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平民 | 咸丰皇帝接连四次召王茂荫 (徽学研究)

   咸丰皇帝接连四次召王茂荫 
 文 / 陈平民
(安徽黄山)
2021.07 

旧时京官接连被皇帝召见,肯定有要事,接连被召见,更非寻常。王茂荫有过这样的经历。事情发生在咸丰三年(1853)。
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迅速蔓延,东南十四省很快陷于涂炭。咸丰三年二月二十日,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接着,又分兵北伐和西征。大清江山风雨飘摇,岌岌可危!
从咸丰三年二月十七日开始,不到一年时间,清文宗咸丰皇帝奕詝接连四次召见王茂荫。

咸丰皇帝

“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相”这则谚语,出自《史记·魏世家》。这里借用,仅改一字,将“相”改为“臣”,符合咸丰皇帝当时的心境。
 
 
咸丰三年二月十七日,咸丰皇帝在故宫内廷正殿乾清宫召见了王茂荫。乾清宫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为民间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是皇帝处理日常事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宫殿正面高悬的“正大光明”匾额,十分庄严。
当时,王茂荫以陕西道监察御史,代理福建、山西两道监察御史,还代理礼科掌印给事中、兵科给事中。监察御史,论官级,从五品,相当于今副厅级;礼、兵二科掌印给事中,六品官,官虽不大,但权力不小,其职责是协助皇上处理相关奏章,稽查驳正失误,纠劾官吏。
咸丰皇帝这个时候召见王茂荫,肯定有要紧事。
原来,咸丰元年九月,王茂荫给咸丰皇帝上了《条议钞法折》和《振兴人才以济实用折》,对货币发行、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改革意见。随后在一年多时间内,他又陆续上了20道奏折,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和国计民生各个方面,其中《条陈时务折》对咸丰帝励精图治、治国理政提出了一些重大方略。王茂荫关于货币发行和人事制度两项改革的意见,都是从当时大清面临的情势提出来的,事关重大。

王茂荫

王茂荫是咸丰朝第一个倡行币制改革的人。其方案考虑良久,成竹在胸,咸丰帝心中有数,不少当朝大臣也很期待。
王茂荫是一个居家尽孝,在位尽忠,非常关心国计民生的人。道光三十年(1850),父亲去世,辞官守孝三年,年过半百(五十三岁)的他,本打算回京供职将记名御史补实,取得谏官资格,“将胸中向来想说的话略行陈奏”,两年之内便告老还乡,既不想参加京官考核(“京察”),也不愿截取功名,“并无贪恋名位之心”。不意太平军兴以后,国是日艰,他意识到“临难而逃,实所深耻,遂立意不告归”[1]。他中了进士后,一直供职户部,亲见大清帝国在鸦片战争中吃了败仗,割地赔款,白银源源外流,治理黄河决口,花钱象流水,特别是太平军兴以后,庞大的军费开支,使国家财政已形枯竭。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在朝做官担扰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王茂荫是有这种境界的人。在居乡守孝期间,想到当时的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他苦苦思索,该怎么办?他的儿子在他身后就是这么说的:
(府君)自为司员时,见库帑支绌,思所以济国用,乃历考古来圜法利弊,悉心研究,积思十余年。及入谏垣,即上钞法十条,为权宜济用之计。[2]
咸丰皇帝奕詝是王茂荫在北闱考举人那年(道光十一年即1831年)出生的,论年龄,比王茂荫年轻33岁。他是道光皇帝第四子,清朝定都北京后第七任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道光三十年(1850),他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地改革朝政,任贤去邪,励精图治,重振纲纪。对王茂荫的品识才干,他早有耳闻。王茂荫的忠君,是既忠君又匡君,力图为挽狂澜于既倒而尽心竭力,把兴利除弊的策略尽量提出来。

(咸丰朝户部官票)

