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区历史】仁慈堂-靳岗东方梵蒂冈

2014年笔者回来拍摄仁慈堂静静的坐落在东方梵蒂冈的靳家岗

仁慈堂是南阳市慈善事业孤儿院的开创者和推动者,可以说仁慈堂的历史与南阳慈善事业是一起交织发展的。而仁慈堂的创办人安西满(Siméon Volonteri1831-1904)主教也是南阳教区发展早期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仁慈堂的历史悠久,它奠定了南阳教区和南阳市慈善事业的基础,它清晰地反映了慈善事业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连。

仁慈堂的创立是社会慈善事业进步的体现。在一八六九年安西满主教来河南南阳府靳岗后,他创立了仁慈堂,并施行有效的管理。安西满主教遵循天主教救治社会的原则:应该给饥饿的人食物、给干渴的人饮水、给衣不蔽体的人衣物、给穷人和朝圣者庇护、给生病的人医疗并且让死去的人得以安息。以自我奉献的善行,成立了南阳历史最悠久的社会慈善机构--靳岗仁慈堂。

照片档案1900年修女和孤儿院的孩子们合影(配图版权)

仁慈堂的创办初衷为所有穷苦人家和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救济,让没有居所颠沛流离的孤儿找到家,仁慈堂在南阳的历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他们的核心工作始终是围绕着为社会上最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援助,忠于天主教文化信仰来进行社会服务,它在南阳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这所早期开办的仁慈堂就是现在(南阳市社会福利院)。

   清光绪元年(1875年),靳岗教堂主教安西满创办教堂孤儿院,初名仁慈堂。靳岗教堂是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由法国传教士恩理格(Christian Wolfgang Henriques Herdtrich 1625-1684),在南阳市北京路的靳岗村创建。西方天主教会传教士把南阳的靳岗称为东方梵蒂冈。它是当时天主教河南教区的总教堂,其管辖联络范围又远不止河南,还包括河北、湖北、安徽、陕西。至今靳岗教堂在上海(据朱主教口述历史已经上海出售),武汉等地还有大批教产。

仁慈堂(靳岗教堂孤儿院)是西方教会在华创办的慈善机构。初办时,仅有房舍二十余间,以收容女婴为主,由“嘉诺撒仁爱会”来华修女负责管理。最初,人们对孤儿院的初衷不甚了解,入院孤儿仅十几人,寥寥无几均为女婴。为了收容更多无家可归的孤儿,不管是传教士还是修女,教友,除了等人们将婴儿(弃婴)或者小孩(孤儿)送上门来,他们也会经常外出寻找弃婴,慢慢的入院孤儿随之增多。孤儿院的收容规模逐步扩大,由于教堂的慈善宣传,再加上旧俗的影响和因封建社会,旧俗重男轻女非常普遍,生女孩大多被溺死,不忍心溺死的,把女婴放到筐里,送到教堂遗弃。后来,收容对象从女婴扩大范围到收容男婴(多为残疾孤儿)。

照片档案1905年孤儿院一对一的奶妈和修女合影(配图版权)

清光绪十五年(1894年)后,入院孤儿达到高峰,最多时,在院孤儿有700余名,仁慈堂的善养、教育、服务救助模式的慈善方式,让孤贫儿童学得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收养的孤儿,达到入学年龄,都送到学校学习。不能上学校的,教会一种技能,使其能自谋出路。达到出嫁年龄,除陪嫁妆外,甚至还送几亩耕地。至今,靳岗周边的一些村民,对教堂施善助贫的活动还感恩不尽。孤儿院的创办是西方文明的合法进入,推动了南阳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仁慈堂」的成绩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照片档案1919年孤儿院的孩子们和修女在手工制作(配图版权)

民国成立后,靳岗教堂孤儿院继续从事幼儿、残疾儿童慈善救济活动。此时,以孤儿院为基础,已经扩大形成养老院、残疾院、孤儿院三院合一的慈善机构。孤儿的教育由成立时的幼儿教育、初级教育发展扩大到中等教育。孤儿院的孤儿能够免费到教会创办的西满中学读书,西满中学民国20年(1931年)成立。孤儿还可以到教会医院免费就医。在孤儿院长大的孤儿中,一些女孩后来成了修女、教友,男孩成了修士,教友,也有一些通过教育成为了社会有用人才。(目前还有很多慕名前来寻根的孤儿,我有亲身接待采访记录)。

