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山铁锅”的绝代吟唱——记南阳地区第一家国营企业豫西铸造厂

      南阳地区第一家国营企业是豫西铸造厂,它是由马山口原“鼎铸锅厂”和“公兴锅厂”等私营企业为基础组建而来。

      原本想了解下它的前世今生,但企业由于多种原因,被河南保利久联神威民爆器材有限公司收购,铁锅已经不被社会关注,由于缺少销路,早已很少生产。豫西铸造厂的旧址也被重建为马山口镇卫生院。虽然如此,但马山铁锅昔日的辉煌,仿佛还在眼前。

      “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赶牲口,一赶赶到马山口,挑着铁锅下河口,一路乐悠悠……”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内乡民谣,曾在豫西南地区广为传唱,唱的是贩卖铁锅的人挑着马山口的铁锅去湖北省老河口市的情景,也是马山铁锅闻名遐迩、盛销不衰的真实写照。

      马山铁锅的生产历史迄今已有600多年之久,是内乡工业史上最为古老、最为响亮的名牌,其生产工艺被南阳市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马山铁锅之所以闻名天下,得益于马山口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尤其是它的铁砂原料和冶炼的木炭。

      马山口镇位于内乡县东北部,素有“旱码头”和“小汉口”之称。因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地山坡得一良马,故称此山为马山,又因有青山、梅子、花北三条河流汇聚于马山脚下,水路、山路都由此通往北部山区,故称马山口,也是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青山河发源于马山口朱庙村椴树岈,它水量丰沛,水势凶猛,水流经过的石庙、杜落庄、河口等村是钾长岩、闪长岩、片岩丛生地带,含有天然的磁铁细砂。远在清朝光绪年间,马山口“长发祥”锅厂的工人即在三河口地带冶炼铁砂,用于铁锅的铸造。马山口铁砂不仅含有灰生铁成分,而且还含有钛的成分,所铸铁锅韧性大,耐冷水激,使用寿命长。由于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稀土元素,用马山铁锅做出来的饭菜味道独特,口感上乘,食者衷情,烹者骄傲。

      马山口还是闻名全国的“茂林修竹之地,桐油生漆之乡”,所产的北山桦木明炭、浮炭质地好、火度高、耐烧持久。经此炭冶炼铸造出的马山口铁锅光滑细腻、厚薄均匀、云雾连片、传热快、韧性强并且不易生锈。马山口铁锅的诸多优点是他处所产铁锅无法比拟的。

      上个世纪40年代,马山口私营铸锅厂发展到7家,年产铁锅70万口以上,从业人员200余人,产品畅销北京、广州、武汉、上海、西安、合肥等地。每遇冬销旺季,四方客商蜂拥而来,高峰时每天要接待500人以上,月销铁锅1000余口。当时马山口年产铁锅七八十万口,相对于市场的需求还是远远的不够。

      1948年5月,马山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中获得解放,随即中共豫西六地委迁驻马山口。新中国,新气象。马山铁锅也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而马山铁锅的发展离不开一位重量级人物——曹丙午。曹丙午1948年入党,是内乡县现代工业的奠基人和领军者。

      1949年10月,上级委派时任马山口镇镇长曹丙午以原“鼎铸锅厂”和“公兴锅厂”等私营企业为基础,组建豫西铸造厂。豫西铸造厂成为南阳地区第一家国营企业,直接隶属于南阳地区公署,曹丙午担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兼厂长。

      建厂伊始,万事开头难!

      首先,摆在曹丙午面前的就是公有资本不足,资金异常短缺,厂里各项工作开展起来非常困难。但是,曹丙午有一股倔劲和韧性。他把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头耕牛拉进厂里做成股份。在曹丙午的带动下,马山口饶有资财的人家纷纷倾囊支持,使豫西铸造厂得以很快建成投产。曹丙午又组织马山口经营惨淡的几家小作坊业主入股扩规模。在锅厂初具规模、效益倍增时,又逐步退还了私营股份,完成了民营私有制企业的改造,使铸锅厂成为一家真正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铸造厂投产后,原材料的供应成了头等大事、重中之重,更是一个超大的难题。为了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在刚建厂的半年里,曹丙午为了原材料的生产经营,常常是走到哪儿住到哪儿,深山老林里,农户的羊圈、牛屋里,破房烂庙里,都是他睡觉歇脚的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不辞劳苦的调研摸索,曹丙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原材料供应管理的顺口溜:“夏淘铁砂冬烧炭,砂炭商业设点办,中间运输搬运站,分厂冶炼单独算,总厂精炼出尖端”。

