮的祭拜,渐渐流传到民间,得以广泛流传下来。加上后来李唐起义,月饼的诞生,更是促进了中秋节的诞生。所以,人们常常认为,中秋节起于唐朝,兴盛于宋朝。

而中秋节,并非是中国的专属节日,还有很多国家会庆祝中秋节,比如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日本的很多文化传统,和中国十分相似,甚至连文字都有中国汉子的影子,这是因为日本的大量文化,就是从中国古代传播过去的。而中秋节这一文化,也是在唐朝时期,漂洋过海传到了日本。今天我们就来谈一下,从中秋节的形式风俗不同,来看中日文化的差异性。

先说下,日本的中秋节是怎么产生的?

日本的中秋节叫做十五夜((じゅうごや),别名是芋名月(いもめいげつ)。日本的中秋节,是从中国的唐朝时期传播过去的。那么是在唐朝的哪个时期呢?其实是在唐朝的后期(大概在公元710年,唐大足元年),对应日本,应该是元明女帝的奈良时代。这一时期,日本开始注重文化和各种耕织的发展,因此才有了后来,日本派人远渡重洋,来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事情。而派来学习的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遣唐使”。遣唐使来到唐朝,唐皇一般会让遣唐使在这里生活一年,包括学习和食宿,让他们感受盛唐的文化,和国力强大。

从历史上看,日本,从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朝廷,一共派出了19次“遣唐使”。而去掉很多因为战争停滞不前,和并非出于学习目目的的派遣,实际上只有十二次。而中秋节文化,大概是在第七次遣唐传播到的日本。但是这次遣唐,却与之前大有不同,并非完全是为了学习文化,而是为了“示好”。在第七次遣唐之前,日本和唐朝产生了冲突。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朝鲜的百济,受到了新罗和高句丽的威胁,为了维护地区的权利,百济希望联合日本,共同对抗新罗和高句丽。却和唐朝水军针锋相对,这次大战打得日本节节败退,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村江战役。而经此一役之后,日本见到了唐朝的强大,为了害怕唐朝进一步攻打日本,便派出遣唐使表示友好。

这是中秋节文化传播过去的时代背景,在第七次遣唐的过程中,日本将这一文化记录下来,还见到了唐朝都城中,街边贩卖的月饼,经过改革和自身处理,形成了日本特色食品“月见团子”的前身。中秋节从唐朝传到日本, 这一时期彼此关系是有点焦灼的,唐朝为了展示自己的国力,才愿意接纳日本来学习,中秋节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传播。

中日的中秋节有何差异性?

一、庆祝时间有区别

中国的中秋节是八月十五,但其实八月十五只是人们庆祝团圆的日子,真正意义上的中秋节,其实有三天时间。分别是农历八月十四的迎月、农历八月十五的赏月、和农历八月十六的追月。人们常说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其实是有道理的。人们在八月十六“追月”,为了表达自己对中秋的恋恋不舍之情。

而日本的中秋节,也就是十五夜((じゅうごや),时间却不止三天。分别是农历八月十四的待宵、农历八月十五的十五夜、农历八月十六的十六夜、农历八月十七的立待月、农历八月十八的居待月、农历八月十九的寝待月和农历八月二十三的二十三夜。从时间跨度来看,日本庆祝中秋的时间,要比中国多7天。而自从日本明治维新过后,举国上下取消了阴历的节日,都改成了按照阳历节日庆祝。而唯一一个仍然按照阴历时间过的,就是日本的中秋节。

二、中秋节的传说不同

中国的中秋节,流行拜月神,也就是人们在时代背景下,幻想出来的月宫嫦娥。也衍生出来过其他的传说,比如吴刚砍玉桂树等等。其意象,都是劳苦大众,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希冀。在唐宋时期,拜嫦娥十分盛行。金盈之在《醉翁谈录》记载:

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 ...则愿貌似常娥,圆如皓月。

人们通过拜嫦娥,男子乞求仕途平坦顺遂,女子乞求得到嫦娥的眷顾,获得盛世美颜。而日本传说,却大有不同。日本的嫦娥,叫做辉夜姬,也称做竹林公主。其名字出自日本古老文学《竹林物语》。相传,辉夜姬是从月宫下来的女子,姬是公主的意思。传说每年过中秋的时候,辉夜姬会在月亮之上,为祭拜她的人增添福祉。因此,日本过中秋节,最常见的就是祭拜月神,也就是辉夜姬。

三、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不同

  • 吃的东西不同

上文提到过,当时的遣唐使,在唐朝看到了街边贩卖的月饼,最后辗转流传,在日本形成了一种新的食品,叫做“月见团子”。名字是因为,农历的八月十五,又称为“月见节”。月见团子,虽然类似中国的月饼,但是形态特征却并不一样。月见团子,是用糯米制作而成,不像月饼里面有陷,月见团子的陷是在外面的。除了吃,中国会供奉月饼给嫦娥,日本供奉月见团子给月神。中国的传统,贡品是不可以动的,否则会触犯神明,而日本的中秋节当天,月见团子是欢迎小孩去偷拿的,在他们的传统里,偷取的团子越多,来年就会越丰收。

  • 赏花不同

中国的中秋节,除了赏月,还习惯赏桂花。桂花有“九里香”之美称,一直都是清新脱俗的美好意象。中秋节赏桂花,是因为人们将桂花和月亮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吴刚砍玉桂树的故事,“月中有丹桂,自古发天香”,描述的就是桂树。而日本赏花,却是芒草,日本在中秋节当晚,将芒草插到指定位置上,没什么别的意思,就是庆祝中秋。

中日的中秋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日本,从明治维新过后,中秋节这一节日,在日本受到重视的程度,大大降低。庆祝中秋节的行为,现在在日本也并不多见。而中国的中秋节,却历久弥新。其差异性,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化传承的不同。中国的中秋节,最早是由祭祀礼节,直到唐宋时期,才渐渐演变成了人们庆贺团圆的节日。而日本的中秋节,是在唐朝时期传播过去的,日本只讲中秋节当做一种现象,却并未领会其精神。因此在日本的中秋节里,无论是祭拜月神、亦或是吃团子,看舞会,似乎都充满着形式感,而并未有其温暖意象。再直接点说,日本的中秋节重视的是“祭祀”二字,而中国的中秋节,在乎的是团圆。

其实,这一差异性的形成,也跟当时的日本内部环境有关。日本的中秋节真正开始风行,是从平安时代到明治维新之前这一段时间。而日本在这个阶段,由于班田收授制度出现错误导致出稻率大大降低,粮食产量迅速减少。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自然是希望能够温饱,便把这种期盼,加在了中秋节上,希望通过祭拜月神的方式,保佑自己明年丰收,似乎也可以理解。

总结:

中日中秋节的不同,体现着二者文化的差异性。从节日的形式风俗不同,可以进而感受到当时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从日本中秋节渐渐冷落,我们似乎能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文化的传承,不应该只吸取其表面意象,想要历经千年流传,更重要的是懂得其精神内在,是什么让中秋节不断传承?是什么让中秋节在中国人心中,地位始终高居不下?答案无非是团圆二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除了中国,原来日本韩国也有中秋节,三国中秋节有什么不同呢?
酷爱放假的日本人今天不放假,他们也过中秋吗?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横滨中华街喜庆中秋 300人分享60公斤大月饼
看日本人如何过中秋节?
中秋节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