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 谢氏一姓,源于南阳


谢氏一姓
源于南阳

“堂前宝树家声远,槛外马衣世泽长。”
  一句话,浓缩了谢姓曾经的鼎盛。这个起源于河南南阳的姓氏,如今在中同姓氏中排名第23位,总人口1010万。
  谢姓后人多尊申伯为始祖。如今,在南阳唐河等地,还有很多历史的痕迹。
谢氏宗祠:谢城古物多,九岗十八国
  2014年3月12日上午9时,唐河县苍台镇谢家庄。
76岁的谢怀俊打开祠堂大门。坐北朝南,红墙黛瓦,两座六棱塔,一座申公殿,碑匾回廊,勾栏环伺,现在的谢氏大宗祠,与古祠堂只有一箭之遥。
  新祠堂于2003年建成,匾额由世界谢氏宗亲总会会长谢汉懦题写。谢怀俊说,村里的地下理藏着很多文物,耕地、挖土、盖房,一不小心就能挖出古物,带着精美图案的古砖、锈迹斑斑的箭头、残缺不全的古镜 ……
  他说,村里还流传着一旬古语:“谢城古物多,九岗十八国,路东没有路西多。”“村里有条南北小路,连接后岗和仓台。所调路东路西的‘路’,就是指这条路。”现在的宗祠西边就是条路。
地下古物:随便踢一脚,都能踢出古砖
  虽然讲不太明白本地的历史,但这个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家里面可有不少“宝贝”。谢怀俊从家里抟出了两竹筐物件:瓷罐、铁器、铜镜、烛台、青砖、刀币 ……
  谢怀俊说,曾经,有村民犁地时发现一个硬疙瘩,回家洗一洗,发现是方印章。这就是有名的“军假司马印”。不过,留在村民手里的古物,都是残缺不全的。这些东西,很多村民都见过,甚至在自家宅基地下面都挖到过,走路随便踢两脚都可能被绊倒。他们不懂考古,不懂历史,只是觉得,这片土地有故事。
  村里还有一个传说。在村西头,有一颗巷子树,两人合围才能抱住,树冠巨大,上面有一个老鹳窝。每年,它都会生一窝蛋,孵化成幼鸟。如果它把幼鸟都养活了,就预示着当年风调俐顺;如果它把马都推下树摔死,这年必定要遭灾遭难。
  后来,一场大风将巷子树吹倒,树根翘起,带出了一个大坑。
  “我们小时候、还经常到这个大坑里洗澡、摸鱼。”一旁边一个村民说。现在,大坑已被泥土淤平。但是,至今没人敢在此挖土、种菜栽花。这个大坑连同巷子树,成了村民心中的禁地和图腾。
古鼎留存:村里理七鼎,五个被盗走
  关于本村的历史,谢怀俊还记得幼时的一些事情,尤其是那个带着神秘色彩和历史印记的祖庙。“刚解放时,庙还在,里面还有一座玉碑,上面刻着字,记我着谢姓的由来。”村民们说,这座碑的神奇之处在于,夏天时碑身冰凉,温度过高时,还会“出汗”。
  祖庙的存在,让村民的精神信仰有了依托。每逢婚丧嫁娶,都要去祖庙祭拜。
  不过,1957年前后,祖碑被毁,这里成了村里养牛的牛棚。之后,房子也被扒掉。如今,只剩下一个土台,上而堆放着柴火。现在,谢家庄有700多人,都姓谢。而在整个唐河地区,谢姓人口3万多人,另一个集中居住地在小河谢。
  在村民的传说中,谢家庄周国理有7个古鼎,其中,有5个被盗墓赋愉走了,另外两个得以幸免。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有一个埋在村民的房子下而,盗墓贼眼看古鼎而无计可施。当时也没有疏挖管道、检修电路之说,不然就可以僚美剧《越狱》那样、在屋外挖洞,光明正大盗宝了。另外一个是因为盗墓贼愉到一半,被发现了,只能弃宝逃跑。这两个古鼎。一个据说还埋在地下,另一个经过岁月沧桑。不知所终。
国运不济;申伯建国谢城,被楚国所灭
  其实,对谢家庄的人来说,村里古物再多,只有一个是最珍贵的,因为它能解开一些历史谜团。这件古物叫“式是南邦碑首”,现收藏于唐河县博物馆。在《诗经 · 大雅 · 嵩高》中,有“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的记载,是说申伯被封在南阳,在古谢城立国。《诗经》又说:“因是谢人,以作尔庸。”意思是说,原来谢城的百姓因申伯改封于此,也就成了申伯治下的百姓。申伯因其品质高尚闻于四方,当地人对他很尊重,尊其为祖。
  那么,申伯又是准呢?申伯是周立王姬静的大舅。
  那时,南方地区,楚国崛起,攻占大片土地,并向北挺进,戚胁到西周的安全。周宣王就让申伯镇守南阳,并在谢城建立申国,史称南申。
  不过,申国太小,无法阻挡楚同的铁蹄,公元前688年前后,申国被楚所灭。
避乱南下
远播海外
  谢氏多尊申伯为始祖,但谢姓真的是申伯之后吗?
