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窝戏”在邓州小杨营乡

邓州市东南25公里处的小杨营乡,东临新野上港乡,西面南面与构林、刘集接壤,北面与桑庄相连,穿乡而过的刁河水,润泽着一方百姓。

自古以来,小杨营乡当地群众酷爱民间艺术,这里广泛流传着“种地不种地,也要玩玩艺”、“稀饭饱不饱,大戏得看了”、“锣鼓响,嗓子痒”之说,因此,说书弹唱、秧歌旱船、唢呐锣鼓、皮影木偶等,恰如天上的点点星光,闪亮在这一方文化气息浓厚的土地上。

       小杨营乡,这里不仅有战国杨岗遗址、汉代朝阳县遗址、白庙岗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五龙桥、邓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舞和花棍舞,恐怕也是南阳特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线木偶”戏南阳的唯一存在地。

随着时间的流逝,提线木偶戏在这里并没有从人们的视野里完全淡出,人们口中念念不忘的“被窝戏”,依然活跃在小杨营这个邓州市少有的“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的土地上。


拥有浓浓历史底蕴的小杨营乡,用它独树一帜的民间艺术,诉说着一方深厚独特的民俗民情,演绎着一方今昔荣辱故事,见证着一方文化发展脉络。

若你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一下它的唱念做打,感受一下它的细枝末节,也许想不到的景致故事会在不经意间次第展现。


 一聊到提线木偶戏,邓州市小杨营乡文化站站长杨建然便打开了话匣子——

 “‘提线木偶’戏,当地人们俗称‘被窝戏’,这是民间对提线木偶戏的一种形象说法。提线木偶这种小戏,幕后演员和舞台上的木偶原本要一起随着音乐节奏扭动,形成有机的一体,才能使得表演惟妙惟肖。可表演时只能让观众们看到舞台上木偶的一招一式,为了避免穿帮露馅,幕后演员则好似捂在‘被窝’里一样神秘,是不能让外人看到咋表演的,这就有了‘被窝戏’一说。”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又名‘吊线子戏’,是古老珍稀戏种之一。一般来说,一个木偶戏班至少需要五七人,演出时台前一至二人操作,连说带唱,后台三五人伴奏,其中操作木偶者还要根据剧中人物来变换着男女老幼不同的角色,可谓一身多能。”

“ 提线木偶,把舞台大戏变为小戏,道具简单又轻便,木偶灵活精致,一口箱子即能装下所有道具,便可自由行天下,群众喜闻乐见,不要多大场地,扎个地摊,随时摆张桌子,幕布一撑,农村任何一处土场草台,就可满足一场妙趣横生的木偶小戏上演了。”

“提线木偶剧目大多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台词诙谐风趣,唱词婉转优美、富有变化。不仅如此,提线木偶形象制作力求精美、富有神韵。”

“线偶的系线数根据角色的不同,为8到12根不等,甚至有多到20余根的,也有更多的,通过艺人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方法,赋予木偶以艺术生命,让人眼花缭乱,赞叹不已。”

        关于提线木偶戏的起源,有这么一个故事。据传公元前200年,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城,当时汉高祖的军师陈平出谋划策,用木头制作成人的模样,在东、西、南城门分别唱木偶戏。这一计策诱使敌方全部集中在东、西、南城门看戏,只有北门空虚,没有防守。所以,汉高祖趁机从北门逃脱。民间亦有“陈平先师做傀儡,汉旨天下保万民”之说。

     《乐府杂录》中还记载有这样一段有趣故事:汉高祖刘邦被冒顿的军队困在平城,冒顿之妻阏氏带领强兵驻扎在平城的另一面,等待时机攻城。多日之后,平城内汉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孤城危在旦夕,刘邦心急如焚。这时,刘邦的谋士陈平暗访得知,冒顿原是个好色之徒,阏氏经常醋海兴波。陈平利用冒顿的弱点,摸透了阏氏的心理,令工匠制作了好多木偶美女,每尊木偶人系上几根丝线,令士兵每天提线引领婀娜多姿的木偶美女在城堞孔穴之处来回手舞足蹈。阏氏远远望去误以为城里美女如云,生怕冒顿攻进城去纳下这些美女为歌姬,使得自己失去原本受宠的地位,于是力劝冒顿退兵而去。就这样,陈平用此妙计,便解了平城之围,最终使一场大难消于无形之中。

