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元成/范蠡十说②】范蠡故里在淅川?《内乡县志》如是说(淅川文化探索之七十五)
著名作家、诗人吴元成先生近照
金、元、明之间,淅川先后两次并入内乡县管辖。淅川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199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淅川县志》在卷首《大事记》中记载:

“1470年(明成化六年),置淅川县(隶属邓州),治设马蹬。翌年迁建县城(距老城镇南3公里,1971年没于丹江口水库)。”

此志记载,自此,淅川再无分置,且于1832年(道光十二年)、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先后升格为淅川厅、淅川直隶厅,1903年(民国二年)淅川直隶厅改为淅川县至今。

此志《建置 政区》章记载,淅川最早叫淅川县,在南北朝西魏时。在秦楚至唐宋间还分别设过丹水县、中乡县、析县、南乡县、顺阳县、淅阳、淅州等。

请注意叫过丹水县

范蠡是淅川三户人,先让旁证说话。

因为淅川与内乡有了明成化六年之前的那层关系,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纂修的《内乡县志》也有关于范蠡及淅川顺阳范氏名流范晔、范缜的记载。该志《人物》卷第一条即:

“范蠡,字少伯,楚三户人。”

条下注解为:

“见《史记》注,杜预《左传注》曰,三户,今丹水县北三户亭。《括地志》曰,丹水故城在内乡县西南一百二十里。

笔者想起一首南阳民谣:社旗能,镇平尖,西三县憨,不如邓穰二火山。作为宛西三县之一的内乡人,是诚实的。《内乡县志》并没有因淅川早已分置而不如实记录。

淅川范蠡公园范蠡塑像

《内乡县志》的这两条注解太关键了。

首先,三户在丹水县北三户亭!

其次,丹水故城在内乡县西南一百二十里!

三户城就在丹水县,不在内乡本境,不在内乡东南的邓州,更不在内乡正东的南阳宛城区!而是在内乡县西南一百二十里的淅川境内。

那么,就来看看,丹水故城具体在哪里。

199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淅川县志》在《文物古迹》章中记载:

“丹水县城,位于今(淅川)大石桥乡柳家泉附近。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置丹县于楚三户(即古鄀都商密),旋改为丹水县,属南阳郡。

那么,三户、三户亭又在何处?该章亦有明确记载:

“三户亭,鄀都商密城址……战国后期属秦,遂改三户为三户亭,属商於邑。东汉桓帝时封河洵孝王子博为三户侯,即此。”

该章还记载,古鄀国都城商密,“位于今大石桥乡柳家泉附近,春秋前期为鄀国都城,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为楚三户。战国后期属秦,名三户亭,属商於。”

位于内乡县西南的淅川大石桥乡与内乡县城的距离,大约也就是一百二十里。

淅川大石桥乡之大石桥

淅川寺湾镇三户城遗址

淅川盛湾镇马川村古城岗遗址附近库区

参照近半个多世纪来丹江口水库库区的考古发掘成果,再研读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淅川知县郭治编修、咸丰八年抚民同知王官亮重刊的《淅川县志》和其后的《淅川厅志》,以及本人近年的走访,三户在淅川,除了大石桥乡柳家泉附近的鄀都商密城址一处外,还有盛湾镇马川村古城岗遗址、寺湾镇丹江与淇河交汇处遗址两处。而且,参照楚始都丹阳城位置,笔者更倾向于楚三户在盛湾镇马川村古城岗遗址。

但无论如何,楚三户与南阳其他县市区毫无瓜葛。那么,也就可以确信:

楚三户人范蠡,只能是淅川人!(2020年629日,淅人吴元成记于郑东三者堂)

丹江湖畔主编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淅川县”的名字最早源于北魏,这篇让你读懂淅川的“前生今世”
河南一个县,位于三省交界处,有一个村在湖北省
楚国旧都,范蠡故里——中原地名探究之淅川
明朝时,邓州为南阳府所辖,所辖三县分别是哪里?
楚地西峡简介——西峡楚事 开篇
说说内乡县的来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