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视点|有人毕业就业,他们毕业“校漂”

3月,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月份,不少人选择在此时明确一年的目标,拟定一年的规划,找到事业的方向。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天津一些大学周边,生存着这样一群不急于“就业”的人:他们已毕业一年以上,租住在校园周边的民房里,平日里背着书包如在校生一样游走于各个教学楼听课、听讲座,去学生食堂就餐、去球场打球。这些人常被称为“校漂族”

据不完全统计,在天津55所高校周边,至少有3万名已毕业的大学生属于这一类人群。

一些在校生和老师认为,这些人不能一直待在学校这个温馨的港湾,应尽快走入社会去闯荡,否则会迟迟“长不大”,难以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而“校漂族”却认为,在学校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更能接受文化的熏陶,虽然暂时没有工作,却并不是没有收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他们通过灵活就业获取所得。

他们主动选择“校漂”这一生活方式,不仅没有焦虑感、紧迫感,反而可享受到更多的舒适感和幸福感。这部分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校漂族”走在校园里,和在校生一样去听课、打球,去食堂就餐。

不离校的学长

开学第一个周末,南开区一所高校经济类专业的几名学生聚在篮球场上打球,他们一边聊着过年期间的新鲜事,一边等待着一位叫“大斌”(化名)的学长。大斌已大学毕业3年,但球场上还流传着他的故事:1.90米的个头,打球潇洒帅气;文章写得特别好,现在给自媒体写文章;经常在外面接编辑、写书、写稿的活儿,再把这些业务分发给在校生,让学弟们也能挣到一些零花钱。

学弟们都喜欢这位学长,不舍得他离开校园。大斌也没想离开学校,他租住在校门口对面的小区里,出门一遛弯就到了学校。学弟们见到他都很亲切,嘘寒问暖,请教问题。

3年前,大斌从这所全国知名高校的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到一家全国性财经网站任编辑兼评论员。由于大斌眼里容不得沙子,看问题通透,文笔犀利,得罪了一些人。不到三个月时间,他不得不离职,寻找新的工作。

恰逢自媒体兴盛之初,各种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及资讯平台大量涌现,大斌以自己的写作能力,将稿件投到一些新兴的公众号上,很快就收获了多个“10万+”。这些自媒体运营商看中了大斌的能力,与其签约,大斌每月提供若干篇高质量稿件,可获1万元以上的稿酬。只是,这些公司均不在天津,社保和公积金都需要大斌自己缴纳。

大斌向来为人豪放,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成为自媒体签约作者后,赚得的稿酬并不少,而且不用去上班,他喜欢这样的工作。为了查阅资料方便,他搬到了学校对面,这附近有图书馆,学校里有各种数据库,偶尔遇到疑难问题还能请教学校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他周末还能去球场打篮球锻炼身体。

大斌文笔出众,一些出版社也看上了他,上海、北京有多家财经出版机构将一些热门书籍的撰稿外包给了他。文稿要得急,他没有精力快速完成,就找到学弟们,每人各写一章,大斌最后再负责修改润色,很快就能拿到数万元的稿酬。“市面上的一些畅销书,炒股类的、理财类的、财经研究类的,虽然署名不是我们,但实际上都是我们这些校园里的人写的。”大斌自豪地说。

现在,大斌想创办公司,继续从事自媒体和出版社撰稿业务,并打算将公司设在学校的众创空间里。大斌仍在学校对面住着,校园里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一位学弟透露,大斌已在外环线边儿买了房,正准备买车。要是将来他搬走的话,学弟们都会想他的。

大学里的众创空间和创业孵化器,往往成为一些“校漂族”的聚集地。

做微商的学姐

元宵节后,云南的晓萍(化名)踏上了来津的列车。临行前,父母千叮咛万嘱咐,早点儿把研究生考试的结果告诉他们,免得他们挂念。如果没考上,要快点儿找份安稳的工作,尽早安顿下来。

晓萍26岁,在天津某大学毕业已4年了,却一直没安定下来,这成了千里之外父母的一块心病。父母口中所谓的“安定”工作,就是让晓萍考上公务员,或到国企做文职,而这些工作,晓萍却并不喜欢。

在大学时,晓萍就不安分,摆过地摊,卖过水果,还组织过旅游。大三时,她跟着一位学姐卖化妆品,到各个学校张贴小广告,招聘一批代理,由她们在同学们中卖时髦的化妆品。晓萍应聘了学院代理,半年时间赚了4000多元,基本满足了自己的生活需要。

毕业时,晓萍应聘到一家保险代理公司做销售,培训后发现,为提高业绩,营销员都故意误导老年人买保险,把风险隐藏,片面吹嘘产品的高收益。而实际上,销售投资类保险产品是要向投资者详细介绍其背后风险的,而且需要投保者亲笔签名。但不少营销员蒙骗老年人,以赠送小礼品为诱惑,让他们拿出家中存款去买保险。有的老人投保后,因生病急需用钱,结果发现取钱属于退保,要损失很大一笔钱。晓萍看到老年人痛哭流涕的样子,实在不忍心,便把这工作辞了。

