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天的情愫 (随笔)

谷雨已过,公元2019年春天的故事进入尾声。一年四季,春开岁首。在这个领军的季节,中国除最南边的海南广东等地之外,中原及北方广大地区万物复苏,百花齐放。


对于春天的感受,不同处境、不同性格、不同艺术素养的文人的作品风格各不相同。春风吹拂、春水荡漾、春雨朦朦、春草嫩绿、春柳依依,让诗人们眼花缭乱,为他们吟咏春天贡献了丰富的题材,又因为鲜花是春天最夺目的标志,所以在咏春题材的诗词歌赋中,文人雅士们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要拿花儿说事儿。


在中国,季节是按时间分段的。春天就分为早春、仲春、暮春,合称“三春”。李白有诗云:“三春三月忆三巴”。早春时节,春意萌动,最能给人们带来希冀与欣喜:“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到了仲春时节,草树已绿,百花齐放,诗人们的激情大爆发了。理学家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人将春水、春风、春花一齐纳入诗中,写尽了春光灿烂的春日盛境,浪漫而又知性,直至今日,“万紫千红”一词还是汉语中形容春天和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理想社会的最生动贴切的成语吧。没有浩荡的春风哪来百花齐放的春景,这就是理学家在春游时悟出的富有美感的哲理。


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忧国,整天想着怎么打过长江北去,收复中原失地。到82岁临终之际还给儿子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感人的遗嘱:“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由于朝廷一味苟安,收复无望,诗人只能回老家绍兴养老,每天晚上做做“铁马冰河”的梦。但诗人心理强大,一直没有抑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老人家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喜欢出去走走,到朋友家吃吃农家饭,夜里睡不着时,听听小楼外的嘀嗒春雨,想着明天一早小巷子里就会有小姑娘叫卖杏花。看看他老人家在春天写下的心灵鸡汤吧:“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世味年来薄如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正是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才让这位一脑子忧患的爱国者一直活到八十多岁,这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是少见的寿星啦!

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颠沛流离,只有在成都投靠一官员朋友时在一座草堂里过了几年安生日子。让诗人最开心的莫过于成都的春天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邻居家更是花开鸟鸣蝴蝶飞啊:“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没事时在江边闲逛,看见“黄师塔(见下图)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在安史之乱延续三年后,诗人见到了他的一个发小卫八处士,二十年没见了,当初分别时卫八还没娶妻,现在已经儿女成行了。卫八隐居乡下,拿什么招待杜兄呢?当然是用自家的绿色蔬菜款待啦,于是“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一顿香喷喷的农家饭菜为这个春天的老友重逢增添了多少温情和欢愉啊。

成都黄师塔。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如果说“一叶知秋”,那么这就是“一花知春”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试想一下 ,在杏花盛开的林子里徜徉,淡粉色的花瓣飘然落下,好像粉色的雨水把衣服都染色了;再加上温煦的春风吹拂着依依的杨柳,扑面而来,真是醉了!此诗句出自南唐僧人志南,生动表达了这位出家人与自然融一的欣喜。

        风来蒿艾气如熏,端午进得万家门。


柳,是春天最早发芽长叶的树木。贺知章的《咏柳》诗是咏春柳的绝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最喜欢早春二月的杨柳了,叶芽好细好细,好密好密;枝条好长好长,好软好软。只要有一点微风,它们就飘啊摇啊,好似在撩拨柳边人萌动的春心(见下图,第一幅拍自庐江县环碧公园,第二幅网上找的)。

中唐诗人白居易年轻时初到长安,拿着一首写春草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去拜谒当时已是国家官员的诗人顾况。顾领导先看了一下小白的名片:白居易,这名字起的有点意思,便开玩笑说:长安米价不菲哦,想在这当北漂可不容易哦(长安米贵,居亦弗易)!待到看小白呈上的诗,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没读完,就拍案叫好,对白后生说:小白啊,年纪不大就能写出这样的金句,想在长安立足那是半点问题都没有滴(道得个语,居亦易矣)!一首咏春草的诗打开了年轻人的仕途,好一个开明的大唐!

野豌豆也有春天。


春天是与爱情关系最密切的季节,王维的一首《红豆》点燃了多少年轻人心中爱情的火花:“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如果说这首诗是对年轻人勇敢追求爱情的鼓励,是盛唐时代开放风格的体现,那么到了封建末世的清朝,就不能也不敢“劝君多采撷”了,而是“你采剁你手”了。《红楼梦》中的《红豆词》将少男少女之间欲爱不能的痛苦悲伤尽情抒发:“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尽的绿水悠悠”。这歌词是小说男主人公贾宝玉在一次男生小聚时唱的,词中的相思女应该就是他的女神林黛玉。他俩的结局大家都知道的,一个流尽相思红豆泪撒手人寰,一个看破红尘龌龊苦毅然出家,留下家长强行塞給他的妻子薛宝钗一个人“相思血泪抛红豆”了。红豆鲜红的颜色应该属于纯洁自由火热的爱情,而不是爱情遭遇摧残后流下的血泪。


仲春时节,风景如画,温暖滋润,诗人们见景生情,借景抒情,美篇连连:“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真是美的不要不要的,心情好的也是不要不要的。


