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票戏?玩票?票友?下海?都是什么意思?

何以解春困,惟有戏曲小课堂!欢迎光临,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些,大家听起来会觉得熟悉又陌生的名词……

划知识点

/ 票戏 / 指不以演戏为职业的戏曲爱好者,业余时间参与演出实践。

/ 玩票 / 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印有金龙图案的执照),赴各地演唱“清音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称为“玩票”。

/ 票友 / 原为“玩票”者彼此间互称,现指与专业演员水平相当但不以演戏为生的爱好者,即对戏曲、曲艺非职业演员、乐师等的通称。非职业的琴师、鼓师称“琴票”、“鼓票”。

/ 下海 / 指票友正式加入戏班子,以参加营业演出为职业。

「下海」票友——老旦名家龚云甫

/ 票房 / 票友排练、表演戏曲的场所,也指研究、学习戏曲的业余组织。

从同治年间始,京城各区票房林立,参加活动者少则十几人,多则数十人,甚至上百人。有的还在自家宅内设立家庭票房。其中同治十年(1871年)成立的“翠峰庵票房”(即“赏心乐事票房”)最为著名,黄润甫、金秀山、许荫棠、汪笑侬、刘鸿声、龚云甫、恒乐亭、载阔亭、云雨三等都曾是此处票友。据载,此票房「规矩甚大,虽系玩意,其学戏之认真处,较内行尤过之」。

到民国时,票房遍布我国京、津、沪等各大城市,在种类上也分化为清唱票房、彩唱票房、家庭票房,街头票房等。

名编剧翁偶虹也是「票友」

翁偶虹忆当年北京票房有如下描述:

关于清唱票房清音桌)—— 「清音桌的布置很别致,茶楼中央搭一尺余高的木板台,台前放一八仙桌,桌前有两盏精致的戳灯,戳灯后面备有供观赏用的细瓷茶具,一红木架、象牙签的“戏规”置于戳灯之间,逐出公布戏码。桌后放花梨木雕刻玲珑剔透的小屏风,曲折八屏,上镌名人字画。票友坐在八仙桌两侧的长凳上,随弦清歌,不加任何身段动作。」

关于彩唱票房 —— 「“彩唱票房”的演出是敞门对外的,仿戏园子收门票钱。演出时,专设一“戏提调”,负责排列戏码,照应演员登台。与戏界一样,名票的戏码一般放在后面,唱大轴儿;普通票友往往在前面唱开锣戏。票房备“官中行头”,但只有配角、院子、旗牌及龙套、丫头等使用,名票则自带行头和“跟包”,耗财买脸,形成风气。」

“票界大王”「红豆馆主」(爱新觉罗·溥侗)

票友学戏,离不开专业艺人的传授,一旦入门,肯于钻研,对艺术的理解往往较之专业艺人更为深刻。因此,一些学有所成者,又成为专业艺人的益友良师。历史上包括许多名家在内的专业艺人,都曾得过票友名家的教益和启发。如票友黄润甫“下海”后,成了名净侯喜瑞的老师;余叔岩的话白和表演,言菊朋的身段和台步,都曾得到票界耆宿溥侗的指导;后来成为四大须生之一马连良,当初也曾拜票友出身的孙菊仙为师,请求加工《四进士》。

「下海」票友——老生名家言菊朋

票戏不仅盛行于国内,侨居海外的同胞也在世界各地组织有京戏票房,当年在德国、英国、巴西等国的华侨票房,经常回国邀请专业艺人前去指导,有时还组织彩唱活动。

近百年来,还曾经出现过许多执著追求的洋票友。如清代客居上海的英国人柯樊士,常到票房里边学边演,登台表演《搜孤救孤》之类的老生戏。他扮演《斩黄袍》里的赵匡胤 ,在城楼上唱“丹凤眼里看端详”,声高嗓阔,行腔运气还真有名家刘鸿升的味道。30年代初,德国籍雍竹君女士经常在北平、天津的戏园子里露演《女起解》之类梅派戏,以洋人坤角为号召,符合中国观众喜新求异的欣赏情趣,颇受观众欢迎。

“洋票友”雍竹君

票友是戏曲艺术的基本观众,又是普及、推广戏曲艺术的义务宣传员;生命力顽强的民间业余票戏活动,是戏曲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百余年来,越是戏曲处于低潮时期,越能显示票友的作用和功绩。实践证明,专业与业余两支生力军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是繁荣与发展戏曲艺术的重要保证。

End

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津门票友多风流
文艺批评|么书仪:戏迷、票戏和下海
“票友”称谓趣谈
伶人伶事 票友与伶人
全国京剧戏迷票友
票儿江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