照片档案1930年孤儿们欢迎谭主教的到访,现场合影(配图版权)

1941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轰炸靳岗教堂外围的惨案发生,造成教堂外避难的中国平民大量伤亡后,致使国民政府将靳岗教堂外国传教士全部扣押,抗战胜利后释放。因此,仁慈堂逐步萎缩,孤儿院收养孤儿也随之减少。1948年南阳解放,孤儿院仍由靳岗教堂主办,在院孤儿有百余名。新中国成立后,到195110月,靳岗教堂孤儿院才由南阳专署接管。

1948年,南阳解放,南阳县人民民主政府接管南阳县救济院,更名为南阳县社会救济院。孙绍先为救济院首任院长。在院孤儿、残疾人一百多名。

195158日,南阳县人民民主政府县长孙电如签发了《南阳县土地房产所有权证》(南靳岗字第182号),在靳岗划拨109.75亩耕地,给救济院使用。1951104日,南阳专署接管靳岗教堂所办的孤儿院(包括养老院、残疾院),接收院民100多人,并接收了房屋、财产。

19521月,救济院交南阳专署管理,更名为南阳专区生产教养院,专门收容社会上有劣迹的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生产教养院在靳岗设立分院,管理土地,从事农业生产。19533月,生产教养院与靳岗教堂孤儿院合并,院部设在东拐街,在靳岗设立生产股。

1956年,院部迁往靳岗。

1959年,教养院收容孤儿40多人。

    2017年,现今,福利院总占地面积444.97亩,总建筑面积12346平方米,目前,各类收养人员499人。其中,在院孤残儿童117人;社会家庭寄养孤残儿童92人;社会家庭代养孤残儿童133人;在院三无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157人,现在的福利院是河南省,乃至全国历史最悠久的福利院之一。中国慈善思想与西方慈善思想合璧成长起来的福利院,全国独一无二。河南省占地面积最大的福利院。南阳市第一个“河南省一级社会福利院”。南阳市唯一的市级社会福利综合服务机构,他们依然秉承天主教文化服务社会把爱的种子散播到每个人心中。我的同学在福利院上班咨询后得知这些数据,仅供参考

编辑前同学发来的现在福利院的大门,谢谢同学给与帮助(配图版权)

当年的仁慈堂附属机构社会服务事业:有现在为孤苦无依老年人而设社会敬老院,天主教慰劳院,现在的残疾孤儿收养机构等,在南阳慈善事业的历史上或多或少都曾有着仁慈堂的参与和见证。

翻新时仁慈堂三个字奇迹般的在厚厚的石灰下面显现出来距今142年

如今,座落于南阳靳岗的仁慈堂,依然看到当年的(仁慈堂)门匾,(1875年的字迹)在百年恩典圣体游行之前经过一番修葺之后,面貌焕然一新,目前仁慈堂承担的是一份关爱行动,当各地教友来到靳岗参加礼仪,朝圣时他作为大厨房继续着为教友为社会服务的脚步,现在的仁慈堂已成为南阳教区古建筑一个旅游景点,仁慈堂正以崭新的精神和面貌继续着他的使命为我们教区服务.

200011月被河南省重点保护单位,南阳市人民政府立于仁慈堂门口)

2017年百年恩典圣体游行时教友在吃大锅饭保留了100年的传统

 在悠长的历史中,仁慈堂不仅仅是为社会基层提供医疗和社会救济,仁慈堂除了是一所慈善机构外,还肩负着传承和发扬天主教的仁爱和慈善文化。

2017年百年恩典圣体游行在仁慈堂门口的礼仪,信仰历史文化的体现一直延续着。

近期计划举办的孤儿院尚在老人记忆口述座谈会相信会有更多的历史资料,看到的教友告知您的爷爷奶奶来报名参加分享他们在孤儿院的生活点滴。


                笔者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倩影16:嘉诺撒修女的事迹淹没在历史烟海中少为人知,留下诸多遗憾
靳岗孤残儿涛涛的“警察”职业生涯,感谢关心他的每一个人!
葡萄园,益博社会工作誌|益见
广东省郁南县:1938年,都城和连滩百姓旧照
中国孤儿将不再被冠以“党”、“国”之姓
关爱孤儿与智障儿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