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熙有一妙招,载沣曾想用来杀袁世凯,未实现只因张之洞的一句话

1908年,末代皇帝溥仪登基时还不满三岁,大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是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溥仪说:父亲监国的三年是他一生中最失败的三年,而他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除掉袁项城。

据说,光绪帝临终时曾给弟弟载沣下过一个遗诏,上书四个字——杀袁世凯。载沣曾计划除掉袁项城是千真万确的,他对袁某人可谓恨之入骨,恨他戊戌告密,害苦了哥哥光绪,更恨他拥兵自重,架空皇权。

为了除掉袁项城,摄政王载沣可谓费尽心机。他还计划效仿先祖康熙帝对付鳌拜的妙招。溥仪讲述的版本与我们熟知的那个版本有所不同,大致是这样的:康熙原打算先把鳌拜招来,并赐他一个座位。但那个座位却是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坏了一条腿的椅子,鳌拜坐上椅子必然要闪一下或摔一下的,因而便可治他一个“君前失礼”的死罪。当然,康熙念及鳌拜曾为大清江山立下累累战功,后来虽然用其他方法成功擒住了鳌拜,但最终并未杀他,只是将其囚禁。

载沣当时就想用类似这样的办法来对付袁项城,小恭亲王溥伟(恭亲王奕訢之孙)也参与到计划之中,还拿出道光帝赐给老恭亲王奕訢的白虹刀,准备作杀袁项城之用。可见清朝皇家子弟对袁项城是有怎样的不共戴天之恨。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袁项城人头落地。可是,就在计划实施之前,庆亲王奕劻与张之洞的一句话却让载沣彻底放弃了杀袁泄恨的念头。

庆亲王奕劻是袁项城的盟友,而张之洞与袁项城又同为汉臣,他们在关键时刻都扮演了保护袁项城的角色。二人劝阻摄政王载沣道:“杀他不难,但如果北洋军造反,您可有把握取胜?”

这句话像一把刀插进载沣的心口,答案很明显,当时的北洋军已经是全国最精锐、最核心的部队,北洋军又只听袁项城的,一旦造反,大势去矣!

所以,载沣只能咽下这口恶气,因为他明白,把袁项城逼上绝路就等于是把大清逼上死路。最终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听从了张之洞的意见,让袁项城解职回家养那不存在的“脚疾”,并由此埋下祸根,引出了后来一连串的历史变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政王载沣
老照片:清朝最后一个太上皇的模样,也是最后一个摄政王,满门显贵
1908年,光绪帝病危,慈禧想立3岁的溥仪为帝,她问张之洞:“立嗣,谁更合适?”张之洞心想:如再立个...
[转载]最后的摄政王载沣
清朝丧失主权,连人事调动都不由己,袁世凯的去留本质是美日斗争
复辟狂人小恭亲王:“有我溥伟在,大清不会亡!”(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