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崔坡上空的枪声——走访邓州市张村镇崔坡战斗遗址
     有图有料   可赏可读 
       实地采风   与众不同 
“ 图说邓州 ”第【147】期原创文章 


名家题字






 张志和,古典文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周大新,当代作家,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少将军衔全军文学界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人民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冯牧文学奖南丁文学奖等。





祁荣祥,海军少将军衔军旅诗人以'无声伴侣诗书画,有味人生真善美'为座右铭,北京一书阁书法学校荣誉校长。





 赵子牧,别署剑龙、阿龙,字贤丁,号小闲斋主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湖南石鼓书画院院士等。





唐卓, 原名唐金永,诗人、书画家。现任中国文化部文化信息协会专家顾问、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姚海天,中国青年出版社原编审,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姚雪垠丛书》主编。





 胡小舟,又名胡红伟,字孤舟,许昌籍居北京。现为中华书画名家协会会员副主席、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等。





高明柱,国家高级书法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物,毛泽东思想研究院名誉院长,香港特别行政区书画院副院长。





杜苏旭,中国著名山水画家,中国艺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徐悲鸿画院院士。





王文玉,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现居济南。


崔坡上空的枪声

——走访邓州市张村镇崔坡战斗遗址

文/笑熬浆糊

迎着夏日的暖风,闻着扑鼻的青草香,沿着平坦弯曲的的村路乡道,寻访邓州市张村镇崔坡寨战役遗址。当双脚踏上这片厚土时,目视着那层层绿草所环绕着的纪念碑,思绪万千……

崔坡寨战役,发生1946······
今天仰望蓝天白云,俯视苍茫大地,默默无语地伫立在石碑前,想象着当年激战的沙场,那滚滚的硝烟怎样地弥漫在崔坡寨的空中,炮火的轰鸣声、子弹的呼啸声、攻寨的呐喊声又怎样地交织在一起······












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地区历来是必争之地,这里也成为了解放战争爆发时的焦点。对于国民党来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对于中共来说,这片抗战中人民军队用鲜血换来的根据地也绝不愿轻易放弃。但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主力迅速抢占华南、长江流域的战略要地,中原军区成为孤悬在华中的一块根据地,也成为蒋介石向华东、华北乃至东北发兵的重要障碍。
1946626日,蒋介石撕毁国共双方于1月间达成的《停战协定》,以30余万人的兵力首先对中原军区部队发起大规模进攻,致使全面内战爆发
在当时国共双方兵力5比1这样悬殊的局面下,鸡蛋岂能去硬碰石头?战略家必须具有清醒的意识——突围就成为从延安到中原军区的共识。  突围,突围,突出去就是胜利。




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和部署内战兵力,蒋介石调集了20多个师,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并先后占领鄂中、襄西、鄂东、鄂南、豫中、豫西等地,企图消灭中原军区的部队,打通国民党军向华东、华北和东北进军的通道。
为了避免内战,中共中央实际多次与国民党谈判,表示愿意让出中原解放区,将部队转移至其他解放区去。但蒋介石却一意孤行,不断加紧调兵,至6月下旬,蒋介石用于包围中原军区的兵力已增至10个整编师(相当于军)30万人。
一场战略大转移,一次突围小战役,谁也想不到竟与中原小村庄崔坡寨扯上了联系。

崔坡村原本三面环水,一面靠陆,河岸自然高两丈有余。弯弯湍河环绕着的美丽小村庄,77年前的那场激烈的战斗打破了这里往日的宁静。












1945815日,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可是,在国内,战斗非但没有结束,反而变得更加凶险激烈。
1946626日,国民党悍然派重兵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当晚,中原军区部队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除留部分地方部队坚持斗争和以一个旅伪装主力向东转移迷惑国民党军队外,主力部队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踏上了艰险的战略转移征途。

78日,解放军主力北路突围部队进入邓县。中原局首长郑位三、陈少敏率领中原局机关,在土楼秘密渡过湍河后,沿黄渠河昼夜不停地由张楼乡吴集和夏集乡的高台、邓营、常营,一路向西,经裴营乡的大余营、花园,向北到达赵集镇堤南高(解放邓县时后方医院所在地)10日上午,先头部队一部又经宋岗桥湾村涉水过河,突然遭到盘踞在张村镇崔坡寨的敌人机枪扫射。

暴露在河滩上的战士立即转身钻进茂密的芭茅丛里,寻找有利地形向敌人还击。
夜幕降临,先头部队根据当地农民李振贵提供的村寨情况,抬着用地耙做的简易小梯子,悄悄抵近寨墙,对敌人发起攻击,但由于寨高墙陡,敌人戒备森严,火力较强,攻寨未能成功。

