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田玉螭纹如意

  清代中期时玉器的使用量非常巨大,除了一部分在民间仿制古玉外,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玉作坊制作的玉器。

  

  和田玉螭纹如意

  清中期

  长 44厘米 宽 10.3厘米 高5.3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质,有瑕,如意柄自然弯曲,上伏一螭,回首,目视如意头,如意头近似椭圆形,上部有一宝珠,与龙头相对,下部阴刻戗金楷书御制诗一首∶"巧匠琢荆玉,雅堪号握君。含章淘远俗,特达迥超群。味道如可挹,葆光意不纷。奚称韦刺史,藉用指三军"。并"御制"二字,如意柄下端有孔,穿有丝绦及穗,柄背面刻有"臣三宝恭进"字样。

  清朝初期,百废待兴,贵族对玉器的需求并不十分强烈,民间玉器生产也止步不前,基本陷入停滞状态。随着政治局面的逐渐稳定,国民经济也开始逐步好转,清朝皇帝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开始增加。尤其是乾隆帝对玉器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狂热,完全可以用“嗜玉成癖”来形容。因此乾隆也被世人誉为“玉痴皇帝”

  中华民族在8000年前开始琢玉成器,并由此形成以玉器为载体的中华玉文化,玉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明清两代成为中国古代玉器史上的鼎盛时期,尤其是清乾隆时期—鼎盛中的巅峰阶段。

  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从远古的礼器到“比德于玉”的德玉文化,再到宋元明清之际,逐渐写实的玉雕风格,中国几千年的玉文化从未间断,无论是端庄大气的案头陈设,亦或掌心摩挲、伺以体温的精致之物,典雅精美的玉器不仅是宫廷贵族、文人雅士的挚爱,更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礼尚往来的伴礼佳器,也是人们交往的珍贵信物。

  清早期的玉器在拍卖会上极为少见,2003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一套康熙十二方御用田黄玉石印章无底价起拍,2134万港元成交,可算是价格最高一款清早期宫廷玉器。2013年保利秋拍清早期的白玉和合二仙圆牌,估价在20万元至30万元。2015年春拍,香港苏富比清雍正时期的御宝白玉九螭钮方玺以1.0492亿港元成交。

  清代玉器无论在品种数量还是制造工艺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期。在这个时期我们所有能见到的玉器形式,几乎都出现了,无论丑的还是美的。清代形成了“南玉”、“北玉”两个不同风格的制玉中心,将清代玉器的特征分解得格外分明。

  中华民族在8000年前开始琢玉成器,并由此形成以玉器为载体的中华玉文化,玉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明清两代成为中国古代玉器史上的鼎盛时期,尤其是清乾隆时期—鼎盛中的巅峰阶段。明清两代玉器集历代玉文化之大成,其玉质之美、品种之多、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每件玉器上都浓缩着时代的气息,每件玉器上都烙印着时代的特征,每件玉器的造型、纹饰均昭示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工艺特点,通过赏析明清玉器,感受明清玉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雕|黄金有价,玉无价,情无价
“玉痴皇帝”乾隆,人生因玉而圆满
清代玉器如此稀少
明清传世美玉鉴赏
和田玉的人文内涵及历史地位
中华传统玉文化,亟待复兴传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