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枞阳文史资料”连载 (10/8)

历史文化

诗人之窟——枞阳

文  ▏吴朝晴

刘大櫆(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祖居陈家洲。雍正七年、十年两登副榜。官黟县教谕。晚年归枞阳,著书讲学。著有《海峰文集》、《海峰诗集》、《论文偶记》、《历朝诗约选》等。大櫆继承方苞文论,提出“神气”说,为桐城派中坚人物。他对诗歌创作认为诗“穷人情物类之微,极写夫日月风云之状,使人读之,可以歌,可以泣,不知手足之舞蹈也”。随意洒脱,直抒胸臆。诗评云“海峰诗格亦高,五言古尤多可味句,如‘松叶忽成韵,岭云无定恣’,‘日边双鸟白,霞外一天青’和‘路经山折溪回处,人在飘风骤雨间’,皆俊出未经人道”。又曰“海峰七言诗,悲歌慷慨,而魄力足以达之,有李有杜有韩苏,投之所向无不如意。”袁枚曾曰“耕南诗胜于文”。姚鼐称刘“文与诗并极其力,能包括古人之异体,熔以成其体,雄豪奥秘,挥斥出之,岂非其才之绝出古今者哉”。时谓“自刘海峰先生晚居枞阳,以诗教后进,桐城为诗者大率称海峰弟子。”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祖居钱桥麻溪河。乾隆十五年,姚鼐年二十应江南乡试中举人,二十八年中进士二甲,入翰林院授庶吉士。后任兵部主事,礼部仪制司主事,山东、湖南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书竣,荐为记名御史。年四十四辞官归,著书讲学,名重天下。编撰《古文辞类纂》、《九经说》、《〈老子、庄子〉章义》、《惜抱轩文集、诗集》等。姚鼐是集桐城派之大成者,他兼取众家之长,不拘一偏之敝,既不赞成汉学家的“崇尚鸿博,繁称考证”,更反对以汉学家对程朱理学的排斥。在方苞“义法”说、刘大櫆“神气”说的文论基础上,提出“义理、考证、辞章”三者不可偏废的主张。强调为文“必义理为质,而后文辞有所附,考据有所归,一编之内惟此尤兢兢。”这使桐城派文论具有完整性和周密性。并使当时文坛倾向考据琐屑,玄言繁杂,藻丽俳巧的邪风为之一扫。出现“人不必桐城,文章则不能外于桐城”的盛况。

他长于古文,亦精通诗学。曾说“诗之与文,固是一理,而取径则不同。”又说“夫道有是非,而技(即“艺”或“文”)有美恶。诗文皆技也,技之精者必近道,故诗文美者命意必善。”认为为人重于为诗。“余以为君之诗,君之为人也”。先后选编《五七言今体诗钞》和《五七言绝句》,并于序目中说“要其大体雅正,足以维持诗学,导启后进,则亦足矣。”旨在今体,以明振雅祛邪,为世所用。桐城派作家方东树曾著《昭昧詹言》,铨释其所选诗旨诗意,以助解读。

典型先导,后起者众。时有方贞观、方世举二诗人;王灼、朱雅、张敏求三君子相继接踵,超尘拔俗,博大精深。方贞观字履安,号南堂,乾隆间举鸿博未就试。有《南堂诗钞》。评云“贞观幼承家学,负异才,所著作不屑苟同于人,而尤工于诗,其所刊古今体诗二百五十首,其情深,其调古,无荆棘之苦,无雕锼之迹。司空诗曰:遇之匪深,即之愈稀;又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又曰:如月之曙,如气之秋,读贞观诗庶或遇之。”论曰:“感人以理者浅,感人以情者深,感人以言者有尽,感人以声者无穷。诗之道,所以后六经而独存也,南堂其庶几乎。”

