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究方法漫談

回國之後,經過一番整頓(包含心裡的、生活的、工作的),終於有點心情再敲擊鍵盤,繼續完成未竟的文章。希望各位讀者粉絲別來無恙,繼續給予支持。

各位看倌已經讀過我所寫的十來篇文章了,當然這些文章我都不會將它寫得很艱深、很制式的論文格式,而是用比較輕鬆的話語來說明;但是,這並不代表這些文章的的內容是隨便寫的,老實說,當我撰寫文章時,心態跟真正寫研究論文並無二致。

我撰寫論文的原則、方法、程序、結構等基本上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都朝向追求真正可信、合理的答案邁步。說起來很簡單:

1、    發現問題

2、    蒐集資料

3、    分析現象

4、    歸納理論

5、    證據覈實

以上五點,其實也是老生常談了,說起來大家大致都知道,然而如何進行?如何收集?如何分辨?如何判斷?這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得來的。中庸說:「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其實就是中華文化裡的研究方法論。

首先是「博學」,廣泛地學習,讓自己的眼光、思維更開闊,思想更多元,本來就是一個研究的基礎,就像電腦的記憶體裡,早就儲存了豐富的資料,或者已經連接入大數據庫裡,隨時都可以取得足夠的資料,為研究做準備。然而,有不少讀書人是只讀書而不會思考、不會消化,讀是讀了很多書,裝也裝了不少知識,但是,他只不過是一個書袋子,不能算是研究。荀子致士篇說:「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禮記・學記》也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孟子更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學習就是要讓自己思維成長,今日之我勝於昨日的我,日後之我可以為今我之師。書讀多了而不能想想,不能溫故知新,就沒有轉化,也增加不了智慧。然而,如果不夠博學,也很難觸類旁通,產生新見,發現問題的。這是「質」跟「量」的問題,有量不一定有質,有質而量不足也無法保證質地的成色。張載曾經說:「於不疑處有疑。」在博學的基礎上,相對容易從比較之中看出問題的端倪。所以,「博學」與「發現問題」雖然不是完全對等,但是很有關連性。

如果以上一篇談羅振玉書法的文章為例,因為我從前對書法、文字有比較多的接觸,早就對這方面有了基本的認知,所以,我才認為這裡面可能有些值得一談的東西;雖然別人也談過同樣的主題,但是我可以在他們所能談的範圍之外,發掘出新的材料與觀點。

「審問」就是詳審地探求、搜尋、請教。首先「審」字很重要,詳審就是要詳盡、周延。「問」在古代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請教詢問於博學之士,耆老宿儒,再來是翻尋書冊,上窮碧落下黃泉,在書堆之中浮沈。當然,今天還可以借用現代科技,上網搜尋。審問也要有技巧,你去問誰,隨便問一個人麼?當然不可以,要問對人才有用。你在網路上找到一堆資料,但是,不一定周延,因為有些資料還沒有上網呢!所以,想要找尋周延的資料,還是得在博學的基礎上環環相扣,引類連通地伸展觸角。當然,有些資料現階段沒有、看不到,或者十年後你就有可能看得到;又或者天道籌勤,就在你偶然間碰到了也說不定。我就試過一個問題的資料找了十幾年後才找到,當然論文也就拖延了十幾年才完成。

比如羅振玉的書法有人談論過,哈佛收藏的羅振玉書法也有人見過、介紹過,但是兩者並沒有人將他整合,因為曾經談論的人都沒有做較周延性的考察,所以兩種觀察機緣並未能形成交集。我在廣泛蒐尋資料之後,就比較有機會。

「慎思」顧名思義就是謹慎、精細、小心地分析思考所獲得的資料,從中得出各種可能的論說,用以解決所要針對的主題,哪怕論說的可能性極低,也要在腦袋之中想得到,當然,寫文章的時候可以不寫出來。

像我面對羅振玉書法問題時,其實我還可以假定羅振玉書寫時,完全沒有甚麼特別的想法,就是無意、隨意地就用了小篆來寫;或者當初哈佛大學本來提出要求,指定用小篆來書寫等,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我沒有寫出這些思維過程來。

「明辨」是清晰、正確地分辨、判斷材料與論說的邏輯合理性,從中選擇一個最可能、最適合的論說,作為解決這個主題的最終利器。這需要保持一顆清明的、理性的心,沒有成見,沒有主觀,只從上述所分析得到的各種情形,作出最佳的選擇,並且與各種資料做出像拼圖一般的整合,企圖拼合出完整的原型,呈現當時的真相。就像我搜尋羅振玉的書法作品,也找到他書作贈字的慣性記錄,才得到他後期書法的通例,然後對比知道他寫哈佛燕京圖書館的字是有不符合通則的,於是從各種可能情形的審酌後,得出最合理、最符合當時情境的原因。

最後是「篤行」,本來中庸的原意是確實踐履於生活之中,以印證所得的觀念、思維是否真實、可行、有效。然而就今日學術而言,大部分都是「紙上談兵」,只講「是非」,不求「善惡」,所以,有時候會因說真話而得罪了人,固執學術是非者往往人緣都不怎麼好。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凡是經過確認的真相應該都可以應用在生活之中,至少是在知識之中,就像前面我求證過的「張載」讀「zaiˋ」、「朝鮮」讀「chaoˊ xian」或者「zhao  xian」不可以跟大家亂讀;這也算是一種「篤行」。論語衛靈公》篇孔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理論說太多也不一定有用,不妨來個實驗吧,讀者自己來試試看:

有一個人閒著散步,走到一排銀杏樹下,看著滿地的黃色的落葉,既有成熟的喜悅,也起了一點蕭瑟的哀傷。他低頭檢起兩片銀杏樹的落葉把玩,忽然間,他察覺銀杏樹葉似乎有兩種型態,如下:

其中一片(左邊)較狹窄,中間的裂溝較深;另一片(右邊)葉面很寬,中間的裂溝也開而淺。

於是,他起了好奇心,想探求這種現象究竟是甚麼原因造成的?他上網查找,得到一個說法:

葉片較狹窄而中間裂溝較深的是公葉,葉面很寬呈扇形而中間裂溝淺的是母葉。而且有個帶開玩笑的說法:因為公葉的形狀像男生,穿褲子的;母葉像女生是穿裙子的。

各位,你是否願意根據上述的研究方法來探求這個現象的真相呢?……

請按二維碼給予關注。謝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哈佛人教你 幸福家庭秘訣!
哈佛研究 改变贫穷的5种方法
哈佛冷凍溶脂 叮走「士啤胎」
書訊 | 金琪然:《段注說文攷校羣書類纂》(附孙玉文教授序)
各种手工毛衣收针方法图解
修道人的通病:攻击着别人的同时,还夸赞着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