      两种说法尽管有出入,但起码可说明木偶戏最迟在汉代已具雏形。

到了唐宋时期,木偶戏俨然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剧种。有唐朝梁锽(有误传是唐玄宗李隆基)一诗《傀儡吟》为证——“刻木牵丝一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舞罢寂无事,疑似人生一梦中”描写的就是提线木偶戏的制作和表演的场景。

到了宋代,木偶戏已成为当时喜剧领域里最古老而又富有特色的一个剧种。

南宋时,木偶戏更是在宫廷、民间都很盛行。


至于小杨营乡的提线木偶戏,那就要说到第一代传人黄金荣老师了。大概在1963年,18岁就走南闯北卖艺的黄金荣老师,在邓州小杨营乡就靠这种被窝戏——提线木偶度日糊口,后来他又收了几个徒弟,使得这一传统艺术得以扩大发展。

1965年底,形势突变,提线木偶这一小戏,也被作为“牛鬼蛇神”封建迷信糟粕清除了,那时黄金荣老师偷偷地将一口破戏箱藏在其姐家,自己也改行做起了“花喜糖”小买卖。

文革后,大概在1979年——1987年之间,黄金荣老师和他的徒弟们又开始四处演出,也迎来了小杨营乡提线木偶戏的黄金时期,树林下、田间地头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黄老师表演精湛,演技高超,多次荣获表演奖,1998年在南阳市举办的第二届戏曲大赛上,他表演的“狮子斗宝”“姑嫂争夸计生好”分获一二等奖。

后来,黄老师的身体大不如以前,加上多样的现代文化的冲击,提线木偶戏的表演路子越来越窄,另外它的档次也不够高,收入也越发不景气,最后也就不得不停演了。


也许是天意不该这项民间娱乐项目在小杨营乡就此绝迹,大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天,一生喜好吹拉弹唱的现任小杨营乡文化站站长杨建群正走在小杨营的大街上,无意间一脚踢出一个雕刻精致的木偶头。杨站长将它拿在手中,仔细端详,依稀还可看出那妆容粉彩是怎样一个匀称和谐,直觉判断这应是一件稀罕宝贝,可是它从哪里来,又怎会流落在此呢?

杨站长左打听右询问,功夫不负有心人,终究找到了它的出处——原来正是黄金荣老师藏之他亲戚家的提线木偶道具,亲戚原本想这些物件恐怕不会再有什么用途了,便让自家的孩子将木偶头拴上绳子,当做玩具拉着满街跑着玩了,可能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个别木偶遗失在街上,这才有了被杨建群站长一脚踢出来的偶遇。

       直到1996年,在杨建群站长的努力下,才又将这种传统文化重新拾起来,文化站当时投资了一点钱,搭建了一座小舞台,又策划了几个小节目,提线木偶小戏又重新回到了群众的生活中来。目前,南阳地区仅此一家,省内恐怕也为数不多。

小杨营乡“被窝戏”提线木偶的表演,目前已传至第三代,现仅有7人能够上台演出。

“被窝戏”作为养家糊口的一种艺术工具,似乎在当下不够现实,虽然小杨营乡的提线木偶戏生旦净末丑样样也都有,但木偶道具不多,能够表演的戏剧片段自然也受限。杨站长说,现在仅有的十三四件木偶道具,还是我们这位聪慧淳朴的农民艺人自己选材无偿加工的。


谈到未来提线木偶戏的出路,杨站长有自己的想法——

“任何艺术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提线木偶也可以上演一段段现代戏,那就需要雕刻打造一套套道具。”

“木偶制作,关键是头、脚、手,木材要重还要便于雕刻,多用桃木,就是让它头重脚轻,这样线才能拉直,有利于表演。一个木偶在上面的手盘上至少要吊上8根线,过去没有音响设备,每个剧目,最少需要两个人才能配合表演,一人手持手盘操纵着木偶,一人吹拉弹唱进行伴奏。做道具、编剧目、排练培训,那自然需要经济投入,可钱从哪里来?”