后来,晓萍又应聘到一家金融公司做电话销售。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少金融公司开通了网络贷款App,通过网络向全国各地放贷。晓萍的工作是催收,向逾期不还的客户催款。结果晓萍发现,她入职的金融公司对外贷款的年利率达到30%以上,而且存在霸王条款。一天,她接到一单电话催收任务,给一位逾期不还贷款的客户父母打电话,电话接通后,对方父母在医院住院,医药费还没有着落。晓萍仔细了解了这笔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客户半年前从公司客户端贷款8000元,现在竟然向他催收4万元。

晓萍一打听,很多客户都是如此,这明显是高利贷。有不少在校大学生为了买一部手机,就到这一App上贷款,结果3000元很快滚成几万元,父母只得替他们补上窟窿。最终,晓萍受不住良心的拷问,很快从这家公司辞职了。

毕业半年,晓萍感到身心俱疲,职场上的高薪工作,有的虽表面光鲜,背后却充斥着侵犯客户隐私或误导和欺诈,这让她再也不想应聘这些职位了。想来想去,晓萍决定回到学校附近,那里汇聚了学生,他们真诚善良,不像外面的“社会人”,布满了套路和陷阱。

生活还得继续,各项支出都得自己想办法,晓萍摸索着出路。她老家在云南,亲朋好友中不少人卖缅甸翡翠,手镯、项链、耳坠等饰品深受女孩们欢迎。晓萍有以前做校园代理的经验,不少学妹还在学校里,重新建立销售网络还来得及。于是,晓萍找亲戚拍了多组翡翠的照片,然后通过校园代理们发布出去,不到一周时间,她便接到100多个订单。货从云南发出,一周后,天津各个学校的学妹们就收到了翡翠饰品。

晓萍发现这一商机后,便增加了自己代理产品的品类,除通过朋友圈和校园代理销售翡翠外,她还销售化妆品、服装、零食、教辅书等,半年时间赚了4万多元。过去一年,她和合作伙伴一起,在全市拓展了30多所高校的市场,仅销售代理就发展了200名以上。

但晓萍没敢把做微商的事告诉父母,父母不断催促她找个稳定的工作。无奈之下,她说了谎,告诉父母自己在考研究生。今年春节期间,父母不断追问她考研究生的情况,她一边应付着,一边偷偷通过朋友圈卖货。

开学不到一周的时间,晓萍即收到200多个订单,赚了8000多元。“你说,我还有必要找工作吗?我的主要工作伙伴和客户都是大学生,我为什么要脱离学校呢?”晓萍认真地说。

今年初,《电子商务法》落地实施,晓萍从事的属于微商,也有可能被要求办理营业执照。她说:“我已想好了,如果需要办执照,我会设立一家公司,注册在学校的创业孵化器里。”

“校漂”是种生活方式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校漂族”除了做自媒体、微商外,还有人从事其他与互联网相关的自由职业,如商务文件翻译、电商模特、网络主播、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有条件者甚至开网约车赚钱,这些都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职业。表面上看,他们没有在一个固定的公司朝九晚五地上班,但实际上,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的收入并不少。

以往,提起“校漂”,总有老师、家长认为他们“长不大”,不去工作、没有收入、四处流荡。但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灵活的就业、创业方式,只是老师、家长们尚未看到而已。

一位做外卖骑手的“校漂族”小峰(化名)透露,他在居民区送外卖时,经常遭遇他们的投诉和差评。一些客户总会提出一些额外的要求,比如让他们帮忙把垃圾带下楼。有些居民区的楼道里堆满了杂物,还不时跳出来凶巴巴的宠物犬,让人提心吊胆。

后来,小峰选择在学校周围送外卖,客户多是大学生和教师,他发现同学们和蔼可亲,老师们平易近人。不仅没有遭遇过分要求、差评和投诉,还经常会收到学生送来的小礼物,遇到下雨天,老师们还会主动送他一把伞。

“同样是生存,我为什么不能在校园里多待一段时间呢?在校园里,我更舒适、更幸福。”小峰认为,“只要我能挣够我花的钱,将来买房子我也买学校附近的,未来我的孩子也要多在大学里转一转,结识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当互联网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岗位,让他们获得满足生活的收入,“校漂”已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选择在校园里“漂”着,这些“90后”们获取更多的是大学校园所特有的文化氛围、纯净环境及友善的人际关系,从这个方面讲,父母和师长们无需为他们焦虑。

海河传媒中心今晚报事业部出品

今晚报记者:李吉森

摄影:李吉森

编辑:陈思成

觉得此文有用,就点“好看”支持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行学校】魏国斌:陵川二中弟二十届推普周活动
大学校园:23岁女学生染上艾滋病,大学生的性,成了艾滋病的温床
(原创)爱情档案(十)
青岛即墨通济实验学校董事仇兆兵与学生一起毕业典礼掠影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讲座
殷志斌:我有一个想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