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小学语文老师,到教育部副部长,他用一生诠释何谓“为人师表”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双减政策”之后,中国即将进入“大语文”时代,语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何谓“语文”?中国大陆中小学阶段教授母语的学科为什么既不叫“国语”,也不叫“国文”,而要叫“语文”呢?
“语文”的本义是“语言文字”,后拓展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共同简称。但作为学科称谓,其背后有着更深刻的含义。

清朝废除科举后,开始开办新式学堂,其中教授历代古文的科目,称之为“国文”。五四运动后,提倡白话文,教材凸显口语特点,于是改“国文”为“国语”。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认为“语”和“文”不能偏废,故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教育机关采纳并推向全国,从此“语文”便成了中国中小学母语课程的通用叫法。

也就是说,“语文”这个词是叶圣陶发明的。

叶圣陶,一位影响了几代人的作家、文学出版家、社会活动家,而他最重要、最响亮的身份则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教育家”

叶圣陶不仅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童话故事《稻草人》,还草拟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让新中国从此有了语文课,更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小学语文老师树立起为人师表的典范。

叶圣陶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以身作则以学生为本爱的教育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教师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这些关于教育的至理名言,均出自叶圣陶之口。
1912年3月,未满18岁的叶圣陶刚刚中学毕业就初登讲台,成为苏州言子庙小学的教师,由此开启了他钟爱一生的伟大事业。

后来的叶圣陶,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一跃成为民国时期著名的作家和编辑出版家,亲手发掘并扶持了一大批后来享誉文坛的文学巨匠,比如巴金、茅盾、丁玲、戴望舒等。由此,叶圣陶也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伯乐。
但即便是成名后的叶圣陶,仍不忘初心,用一生践行着初登讲台时的承诺——“愿谨守所志,直到永远”,自始至终,他都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最坚定的理想,他也因此被誉为“永远的小学教师”
笔者幼年初识叶圣陶,是源于“四颗糖”的故事,不用打骂,无需呵斥,他仅仅用了四颗糖,就让犯了错的孩子幡然悔悟、知错就改,完成了一次教科书级的“爱的教育”。是的,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感化。

叶圣陶历经晚清、北洋、民国,矢志不渝致力于中小学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历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国文史馆馆长等语文教育相关要职,他用一生践行着为人师表的本分,用爱与智慧给予每一名学生最好的教育,成为万千语文老师心中永远的灯塔。

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巨星陨落,精神永存!愿后世良师,跟随先贤脚步,继续投身于中国教育事业!

(本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语文”的本质开始思考(一):语文是什么?
大师!大师!(16)叶圣陶论大学一年级国文
《叶圣陶教你学语文》叶圣陶 夏丏尊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圣陶始创“语文”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新中国“语文”这个概念来源于谁呢?丨语文与吟诵的渊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