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兴平人:窑洞、瓦房和楼房的记忆

房子的变迁  文/沧海

房子,是一个家庭的门面,彰显着家庭的贫富及在村里的地位。生活在关中的农村人,宁可省吃俭用,也要盖好房子,不管是孩子订婚、结婚还是新年来临,都要把房子里里外外角角落落拾掇一番,因而,盖新房是关中人的大事,也是这里农民世世代代生活的基础和期盼。

父母结婚时,家里仅有上辈人留下的两间破旧的厢房。随着我们兄弟四人的相继出生,家里住的地方就显得格外紧张了,那时爷爷婆婆还在世,家里负担重,农民以田为主,靠工分分粮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于是父母就尽其所能,商量着先在屋后利用地形打几孔——

窑洞

那时全家八口人的吃穿都指望父母两人在生产队劳动所得工分,分到的粮食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爷爷婆婆年迈,不能劳动,我们兄弟四人年龄间距小,家中生活负担大,但父母生活信心十足,他们白天下地劳动,晚饭后开始打窑洞,一人挖土,一人往外转土,每天都干到后半夜。就这样,他们从1966年到1968年,用了整整三个冬季打好了三孔土窑洞。之后,又用麦草泥把窑洞的里外摸得平平展展,从此,我们一大家人就生活在这三孔冬暖夏凉的土窑洞里。

窑洞里,有着我儿时快乐的童年记忆。

上小学的时候,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吹到了我的家乡,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那时人们的思想依然停留在吃大锅饭的年代,胆子小,步子不敢大,生产责任制没有全面铺开,处于探索阶段,生产队把村子附近较好的土地分给了农民,称作“自留地”,每家大概就七八分地。于是农民在完成生产队的集体活之后,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自留地。父亲没事就爱去地里看看,看着金黄的麦穗、裂开了“嘴”的玉米棒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看着一点点长大、成熟。为了兜里有些零用钱,开始给玉米地里套种蒜苗,到了冬季,就能挖蒜苗卖钱了。这样一来,粮食渐渐的多了,父亲的兜里也有了些零用钱,生活也慢慢地开始好转了。

村里人陆续盖瓦房了,瓦房与窑洞相比,宽敞、明亮,空间利用率高,看着邻居们住进了崭新的瓦房,母亲羡慕得不得了,给父亲说,我要是在大房(瓦房)里住上一天,死了也值。正是母亲的这句话,父母又勒紧了裤带,目标瞄准了盖两间大瓦房。

那时,生产队刚刚解体,公共财产卖给了社员。队长知道我家要盖房,照顾性地分给我家一头大黄牛,折价190元,分到了饲养室的一间,折价是580元,一间保管室345元。这些房子值钱的就是上好的木料和砖瓦。

我们全家都在为盖瓦房而努力,父母尽全力务好庄稼,我们兄弟几人每天放学后割草喂牛。也许老天相助,那年我家的麦子长势特别好,让父母都没想到,这也从根本上解决了盖房的吃饭问题。大黄牛一年后卖了545元,加之,家里还有几颗大树到时一伐,盖房的粮食、钱、木料基本不成问题。1984年夏收后,父亲给母亲说,今年一定让你住上——

瓦房

酷暑时节,父亲带哥哥和我,利用暑假期间打好了地基,还打了一摞胡基(土柸),尽管毒辣的太阳把我们晒得黝黑,但心里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一切准备到位,父母把木匠领到我家,木匠屋内一看就纳闷,拿啥盖房?等父亲揭开大门后面的玉米杆,里面露出了盖房全部的材料——砖、瓦、木料等时,木匠笑着说,还真没看得出。

房子如期开工,亲戚、邻居都来帮忙,父母更是忙得不可开交。父亲早就谋划好了用哪个木料做檐檩,哪个做腰檩,哪个做屋架等等,为了使房子亮堂,给房子的前檐墙上安装了一扇新式大窗户——带玻璃的,还特意把前檐椽的端头打上榧边。临近腊月,大瓦房终于拔地而起。

那年,父亲已经46岁了,这座大瓦房,凝聚着父母的心血、汗水和对生活的向往、信心,也是父亲一生最值得骄傲的成绩之一。

生产责任制,不仅解决了中国农民的吃饭问题,更是解决了全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国际社会对中国农业改革的成绩都很称赞,也正是因为有了农业改革奠定的雄厚基础,才有了后来的工业改革以至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等等,才有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力的增强,人民的富裕,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有饭吃,兜里仍没钱,村里人不满足于单一的粮食作物,开始种植经济作物。老家土地肥沃,又是水浇田,交通又便利。一到夏季,庄稼地里全部是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等,冬季是一望无垠的大白菜。种植面积的增大,引来了新疆、青海、宁夏、甘肃等周边地区的商人,销售自然不成问题,村里人的腰包也慢慢地鼓了起来。有钱了就盖房,这是关中农民世世代代的生活主题。村子里,开始有了砖混结构的两层小楼房了,尽管大部分人盖房借遍了亲戚朋友,但主人仍是高兴地合不拢嘴。

1998年,父亲也过了花甲之年,人生也没有多少追求没有奢望了,开始考虑自己的后事了。他看好屋后的两个大桐树,没事时就两手用揸按量着树的大小,他计划着用这两个大桐树给他和我妈各做一副棺材。

2000年春节,弟弟说想盖楼房,我提出给予支援,父亲听后说,你们真要能盖起楼房,就把那两个大桐树伐了,我和你妈死了用席卷了都值。可见父亲的决心多大,于是,全家人又有了一个新的愿望,就是住——

楼房

2001年正月初六,春节的气氛正浓,我家的楼房开始破土动工了。父亲全身心投入忙碌的建设中去,他拿起撅头,上到了他曾经精心打的土窑洞上挖土,一如年轻时的神态,抡起胳膊,撅头落下,但土没有下来多少,于是感慨道:老了,真的老了。

如今,住在宽敞明亮的楼房里,父母别提有多高兴了。

在外工作三十多年了,我经常回家,晚上就与父母坐在热炕上聊天到深夜,聊些家里村里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能感受到家里村里的巨大变化和父母的幸福。

父亲常感慨,社会变化太快了,想都想不到;母亲说,那时候,她常想,什么时候让人把麦面馍能吃饱,现在谁还稀罕吃上白面馍?

今年一次回老家,父亲带我到屋后,走到当年他们打的那三孔土窑洞的残骸前,回忆着几十年来前前后后围绕房子所发生的变化,就连那座凝结着父母心血和汗水的大瓦房已被一座崭新时的楼房所取代,再看看屋后空闲地方种满的各种青菜---韭菜、苜蓿、菠菜等,树荫下,斑驳的太阳光线照进院子里,和风拂面,惬意极了。父亲说,真想不到当年的三孔土窑洞能变成如今的两座楼房。说完,父亲念叨:想不到,真想不到呀。

关于作者:沧海,兴平马嵬安家人,现在铜川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间故事 | 指尖:迁居记
「作家新干线·散文」王云洲|我家的窑院
侯平威:父亲的牵挂
黎改梅丨旧窑——我和儿女们的出生地
【三湘文艺】李河山/老爸盖房
那幢红瓦房,是父亲一砖一瓦亲手为我盖起的婚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