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人管理坏人能让坏人变好,坏人管理好人能让好人变坏

2.19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鲁哀公问:“怎么样做可以让人民服从?”孔子回答说:“选举正直的人管理不正直的人,则人民服从;提拔不正直的人管理正直的人,则人民不服。”

如何能让人“服”,这是所有强制型管理者最喜欢问,估计也是孔子最讨厌回答的。从孔子的思想来看,“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还有什么好讲的呢?除此之外其它的手段都是暴力,都是不义,不应该用来管理人民。

比如,季康子向孔子问政,说:“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以哀公的品行,他问这话的意思可能与季康子差不多,希望孔子告诉他有什么强制方法、暴力措施可以使人民服从。

对待季康子孔子直接驳斥,对哀公孔子还是给了点面子,没有直斥其非,而是让哀公善用人。其实质就是,国君虽不善,退而求其次,如能用善人,也是人民之福。比如卫灵公无道,但是有“仲叔圉治宾客,祝鲩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也可以使其国免于丧亡。

对本章常见的解释是:提拔正直的人到不正直的人之上,则人民服从;提拔不正直的人到正直的人之上,则人民不服。这样则“错”作措、放置解。从词义上讲也可以通,但属于假借义或者引申义。

“错”,《说文》:“金涂也。”《广雅》:“磨也。”也作磨制东西的石头,如《尚书·禹贡》:“锡贡磬错。” 孔 传:“治玉石曰错,治磬错。”《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所以,错就是指用一样东西与另一样东西交错摩擦,以起到打磨的作用。

在12.22章中,樊迟问仁,孔子回答:“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孔子的意思是用正直的人去打磨屈枉的人,可以使他变得正直。同理,用屈枉的人打磨正直的人,可以让他不正直。

这就像木匠用刨子刨直刨光木头一样,如果刨子本身是弯曲的,直木头也会被刨成弯曲的。孔子认为,由正直的人来管理人民,行仁义之事,则人民受其恩惠、感其教化,可服从其行事。让不正直的人管理,行不义之事,劳民伤财、不忠不信,人民自然也难以服从。

孔子这话从国事民事角度来讲实属真理,但在君主帝王角度则常常难获认同。正直之人以仁义为行事标准,以忠事君,难免会经常挑君主的不是,即便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才不得不让君主受点小委屈,谁让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呢。

可那些道德修养欠缺的君主是不会容忍这点委屈的,于是用人用能顺从自己,让自己舒服的“奴才”也就成了常态,为此不惜将孔子公正无私之“忠”强扭为绝对顺服之“忠”。

所以纵观历史上的帝王,越是贤能的帝王越是善于用人,亡国之君则不仅自己昏庸,所托也常常非人。

只可惜道理就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样明白,但私欲冲昏头脑时,又有几人能记起孔子这话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人之生也直(6-19)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没有那么难
橘子郡读《论语》35
论语注释 提拔正直的干部
忠恕的取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