咸丰元年九月十九日,时任陕西道监察御史的王茂荫上《条议钞法折》,建议发行纸币,认为可救一时之需。但咸丰皇帝并没有立即采纳,只是将奏折批交户部等商议。次年九月,左都御史花沙纳也奏请行钞,并列造钞,行钞及换钞条目32条,列使用钞便利14条。咸丰皇帝也只是作了谕示:“花沙纳奏请行钞法一折,著前派会议筹备军饷之王大臣等一并会同户部评议具奏”。评议结果是维持现状。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军饷和治河经费开支迫切,咸丰三年正月十九日,大学士管理户部的大臣祁寯藻等终于上奏拟请试行钞法。这样,咸丰皇帝便不得不下旨:“户部奏请派员会筹试行钞法一折,著派左都御史花沙纳、陕西道监察御史王茂荫同户部堂官速议章程奏明办理。”
咸丰皇帝召见王茂荫十天之后,即咸丰三年二月二十七日,花沙纳、王茂荫等绘制户部官票样式进呈,并订立18条章程。咸丰帝即颁发谕旨允许行钞。旨称:“兹据花沙纳等公同酌议具奏,并绘具官票式样进呈。朕详加披览,所拟章程各条尚属周密,著照所请定为官票名目,先于京师行用,俟流通渐广,再颁发各省一律遵办。官票之行与银钱并重,部库出入,收放相均。其民间行用银钱私票仍听其便,商贾交易亦不致稍有抑勒,询为裕国良法,总期上下相信,历久无弊,即使国内充裕。官票照旧通行。”并要求户部刻印告示“并著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五城一体出示晓谕遵行。”
咸丰三年正月初八日一天,王茂荫又给咸丰帝上了五道奏折,内容涉及户部官票发行受阻、军饷筹措、请求复议钞法、推荐人才等等。正月十九日,咸丰帝对王茂荫奏请发行钞币的建言,正式作了硃批:“户部奏请派员会筹试行钞法一折,着派左都御史花沙纳、陕西道监察御史王茂荫,会同户部堂官速议章程,奏明办理。钦此。”
咸丰第一次召见王茂荫的背景,简略地说,就是这样。
二月十七日,王茂荫进了故宫,来到内廷清乾宫。御座上的咸丰皇帝,时年二十三,英姿勃发。
“皇上,臣茂荫叩见”“平身,赐坐”。君臣见面后,分别坐定。
咸丰皇帝开门见山:“户部官票准备颁行,依臣之见,可行否?”
王茂荫奏:“现拟章程有收有放,似当可行。”
咸丰又问:“现在进呈的票样,与你此前所奏是否小些?”
王茂荫没有直接回复票样大小,而是面奏:“臣最初考虑京城银号各商令立一总局,以期上下流通,并欲令各省会银号也立一总局,以期往来流通,如今时势所阻,这个想法已不可行。各条章程皆由户部所定,不过收放之间稍有参酌。”
“现在钱店纷纷关闭,是否担心要发行官票?”咸丰皇帝又问。
王茂荫奏:“此事好象与官票无干。部库放项多搭官俸,收项属常捐,于钱店本无所碍。”[3]
王茂荫告退后,咸丰皇帝一直目送他离宫。
户部官票颁行,是在咸丰皇帝召见王茂荫之后。最高统治者对他很信任。
咸丰三年三月初六日,王茂荫又加了一道职务,即代理湖广道监察御史。四月十一日,被补授太常寺少卿(正四品),六月初一日,被补授为太仆寺卿(从三品)。从二月十七日以从五品的京官接受召见,到从三品的太仆寺卿,一百零三天内官升二级,王茂荫为得皇上知遇而欣慰,同时又为不断升迁而感到不安。
 

 
王茂荫被授太仆寺卿的第二天,咸丰皇帝在清乾宫再次召见。
咸丰皇帝问:“爱卿,你年齿几何?家中有什么人?京寓何地?”
“臣虚度五十有六,家中尚有老母糠妻、三子二女,孙儿孙女。臣窃取功名供职户部以来,一直寄寓宣武门外歙县会馆”,王茂荫回奏。
“你是哪年回家的?”
“道光二十八年春间,接家信知父亲有病,告假归省,到家即经丁艰”。
“在家几年?做过什么事?”
“臣在家头尾三年,因臣籍歙县自唐宋元明以来,孝贞节烈妇女载在县志未经请旌者有八千多人,道光二十三年曾详细汇总,奉旨予以旌表,但历经多年没有建祠立坊,臣会同本县士绅造祠建坊”。

(清乾宫)

王茂荫心里纳闷,皇上今天问这些干嘛?其实,对王茂荫“寓浑厚于精明,处事以虚心,必求洞悉源委,办事以实心,不肯稍事因循”,“于国计民生政事得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办理部务矢慎矢勤,不敢苟且迁就。公余手执一卷,披览不辍”,“每上封事一灯属草,宵分不寐。平居则与同志数人讨论古今,孜孜不倦”[4],笃于孝友,性恬静,寡营欲,一个人常年累月独居会馆,生活简朴等等品性行谊,咸丰皇帝早有所闻,这次召见,是亲自进行一次“考核”。
这次召见之后,王茂荫又陆续给咸丰皇帝上了许多关于荐举人才、军事防御、弹劾贪官、旌表殉难等内容的奏折。其中《论李嘉端及庐州团练片》,实为对时任安徽巡抚李嘉端的弹劾,《殉难士民请旌折》更是反映了民众的呼声,咸丰皇帝都一一作了谕批,采纳了王茂荫的建言。
 
 
王茂荫第三次被咸丰皇帝召见,是这年的十一月初四日。
召见前两天,王茂荫被补授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成为清政府官届二品的主管财政货币事务的要员之一。王茂荫上折谢恩,表明自己“才力不及,恳求辞职”。咸丰帝对年届五十六的他特于超擢,他当然感恩,但职责难于履行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虽然是倡议行钞的第一人,但户部议定并经亲王大臣认定的发行方案,并非自己原先方案。由他负责操作,这显然不好做。他以才力不及恳求辞职,但咸丰说什么也不同意。
十一月初四日,咸丰皇帝召见了王茂荫。在乾清宫,君主二人,并排而坐,靠得很近,谈论几近耳语,这在君臣见面时很少见。
咸丰皇帝说:“朕知道你的事情比较多,办理保甲的事,你就别再管了,让宋晋等人兼管,你专管钱法堂事务好了”。
“皇上特达窃臣,臣非常感谢。只是臣委实才力不及,恐误大事,有负圣意,故恳请辞职”王茂荫奏。