  在学界,有黄帝之后、炎帝后裔、少数民族改姓三说。只是,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变迁,谢氏后人多认可炎帝后裔一说。
  在历史上几次大迁徙中,谢姓也在其中,形成了现在遍布全国的局面。
黄帝后裔,任姓建有谢国
  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副主任、华夏谢氏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谢纯灵表示,谢姓渊源三说之一是黄帝之后。黄帝的25个儿子中,得姓的有14人,其中有一任姓,任姓再分支,便有了谢姓。史书大都记载谢姓源于黄帝。
  著名姓氏专家谢均祥在论述谢姓时称,在《世本 · 氏姓篇》中记载;“谢,任姓,黄帝之后。”《国语 · 晋语四》有“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即12个胞族)。”其中第七为任姓。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谢国为黄帝后裔建立的一个小国。
炎帝后裔,尊申伯为始祖
  也有不少学者和谢氏后人倾向于将谢氏归于炎帝之后。唐代林宝在《元和姓纂》说:“谢,姜姓,炎帝之胤。”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也说谢氏为姜姓,炎帝之后。申伯以周宣王大舅的身份受封于谢地。需要说明的是,申伯并不姓申,而是一种爵位,因他受封于中国而被尊称为申伯,其本姓为姜,是炎帝四岳的后裔。
  谢姓的起源,还有第三种说法,就是少数民族改汉姓。谢纯灵说,现在,“承认谢姓是黄帝后裔、否认申伯是谢姓始祖”的学者和谢姓人越来越多。谢姓本是三元组成,不可能全是申伯后人。而且,谢国本为申国所灭,谢人沦为奴隶。申伯和谢人也只是君臣关系,并不是血缘关系。中国灭亡后,申伯及其后人仍姓申。但是,也应该承认,申伯改封谢邑并亡于楚后,申伯后人也有改姓谢的。
申国被灭,谢人流落各地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小国被大国灭掉后,后人以故地为姓的情况频繁出现。楚国在灭掉申国、间接促使谢姓发展的同时,也给谢氏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左传 · 昭公十三年》载:“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申国的谢人,除了一部分老弱病残留在原地外,大部分人被当作战俘迁到丁淮河中下游。另有一支到处逃难,阳夏(今河南太康)谢姓就是申国灭亡后从外地迁入。
  唐河县谢氏宗亲会执行会长谢海亭说,还有一部分谢氏族人向北逃难,到了黄河下游。及至西晋年间“八王之乱”,谢人又被迫南下,扩散到了湖南、江西、福建、四川等地。
  战国时,河南谢氏有一支溯长江三峡西上,迁至四川涪陵,后又分为三支,分迁各地汉代,谢氏的聚居地又増加了会稽郡(今江苏苏州)、下邳(今江苏邳县)、江西九江、章陵(今湖北枣阳)、牂牁(今贵州境内)等处。
  现在,全国谢姓总人口1010万,集中分布在广东、湖南、四川、江西四省,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40.1%。


谢邑位于何地
至今仍有争议
  申国被灭,谢氏外迁。那么,申国所处的谢邑到底位于何处,多地仍有争论,尤以南阳的唐河县与宛城区争沦最激烈。
  那么,谢邑到底在哪?它又诞生了哪些影响历史的郡望?
唐河之说:海外华人发现了占谢邑旧址
  有一说,它位于病河县苍台镇谢家庄附近。
  谢海亭说,发规唐河县苍台镇是谢邑旧址,是泰国谢氏后人的功劳。985年,泰国华侨谢其昌跟团到国内考察,走到南阳下榻在南阳宾馆,查看地图时发现本地谢姓地名很多,联想到自家族谱中,有谢姓发源于唐河的记述,他很激动,就想实地考察一下。正好。接待他的一个司机也姓谢,正是唐河人。谢其昌脱团后,司机开车将他拉到了店河县苍台镇。
  第二年。唐河县组织人员到谢家庄附近考证。之后,形成了《古谢邑今址考》论文,并寄给了谢其昌。古物“式是南邦碑首”的出土,增加了当地的底气。因为在《诗经 · 大雅 · 嵩高》中,有“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的记载,说申伯被封在南阳,在古谢城立国。 
宛城之说:申田制器铭文印证谢姓祖地
  在另一群谢氏后人看来,古谢邑的所在地,位于南阳市宛城区(旧为南阳县)金华乡东西谢营村。南阳谢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谢静说,关于宛城区与唐河县谁是古谢国旧址的争论,已经持续了20多年。经过专家考证,古谢国的方位大致在南阳市城区以南、新野县以北、唐河以西、邓州以东,整个古城方圆百十里。
  众多史料也有记载。《后汉书 · 郡国志》记载:“宛,本申伯国。”《荆州记》 记栽:“东北百里有谢城。”宋代欧阳修在为谢绛写的墓志中说:“谢国在南阳宛。”三国人韦昭在为《国语 · 郑语》作注时说:“谢,宜王之舅,申伯之国,今在南阳。”
  1975年,南阳市西关发现了“申公彭宇簠。1981年又在南阳市北郊再次发现申国铜器,其中有一鼎二簋,其铭文为“南申伯大宰仲爯父”,出现了“南申”字样,传世铜器中也有“仲爯父鼎”。
  有学者认为,从考古发现的申国铜器的铭文看,能印证东谢营就是谢姓祖根所在地。
不想当官的千古名相

  “东山再起”是用来形容“牛人”的,因为这个典故中的主人公就是三个“牛人”:谢安! 谢安能文能武,生活过得“小资”、风流,但指挥起战争来,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他“导演”的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苫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小 资”谢安:大家求着谢安出来当官
  与现在的“公务员热”相反,年轻时的谢安不想当官。
  让人羡慕嫉炉恨的是,一群王公大臣求着他出来做官,并放出“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的话,意思是说,你谢安不出来当官,让天下百姓忽么活呢?
