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久病成医”这种说话真的靠谱吗?

什么是久病成医
         成语“久病成医”,典故出自《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战国楚·屈原楚辞·九章·惜诵》:“九折臂而成医兮。”王逸注:“方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
  意思是说多次折断手臂,就能懂得医治手臂的方法,自己也就成了良医。后人常说“久病成良医”就源于此。

  久病果真能成医吗?一个人长期生病,看病服药打针,自然懂得一些医药方面的知识,也了解自己的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甚至说起某种疾病来头头是道,似乎像个医生。但是,现代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作为医生,不仅需要有解剖、生理、病理、生化、药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有内、外、儿、妇等科的医学专业知识,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还要通过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才能正确诊断用药。而久病的人,只不过对自己所患的疾病有肤浅的认识。如果有了病就自我诊断、自我用药,那就很可能耽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给别人治相同的病,提供药方,就有可能误导别人。须知相同的疾病,往往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而不同的疾病却有相似的症状,即使相同的疾病、相同的症状,对不同的性别、年龄的病人,有时用药也有所不同。例如同样是胃肠道感染,成人可用喹诺酮类药(如氟哌酸等),但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就不宜应用,因为会影响儿童和胎儿、婴儿的软骨发育。病人只凭自己生病获得的那么一点知识,难道就能成医吗?
小知识:如何正确对待疾病

         人身体有病,常常会引起不良情绪反应。情绪不好,又往往加重病情。疾病和不良情绪如果形成恶性循环,对健康的恢复就极为不利。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疾病。

  有病,要靠医生来治,也要靠病人自己正确对待。有一种态度是“既来之,则安之”就很好,既然得了病,就要安下心来对付它。着急无用,发愁无用;不仅无用,而且有害。

  有了病要学会掌握其规律。要体会,在怎样的情况下,病会转好,在怎样的情况下,病会转坏。这样,在生活方式上,就要有所取舍,逐渐使自己的生活适应自己的身体情况。

  有两种不正确的态度,都对治病有碍。一种是不耐心治疗,也不善于休息。这往往会使小病酿成大病。另一种是对疾病过分担心,本来是可以治好的病,自己总认为难以治好;本来病不重,自己却认为很重。或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一遇到波折,就失去治好的信心,陡生焦虑,终日处在不安的心境中。须知焦虑和终日不安,很可能引发某些神经方面的症状,如头痛、失眠、胃肠功能的紊乱等。这岂不是病上添病?

  对待疾病一定要有坚强的意志,在精神上要压倒疾病,而不要被疾病所压倒。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学些医药卫生知识,使自己对疾病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又懂得怎样配合医生的治疗。要学会排遣,即是说,不要整天老是想着自己的病,要能够使自己的精神从疾病的缠绕中摆脱出来,转移到别的方面上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什么久病未必成良医
久病真的能成“良医”吗?
“多病寿长,命硬福薄”,古人早已悟透的道理,多数人到老才懂
健康中国时代 学习心理治疗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健康专栏】久病成良医的人,注意了!
久病成良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