“关于当下的精准扶贫、打黑除恶、土地三权分置、宣传宪法监察法,这些贴近百姓生活的新故事新内容完全可以运用提线木偶来表演,通过唱念做打宣传党的政策,增加群众的认同感,巧妙地利用‘旧瓶装新酒’的办法,就是利用传统艺术,宣传现代生活,增加新的内涵,反映身边人和事,使内容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比那些机械地照本宣科式的宣传教育也更容易为百姓接受。”

“小杨营乡结合自己的实际,已经在实践着群众自己编剧、自己演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反映着百姓自己熟悉的生活,用昂扬向上的主旋律和正能量教育和影响着全乡广大干群。”

几名演员正配合演出《西游记》片段

表演提线木偶戏《狮子斗宝》


“一口道出天下事,两手拨动古今人。”提线木偶这种民间艺术是我国广大民众长期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也是我国艺术的瑰宝。它来自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在民间有着较大影响。

小杨营乡民间艺术团队近年从实际出发,在探索中前行,坚持民间艺术为“民”服务的宗旨,绝不脱离实际需求,积极服务农民农业,主动传播科技信息政策法规,寻找多种途径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保证了活动经费的来源,同时也增加了艺术人员的收入,促进了民间艺术事业的稳步发展。

       当然,要想使得提线木偶形象结构更完整,制作更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粉彩工艺,达到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的高度,小杨营乡的提线木偶似乎还有不少差距;若使提线木偶形象,在细节处,比如眼睛、 耳朵、手指、脚趾等处都能系上丝线,让更多的纤细悬丝都动起来,使人物形象更加逼真灵动,脱离眼下这些属于片断、杂技表演的“弄傀儡”形式,能够表演规模宏大且细致复杂的大戏,模仿真人的简单动作,甚至还可以做卸帽子、脱衣服、抠鼻子、眨眼睛等等各种更精细的特技动作,恐怕这些复杂的线条,繁杂地操弄,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能够达到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步,仍需演员们进一步琢磨和提高了。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民间艺术总体呈衰落的趋势,具有悠久传统的小杨营乡民间艺术也同样举步维艰。

观看提线木偶戏曾经是普通百姓十分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及审美情趣的变化,观赏提线木偶戏的人越来越少。由于受众的萎缩,单纯的提线木偶戏班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差,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人更是难找,从而使提线木偶演员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现有的线戏艺人逐渐步入花甲之年,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尤其是一些木偶制作技艺和演出技法濒临失传。




 提线木偶戏艺术感染力强,由于它具有队伍小、舞台小、道具少等特点,便于深入基层、深入偏僻地区演出,有着一定的市场空间。

可以说小杨营乡的提线木偶戏在历史、宣传、教育、观赏、联谊、研究等方面均具有它独有的宝贵价值。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期盼文化小康已成为农村群众的一大心愿,实现文化小康的重点和难点也就在基层农村。由于各方面原因,农村艺术人才被湮没在了岁月和劳作之中,但是,他们内心一直热爱和向往艺术。建设文化小康,这就需要制定切实的措施让文艺人才在农村扎根,通过文艺人才的辛勤耕耘,让民间文化真正地惠民利民,让农村这片文艺的沃土,开放出灿烂的艺术之花。

 杨站长说,对于传统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他还有许多期盼。他相信,有那么一批人,跟他一样,无论时代怎么变化,都不会改变对乡土文化的热爱。


  小杨营乡提线木偶,它躲在民间少有人识,它也许有点粗糙,但它历经了岁月风霜的洗礼而顽强地保存了下来,它不断遭受着当代快餐文化的侵袭而仍艰难地上演着自己的风景,它记录着岁月的更迭,带给人视觉享受的同时,让人追忆着前人的聪明才智、文化情怀和思想追求。

作者笑熬浆糊

作者笑熬浆糊与小杨营乡民间艺术宣传队演职人员在一起


作者简介:网名“笑熬浆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马虎 ▏给木偶注入灵魂的人
岌岌可危的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木偶戏
偶戏
工艺收藏- 民风民俗- 国家地理
提线木偶 | 黄龄苇(六年級)2017.12.16【ⒶⒶⒶⒶⒶ】
中国行业的祖师爷(19)​木偶祖师爷——【偃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