      在之后的岁月里,曹丙午继续奋战在内乡的工业发展道路上,一路上劈波斩棘,排除万难,为内乡建起了发电站、炼焦厂、炼铁厂、化工厂(现为河南保利久联神威民爆器材有限公司)等。可以说,曹丙午是现代内乡工业的“铁骨脊梁”。

      豫西铸造厂研发的“马山铁锅”新产品也愈来愈多,生产工艺不断提高,效益不断提升,成为内乡和南阳工业发展的一面鲜红的旗帜。

      “马山铁锅”的生产工艺随着豫西铸造厂的发展壮大而不断臻于成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人工手拉风箱,改为鼓风机炼铁,由木炭改为焦炭化铁,解放了人力,也节

约了资源。铸造厂职工、车间生产带头人曹有富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上世纪70年代,豫西铸造厂经过技术改良,由人工揭、合模子改为转盘流水生产,在全国铁锅铸造业中率先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人们对铁锅的需求也变成了“轻、精、巧”,传统工业技术的“马山铁锅”,革新创造也势在必行。时任豫西铸造厂厂长张天祥锐意改革,经过无数次研究试验,成功研制出由人工浇注自然成型改为压力铸造成型;90年代创出了热风冶炼技术改造,甩掉了“涩、厚、漏”破帽,成为华南区域铁锅铸造业的样板。

      为了满足社会进步,人民需求,豫西铸造厂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走出去,请进来,于2000年初期研制出抛光、喷涂、不黑、不粘多元化的马山铁锅产品,并于随后升级改造了马山铁锅外包装,提高了产品档次和企业品位,马山铁锅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并远涉重洋销往非洲国家。

      工业发展进入21世纪后,高科技、新技术、电子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多元并存,更迭加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豫西铸造厂也面临着优化重组的命运。2005年,经上级审慎研究,豫西铸造厂并入河南保利久联神威民爆器材有限公司,自此踏上了探索新道路的征程。回首历史,瞻望远方,马山铁锅必将能重现昔日的辉煌。

      谈起马山铁锅,就不得不提提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现代铸锅人——曹有富。

      曹有富生于1927年,内乡县人。1950年参加工作后在内乡县豫西铸造厂当冶炼工,后任副厂长;1973年任内乡县农具厂厂长。

      在豫西铸造厂工作期间,曹有富对马山铁锅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革创新,打造了铁锅的升级版,使马山铁锅闻名了整个中原大地,也成为华南区域铁锅铸造业的样板。在那个时期,几乎每天都有外地的同行前来豫西铸造厂参观学习。

      为了保证铁锅品质,曹有富严把质量关,这一切都促使了马山铁锅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锅厂的生产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一时期,豫西铸造厂生产的铁锅被评为“河南省名优产品”、“河南省科技成果进步奖”、“国家轻工部优质奖”。

      1957年,曹有富对冶炼炉的鼓风设备进行了工艺改造,由一风机吹一鼓,改为一风机吹双炉,使炼铁班产量由0.25吨提高到1.1吨。1958年他对12.5立方高炉进行扩建,自己设计,土法上马,把炉子改造为8立方,产量提高2.5倍。1950年后,曹有富历年被评为厂先进生产者,四次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三次被评为专区先进生产者。1959年,曹有富被评为省先进生产者,同年11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曹有富爱厂如家,爱锅如命。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降低成本提升品质,曹有富整天泡在铸锅车间,反复实验,逐道工序摸索,经过技术改良,在全国铁锅铸造业中率先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这一成果被刊登在了《河南日报》的头版头条。从此以后,马山铁锅更是声名大振,俏销海内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炊具,也成为旅游采买、外事活动、政务交往、招商引资和民间送礼的必备礼物。    

      曹有富的其他情况,由于时间久远,资料匮乏,他出生在内乡哪个乡村及他去世后后人的情况暂时还没有弄清楚,待后续追访。

      豫西铸造厂自新中国诞生之日起创建,一路久经艰难困苦,创造了许多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老一辈共产党人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的精神如万丈光芒永远照耀着后世的创业者奋勇前行。

来源:《南阳工人》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回走走,也能找到思想的意味|益见
中国地方戏曲集锦(越调)
北方冰天雪地,我们马山这里山茶花开
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业:齐鲁地铸造厂
微博
魅力郏县 | 八路军豫西抗日曹沟纪念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