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奏陈大钱利弊折

咸丰皇帝说“你在户部多年,理财各事熟悉,不必推辞。祁相国对你也寄予厚望。”
咸丰皇帝说的“祁相国”,是指祁寯藻。原来,早在咸丰三年正月十九日,祁寯藻给咸丰上《为请派御史王茂荫会同户部筹划钞法事奏折》,就明确表明:
该御史(王茂荫)前奏行钞十条,臣等覆加酌覈,似于行钞之法曾经深究,得其要领。该御史本系臣部司员出身,于理财之道向所熟悉,相应请旨,派令陕西道监察御史王茂荫会同臣部办理钞法,以期互相考订,详筹妥办,庶几试行有效,可济时艰。[5]
咸丰帝所言“王茂荫系户部司员出身,于户部事务较为熟悉”之语,正是从祁寯藻奏折中知悉的。祁氏曾任户部尚书,是王茂荫的老上司,他有知人之明。
王茂荫被超擢为主管财政货币事务的二品要员之一,为他庆贺的人何止一二,
但没有谁比他自己更了解自己了。他深知,钱法改革,事关重大,非同小可。他走上新的职位,怀揣忧心忡忡的心情,可谓战战競競,如履薄冰。
 
 
这年,王茂荫第四次被咸丰皇帝召见,是咸丰三年十二月初二日。
当时,除了主张发行钞币的“钱钞派”,还是主张铸大钱的“大钱派”。王茂荫是咸丰朝主张发行钱钞(即纸币)的第一人,但却是行大钱的坚决反对者。他主张发行的钞币是根据国家每年财政收入状况,限量发行的,而且是可以随时兑现的钞币,理论根据是“以实运虚”“以数实辅一虚”。他反对以通货膨胀的手段搜刮民财,因为那是很害人的。他主张“先求无累于民,后求有利于国”;他反对铸大铸钱,因为大钱是低值铸币,又容易被盗铸。他的著名理断是:“钞法以实运虚,虽虚可实;大钱以虚作实,似实而虚”;“官能定钱之值,而不能限物之值。钱当千,民不敢以为百,物值百,民不难以为千”[6]
王茂荫走上新的职位后,对以肃顺为代表的铸大钱主张,进行了激烈抨击,接连上折反对。咸丰三年六月,清政府发行了以制银为单位的“戸部官票”,同年底又发行了以制钱为单位的“大淸宝钞”,一发行,就不是一点点,而是几百上千万两,再加上各类大钱的出笼,通货膨胀局面发生,且愈演愈烈。

(咸丰五年大清宝钞)

这年十二月初二日,咸丰再次召见王茂荫。
“皇上,太钱行不得呀!尤其是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折当太重,分量悬殊,种类过繁,市肆纷扰,私铸繁兴,亏国病民,莫此为甚”,王茂荫面奏时,情绪有些激动。
“你的几个奏折,朕都看了。已硃批户部议叙”咸丰说。
“官票、宝钞在流通中也出现受阻,情势不容乐观……”王茂荫接着面奏。
“爱卿操劳辛苦,朕已谕令从年终开始,给你颁尝野鸡、奶饼、鱼、哈密瓜诸贡品”。咸丰不是不置可否,便是谕非所奏。王茂荫感到从未有过的沉闷。
他预感到,谏垣上,一场大的暴风雨很快就会到来!
(2020年5月10日至11日撰于徽州公馆寓所,2021年7月月30日修订)

————————

[1] 王茂荫《家训和遗言》。
[2] 王铭诏王铭慎《子怀府君行状》。
[3] 以上引语,均见王铭诏王铭慎《子怀府君行状》。
[4] 以上引语,均见王铭诏王铭慎《子怀府君行状》。
[5] 转引自三晋出版社出版的《祁寯藻集》。
[6] 王茂荫《论行大钱折》。

下一篇预告


     《王茂荫力劝舅兄莫捐官》



作者简介:陈平民(1948—),男,休宁县人,徽州文化研究资深学者。曾任黄山日报总编辑、黄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山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2008年退休。


——  精彩回读 —— 
●陈平民   |   王茂荫的家世生平 2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的家世生平 1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晚清名臣王茂荫》系列故事连载预告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屯溪老大桥桥史正说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清代朴学家的摇蓝 —— 不疏园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世道今还古     人心欲归仁 (徽学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茂荫忠清亮直逸事
《资本论》中唯一提到这一位中国人, 他有哪些重要主张
王茂荫作出了解决大清财政危机的问答题,可惜被咸丰帝拒绝了
为了离去的当十
【徽州.人物】王茂荫:举贤不避亲(歙县政德读本之《王茂荫勤廉故事》)
《资本论》里唯一中国人:马克思认同其货币观点/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