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曾字画分辨

  与当代画坛的许多人不同,范曾的画中并无西画的痕迹,他属国画中的“纯粹派”,坚定的民族绘画精神守持者。他说:中国画状物言情,必依托于笔墨……舍笔墨而谈中国画,无异于舍语言而论中国诗。”

  

  范曾先生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范曾书法的结体过于松散,我说的松散,不是说他的字结字不稳,而是笔画细瘦,字形宽博,导致字内空间宽阔,给人感觉上比较松散,这一点他似乎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书法历来讲究小字宽结,大字紧结,他却要反过来,这样结字带来的毛病,排在一起会明显看出来,就是乱,花。

  

  范曾书画艺术思想之源流。范曾1938年出身于江苏南通一个十三代诗人世代相继的家庭,自幼浸润诗香、沐浴诗教。他自道:“余自羽冠即随先严学诗,十岁而诵 《离 》,十二岁背《万古愁曲》,俯仰吟哦,感慨悲怆,有不可自胜者。”这不仅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学功底,而且养慧了他诗人的视角、诗人的情怀和诗人的想象。他认为诗是凝练、浓缩、净化了的语言,诗境是博大、沉雄、空灵、典雅的境界。诗学渗透到范曾的骨髓血脉里铸成了他诗人的气质, 决定了他基本的审美取向:在写实与写意之间,偏向写意;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趋向浪漫的;在黄荃富贵与徐熙野逸之间喜欢野逸;在繁金错彩与逸笔草草之间,偏爱逸笔。

  范曾先生在书画市场被追捧到了大师的级别,也恰恰迎合了一个时代的浮躁,以及书画市场的喧嚣与审美的平庸化,这是当代美学与艺术市场的错位。随着学术价值渐渐融进艺术市场,经历过乱象的创作过程也会逐渐沉淀,以艺术的生命价值来引导市场规律,最终会触摸到艺术作品的本质面目,相信范曾先生面对源远流长的艺术史,会体悟到自己绘画的语境缺憾,能融合而接受日新月异的艺术进程。

  

  范曾先生对中国悠久文化艺术一往情深。他有24字的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词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他认为,一个优 秀的中国画家,必然对中国的哲学、历史、古典诗词、书画皆有深入了解,否则,不可能登堂入室,只能临摹古人,描摹大自然。范曾擅作写意人物泼墨人物,力追古代梁楷、法常诸人,笔墨浑厚,造型生动。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为表现历史人物之神韵,他潜心研究历史,悉心揣摩古今中外诸名家之作,他特别推崇陈老莲和任伯年。范曾的历史人物画清新典雅,潇洒飘逸,诩诩如生,呼之欲出,风骨独具。

  范曾在没有卖画之前,生活过得也是相当的贫苦。说实话,范曾在没有发迹之前,也有非常狼狈的时候,这点想必大家还是知道的。范曾在整个漫长的20世纪80年代,基本上都是默默无闻,画坛上范曾的名字也不是那么显眼。甚至于在20世纪80年代初,范曾还因为对恩师李苦禅多有不尊之行为,结果被赶出了师门,连恩师的葬礼都没能来得及参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曾国画人物作品欣赏
范曾字画的鉴别?
范曾老师字画一平尺价格比上海房价还高
听范曾讲——中国书画之美
大师也遭质疑,试问当今其他画家何去何从?
年轻有为的才女教授画家马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