  谢安是谢裒的儿子、谢鲲的侄子。谢裒是东晋的吏部尚书,谢鲲是豫章太守,谢安是典型的“官二代”。但是,谢安对当官没什么兴趣。他喜欢待在会稽郡山阴县东山的别墅里,与王羲之、孙绰等人谈论诗歌,“出则渔弋山水,人则吟咏属文,挟妓乐优游山林’”。
  为什么大家这么想让他出来做官呢?这和那时的选士方式有关。
  华夏谢氏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谢纯灵说,当时选士首先要看门第,“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其次,就是看声望《越是隐士,声望越高》;再次,就是种人品。大家都想看看,谢安到底是徒有虚名,还是能在关键时刻匡扶社稷,为国争光?
匡扶五室:挫败桓温夺权,稳定朝野
  其实,桓氏与谢氏是面和心不和。桓温家族掌握着军权,一心想取代司马氏,自己当皇帝。
  372年.刚登基一年的晋简文帝司马昱去世,桓温很高兴,眼看江山就要到手了。但没想到,谢安联合王氏家族立即拥立小太子司马曜即位。第二年,恒温以给老皇帝吊孝为名,兵临建康城。谢安和王坦之出城迎接。桓温在军帐周国都埋伏着刀斧手,随时准备把他俩剁成肉泥。
  但谢安很从容,对桓温说:“安闻诸候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耶!”意思是说,有道的诸侯都镇守在四方,明公何必在幕后埋伏士卒呢?一句话,让桓温愣住了。昔日手下的小司马,竞如此旷达、自若,这么忠义之人,怎能杀之?桓温随即笑道:“老朽也是没办法啊。”命刀斧手撤下。
  恒温死后,谢安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重用了他的弟弟桓冲。桓冲知道自己德望不及谢安,便乖乖地镇守边关。一时,东晋出现了一个团结稳定的大好局西。
淝水之战:我军以少胜多,大破前秦军队
  383年,前秦君主苻坚带领百万大军,想一举吞并东晋。这一次,东开的八万军队,又该如何应对百万敌军呢?
  据《资治通鉴》记载,前秦军队挨淝水布阵,东晋的军队过不去。谢安的侄子谢玄就派了说客,对苻坚的弟弟苻融说:“你们孤军深入,应速战速决,能在一天之内消灭我们最好。你们现在的排兵布阵都是打持久战的节奏啊。不如这样,你们往后退一些,让我们过去,咱再好好打一架,多过瘾啊。”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苻坚同意了。他打算等晋军渡河到一半时,再出铁骑击杀,一举可胜。
  结果,事与愿违,这一退,阵脚大乱。前秦军队来源复杂,有些还是晋朝的俘虏,人心不稳。有人趁机起哄:秦军失败了。后面的军队不知道前方信息,一看退下来了,好吧,为了活命,跑吧。
  苻融死了,秦军越跑越害怕,越害怕越跑。夜晚露营,远处风吹草丛沙沙作响,鹤群还叫了两嗓子《风声鹤唳》,秦军一看,晋军来了,兄弟们,继续跑吧。结果,又冷又俄,又困又乏,很多秦军在逃命中累死了。
幕后推手:推广梁祝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可调妇孺皆知,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幕后推手”是谢安。
  在东晋那个门阀制度森严的社会,梁山伯是不可能娶到祝英台的。于是,山伯郁郁而终。英台不忘初心,在山伯墓前哭拜撞树殉情。死后,双双化蝶。
  梁祝的爱情故事传到东晋名相谢安的耳中,他深受感动,立即上书皇帝司马曜,请求加封祝英台为“义妇”,并亲自题写“义妇冢”仨字,使祝英台成为天下女子的楷模。
  在谢安的大力推动下,梁祝故事家喻户晓,并远播到高丽(今朝鲜半岛) 等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谢氏一姓源于河南南阳 谢城古物多九岗十八国
姓氏文化研究专家冯志亮解析谢姓文化的前世今生
白岑崔邓董杜樊范姜郦廖吕彭申唐宛吴谢,原来这些姓氏都源于南阳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45
申伯
谢字谢国谢人谢氏始祖申伯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