方世举,字扶南,号息翁。国子监生。有《春及草堂诗集》。论曰:“先生博学笃行,于书无所不读,而性疏旷不求仕进。好为诗,生平用力尤多,少游京师,名日起,时多以诗称之。”袁枚《随园诗话》云:“桐城二诗人方扶南与方南堂齐名,南堂句如‘风定孤烟直,天遥独鸟沉’,‘因潮通沽客,隔苇见渔灯’,‘无意怀人偏入梦,有心看月未当圆’,人多传诵之”。王灼,字滨麓,一字悔生,号晴园。乾隆间举人。官东流教谕。著有《悔生诗钞》等。评曰:“悔生为诗,沉雄健雅,卓然为一大宗。”“庄严则清庙明堂,沉着则万钟九鼎,高华则朗月繁星,博大则泰山乔岳。昔人论七言云兼斯众美,不名一家,悔生诗其近之。”“悔生诗清而不寒,华而不缛,其格高,其韵胜也。”他选自明末至清嘉庆间,乡贤一百五十馀家,诗二千一百馀首,编著《枞阳诗选》。

朱雅,字歌堂,号芥生。乾隆间举人。官金坛教谕。著有《芥生诗选》。评曰:‘芥生七言诗苍茫雄直,每欲与崆峒为劲对,而五言律往往祖述齐梁,古致浓郁,别见风神。”姚惜抱尝称道其五律胜于诸体,固知言矣。张敏求,字燮臣,号勖园。乾隆间举人。授江苏奉贤县令,改甘肃漳县。著有《问花亭诗集》。他师事刘海峰,工于诗。时称王灼、朱雅、张敏求为“枞阳三俊”。

诗人涌现,著作如林。清康熙间博学鸿词潘江,字蜀藻,号木崖。明末清初文学家、诗人。他辑自明洪武至清康熙间三百馀年,乡先贤五百馀家之诗,编著《龙眠风雅》正、续集九十二卷。嘉庆间徐璈,字六骧,号樗亭。嘉庆十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山西阳城知县等。他念自康熙至嘉庆间又近二百年,诗作卷帙浩繁,恐久而散佚,于是广征博采,合潘木崖《龙眠风雅》本等而并选之,汇成一编,题曰《桐旧集》,编列以姓氏为序,凡四十二卷,作者一千二百馀人,选诗七千七百馀首。蔚为大观,传于后世,功不可没。

清代文学家姚莹,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姚鼐侄孙。嘉庆十三年进士。历任福建平和县知县、台湾兵备道,广西、湖南按察使。著有《中复堂全集》。他为徐璈编著《桐旧集序》有言:“自齐蓉川(之鸾)廉访,以诗著有明中叶,钱田间振于晚季,自是作者如林。是以康熙中潘木崖有龙眠诗之选,犹未极其盛也。海峰出而大振,惜翁起而继之,然后诗道大昌。盖汉魏六朝,三唐两宋,以及元明诸大家之美,无一不备矣!海内诸贤谓古文之道在桐城,岂知诗亦有然哉”。

桐城派后期大师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同治三年举人,次年考取进士。授内阁中书,任深州、冀州知州,署天津府,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光绪二十四年被聘为京师大学堂总教席,未就任,即赴日本考察学制。归国后首创桐城中学堂。不久劳瘁病逝。他主张教育救国。著作颇多,光绪间刊行《桐城吴先生全书》问世。诗著中曾曰:“乡邦文献天下宗,老刘诗语尤瑰雄。晚作枞阳老祭酒,儋何绝学开鸿蒙。”认为刘海峰是开枞阳诗学之鸿蒙。

由此观之,绵延二百余年桐城派之崛起与振兴,随之诗人之窟亦相应形成。诚知“枞阳诗学溯钱(澄之)刘(海峰)”之论。文胜而诗亦胜也。(未完待续)

《金鸽子文艺》常年约稿:

金鸽子文艺是面向微信用户的自媒体平台,旨在以文会友,采珠藏山;投合志趣,携手发展。
      热忱欢迎全国志向于文学、书画创作和摄影爱好的广大微友,不吝赐稿。
       来稿强调原创首发,体裁不限,文责自负。同时附上作者简介和本人近照,并发送至364393068@qq.com电子邮箱。稿件投出后半月之内请勿他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维华先生《论诗十绝句》之我见
枞阳,名人之乡
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清)姚鼐
【古今枞阳】石溪有个不为人知的毛太傅
清代文学史常识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