在中华众生中,知识阶层是饱有忧患意识的。他们心里明白,花开自有花落时,无论春天有多美,季节总要轮回,人生总有跌宕,时代风云总要变幻。于是暮春时节的落花流水又让诗人们感慨万千啦。唐人这么感慨:“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南唐后主李煜,国破被拘,在被毒杀之前,他如此哀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朝诗人们这么吟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北宋前期词人晏殊的词作,那时国力还不错,词人虽为落花叹息,但小燕子的回归还是让词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至于词人借闺中人名义发出的感叹就更多泪点了,瞧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好伤心啊。到了清代,曹雪芹深感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已经“呼啦啦似大厦傾,昏惨惨似灯将尽”,所以《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就全是哀叹和绝望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到了晚清,王朝覆灭,王国维在发出“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的一声慨叹后,走进昆明湖,与春天拜拜(见下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会让他们在国家动乱时忧心忡忡,明媚的春光会使他们国破家散的痛苦加剧。公元755年年底,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被困在沦陷的长安(下图是今天的长安古城墙),来年春天尚未脱身。他的代表作之一《春望》写于此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日的美景让诗人思绪万千:叛军作乱,国都残破,但山河硬件犹在,光复还有希望。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包括自己。可是眼下自己孤身被困,与政府接不上头,与家人通不了信。感伤时事,怅恨离别,真是见花流泪,闻鸟心惊啊。这个春天真真把个忧国忧民的大诗人给难为坏了!


最佩服晚清诗人龚自珍了,面对满地落花,他没做伤心态,而是满怀希望和敬重的为它们点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即便残红消失殆尽,放达的诗人也会想得开:“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还佩服那位写“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白居易,人间四月都“芳菲尽”了,他还不甘心,跑到山间去东寻西找,来到大林寺(见下图)前一看,哇噻,居然桃花朵朵开!果然没白跑!于是诗人开启广告模式:小伙伴们啊,我们都以为今年的春天没了,怎么就没想到这山间大林寺里还春光灿烂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向此中来)。与“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的消极无奈不同,老白是只要有一点希望就绝不放弃,寻寻觅觅,翻山越岭,果然找到了“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新天地!联系白居易仕途生涯来看,身处中唐,盛世不再,自己仕途亦有坎坷,但他从不灰心颓废,依然关注民生,抨击时弊,甚至直言不讳,为民请命。他的《长恨歌》开头就打前朝皇帝唐明皇的脸:“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借汉喻唐,其间一点没把安史之乱的责任往杨玉环身上推。在事关身家性命的仕途上,老白就是这么执着的为国为民寻觅光明和出路,再回头看看这首《大林寺桃花》,是不是感到白先生不仅仅是一位再想多看一眼桃花的寻春高手了呢?


如果要请古人给春天的花事做个总结的话,宋人王淇《暮春游小园》比较精辟:“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靡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今年的荼靡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开了,又是一年送春归,期待来年再重逢。

春景美,春情浓,春天的故事一重重。第一个故事很好玩,苏东坡写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春风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反被无情恼”。这个绿肥红瘦、柳青鸟鸣、热热闹闹的暮春时节,院墙内女孩们欢声笑语,惹的路过墙外的小伙子驻足不前。听啊听啊,听不够啊,多想再听会儿,可女孩儿们哪里知道墙外面站着位多情的粉丝呢?玩好了,说散就散,莺声燕语顿时一片寂静,多情的粉丝啊,被这几个没心没肺的丫头片子恼得不要不要的啦啦啦。


第二个故事有悬念。唐人崔护,在未进士及第前,一次偶然春游,在一座被桃花环绕的农家院子里看见了一位妙龄美女,美女面容艳若桃花,娴静羞涩,偶然相见,二人没有交流,但崔护已将其铭刻在心。分别后,崔护潜心读书,专心科考,整整一年后的清明时节,他旧地重游,发现去年的女孩已无踪影,万分惆怅的崔护于是在院墙外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简单四句诗,将诗人对美女一见钟情的惊艳和错失良缘的惆怅表达的深沉而又含蓄,成为崔护的代表诗作。至于后来坊间传说的崔护与死而复生的桃花女绛娘终成眷属的事儿,我觉得还是别信吧,那不是让这首好诗贬值吗?


第三个故事牵涉到仕途风波,有点复杂。中唐诗人刘禹锡在牛李党争中被贬,好不容易回京复职,一次到玄都观(见下图)里春游,发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桃花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言外之意太明白了,我刘郎被贬了,如今朝中的这些公务员不都是在我后面爬上来的吗?这牢骚一发,又惹恼了皇上,立马再贬,且一贬就是二十年,叫你嘚瑟!二十年后,已变成老刘的他重新杀回京城,第一件事就是再去玄都观看看。这一看,呵呵,“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尽净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我老刘虽然在外这二十年过的不太开心,但我毕竟好好的回来了,可原来取代我的那些家伙呢,咋一个都不见了呢?告诉你们,胡汉三又回来了,哈哈哈哈哈哈哈,想捏死我,没门儿!唉,怎么说呢,就一句话吧:真是犟种!


教了几十年的唐诗宋词,当心里有话想说说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它们。权当复习复习功课吧,在我心中,中国文学的春天一直都在唐宋,汉民族诗词的精华一直都在中国的古代。我爱春天,爱的深沉。

(照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熊正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诗人笔下的五彩春天
诗里“落花”知多少
走进春天(写景散文)
杜甫的春天
杜甫的艳情诗
邂逅最美的10首桃花诗,许你十里桃花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