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阳戏曲艺术的特色剧种

南阳戏曲艺术的特色剧种——唐河派二簧

2014-12-11 15:51:49 来源:网络  中国传统文化资讯摘录

唐河派二簧(汉剧)是湖北汉剧四大支流之一,沿唐河、白河、丹江三水北上,于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2)传入南阳。辛亥革命后,成为南阳的三大剧种之一。  

随着戏曲活动的活跃,各种戏曲班社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据粗略统计,整个南阳各种戏曲班社达168个,其中越调30余个,南阳梆子16个,二簧60余个,锣戏、卷戏、花鼓、皮影、木偶、京梆(河北梆子)40余个。从府、县衙门、达官贵人到富豪乡绅,直至平民百姓,多以供戏为荣,一时蔚然成风。唐河大方庄秀才方保珠及其儿子方文合,连供六科二簧窝班(科班),从光绪二十四年(1898)起,到民国二十年(1931)止,历时33年。邓县的张小本以长达30多年的时间,先后办起了一科越调班和五科南阳梆子窝班;南阳县的张汝英于清末民初创办的二簧班,名角荟萃、盛极一时。至于花鼓戏以及锣戏、卷戏同台演唱的锣卷戏等在南召、方城、唐河、桐柏等地都有班社活动。戏曲班社,都先后培养造就了一批各怀高技、争露锋芒的著名演员,他们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誉,除加在他们头上的,如“戏圣”(南阳梆子中的刘贵生),“戏夫子”(文武小生周桂琴),“老少迷”(花旦侯太香)等种种浑号外,还流传着很多谚语和民谣。如“生娃(南阳梆子旦角王春生)喊一腔,迷了八道岗;男人不下地,女人不烧汤。”“舍得爹,舍得妈,舍不得才娃(锣卷戏旦角邵才娃)的《打灯花》;舍得爹、舍得娘,舍不得才娃的《三开膛》。”?  

名优的出现,把南阳境内的戏曲活动推向鼎盛时期。遍及城乡的庙会,久已成风,无论春祈秋报,庆功还愿,宴宾会朋,婚丧寿诞,都竞相演戏。桐柏县平氏孤峰山三月三庙会最兴盛时,同时由三四个剧种八台大戏对台演出,观赏者多达数万人,热闹非凡。深山也不例外,南召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大石头沟,圆不溜溜,唱不起大戏唱肘偶(木偶),搭不起台子凑崖子,坐不起墩子坐石头……不会戏文胡乱说,学着老包下陈州。”?  

无论越调班或二簧、梆子班,除在南阳境内演出外,周口、信阳等城镇,甚至湖北、陕西也留下他们的足迹。如淅川县的孙都文二簧班曾奉召到西安献演,慈禧太后特敕赠黄马褂;1923年,唐河张湾的“三字二簧”班还在汉口德租界汉剧院演出等。戏曲活动的范围十分广大,名优们为南阳戏剧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清时期的陕西戏曲
浅谈婺剧的声腔(3)| 徽戏、滩簧、时调
兰溪徽戏
中国戏曲之北方戏曲剧种
戏曲文化:豫剧的起源与发展
戏曲的“两下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