当夜,郑位三、陈少敏等商量后,决定由警卫营教导员马恒贵从部队中挑选出100名党团员和骨干,带4挺轻机枪强攻崔坡寨。邓县刘集乡马营村的好儿郎马恒贵,自幼胆大心细,19381月参加革命,跟随陈少敏做警卫工作多年。
当时正值三伏天,天气闷热,马恒贵把上衣一甩,光着膀子,将二十响手枪向前一挥,大喊一声“跟我上”,紧咬牙关,凝视前方,率领勇士们向敌人据点扑去。

攻击分队悄无声息地渡过湍河,到达河的对岸,崔坡寨在月光下静寂得可怕。
马恒贵按照事先部署,准备神不知鬼不觉地攻进寨子,端掉这个国民党据点。然而寨内的敌人,白天曾两度与突围部队交手,已尝到突围部队的厉害。等到天黑下来,他们更是惶惶不安。敌首李锡亭下达坚守命令:紧闭寨门,不准出入;寨上不准点灯生火,团丁不准赌博睡觉;岗哨要加强警惕,若有违者,以杀头惩处。




当攻击分队离寨墙二三十米时,寨上岗楼突然一声枪响,划破了寂静的夜晚。解放军的突袭行动被夜巡的敌人发觉了,一时间,寨内敌军轻重火器齐发,子弹雨点般向攻击分队射来。走在前面的突击队员立即跑到寨墙下隐蔽起来,后边的队员则寻找有利地形,架起机枪向寨上射击,压制敌人火力。












敌人早有防备,情况危急,马恒贵立即派人返回桥湾向首长汇报,请求指示。郑位三、陈少敏等首长听取汇报后,决定增派一个小分队带上重机枪一挺,迅速占领崔坡寨东北角的一个废弃土窑,与马恒贵他们的4挺轻机枪构成交叉火力网,封锁敌人,佯攻崔坡寨,重点压制该寨东门方面敌人的火力,掩护突围部队快速通过。
寨东门的守敌,被解放军的强大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龟缩在岗楼和工事内向外盲目射击。他们不知道解放军的虚实,生怕解放军强攻破寨,更不敢向外反扑。激战中,中原局首长带领部队迅速渡过湍河,从崔坡寨东北方向通过,经十林镇西南出邓县境,向内乡县师岗镇进发。

中原军区部队的成功突围,打破国民党军苦心经营半年之久的封锁和包围,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这一行动不仅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消灭中原军区部队的企图,而且牵制了国民党军30多个旅的兵力,从战略上有利地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的作战。

在这火热的夏天,抚摸纪念碑,它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血的壮美、火的粗犷、死的璀璨,革命先烈为迎接拂晓的黎明血染沙滩,为解放全中国而长眠神州。如今,站在庄严的纪念碑前,我们既可以目睹着和平宁静的今天,又可以追忆血雨腥风的昨日。
战争的火药味早已消散,寨墙外河滩上的厮杀声也已逝去,一场小战役,它也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和进程,如今的崔坡寨远离了鼓角争鸣,湍河两岸花草萋萋,水鸟嬉戏,一切的一切又是那样的祥和太平,而这一切不正是当年战士们突围流血的最好愿望?

崔坡战役遗址,一处红色遗址,它早已化为文化和历史的符号,但它留给后人的又岂止是一个符号?中原大突围,一场小战役,一朵突围小浪花,也许正是这一朵朵浪花,才铸成一种从血与火中拼杀出来的磅礴气势。






附录资料——

19466月李先念 郑位三 马恒贵率解放军北上,为牵制国民党地方武装,向西转移的解放军主力部队,在邓州市崔坡寨与敌人发生一次激烈战斗,牺牲解放军二十余人,为纪念牺牲了的烈士,邓州市党史办在崔坡村小学院内立了纪念碑,现己成为红色教育基地。英烈们永垂不朽!






作者笑熬浆糊在崔坡寨采风
作者微信:stp13838711986
作者简介本姓尚,网名“笑熬浆糊”,工作积极进取,于1998年7月取得华中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南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邓州市第二届文联委员,现任教于邓州市湍北高中,业余爱好写作,所写“图说邓州”影响较广。本人先后在《河南日报》《河南党风廉政建设》《人民网》《大河网》《学习强国》《中学生课程辅导》《新课程》等相关媒体平台和报刊发表文章多篇,坚持原创,关注历史文化及教育教学,传递社会正能量。
扫描识别关注“图说邓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皮旅在中原突围中的表现并不厚道
解放战争——中原突围
简述1946年中原突围:六支突围部队,结局各不相同
开国中将去少林寺谈判,少林寺武僧想动武,被中将一句话吓退
此人拉1600人加入新四军,出任纵队司令,中原突围时却不幸被俘!
1955年授衔时,资凤被“破格”授予的少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