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戚道芳:关庙山土窑

关庙山土窑

岁月的延伸拽着我的生命长大。我第一次临别关庙山土窑是在1969年3月的一天。那一天的欢歌,云水含笑。关庙山土窑存放砖坯的场坝上聚满了生产大队的乡亲,欢送包括我在内的四名热血青年,身赴戎边。我就要离开生我哺我的这块古老的关庙山土地,离开我挖土拌泥打坯做砖的土窑。当时,青春的懵懂与羞涩,我完全没有记住大队党支部书记施克义同志站在土窑上说了一些什么,我只是低头用兴奋的眼神紧紧捂住我胸前“参军光荣”的大红花,深怕被羡慕的人扯走。我陡然感到一双温和粗糙的手紧紧握住我,这是大队党支部书记施克义同志来到我们面前,与我们握手道别。我激动,我自豪,我们就这样上路了,把锣鼓鞭炮声夹杂着乡亲们的口号声留在了关庙山土窑。

四年之后,也是在阳春三月,我脱下军装退伍还乡。到达枝江县城后,我乘坐县武装部安排的拖拉机抵达关庙山土窑下车。窑场上正在干活的乡亲们放下手中活儿,“呼啦”一下子涌过来,七嘴八舌地问长问短:“黑啦黑啦”、“瘦啦瘦啦”、“带回多少退伍费啊”……我一时被淹没在乡亲们的嘈杂声浪里。

这不是刘尚仁大哥么!我一眼瞧见一位鞭杆身材的汉子,他正在帮我取行李。他是在1967年,从三峡库区只身移民到我们关庙山安居。山里人很不适应种植水稻的农活,正好那时响应农业学大寨、开发多种经营的号召,刘大哥便自告奋勇,从大队支部书记兼主任的施克义同志手中接下军令状,在关庙山上办土窑厂。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时间,关庙山南边坡地上就凸起一座土窑。一个人的一生离不开机遇和侥幸,刘大哥完全不知道自己抓住了机遇,也捡起了侥幸。他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铸就了关庙山人的憨直与淳朴,勤劳与刚强,胆大与实诚的品格。第一窑砖烧制出来,我和乡亲们一样好奇,登上窑顶,看着窑顶覆盖的浮土一层一层的被剥离,透过氤氲展现在人们眼前,一窑砖犹如刚剥开的石榴,排列整齐,一片橙红。人们啧啧称赞,我激动地夸着刘大哥:“你真行”。傻傻的我想不出别的话来表达。他那始终低向窑室的头,微微的抬起来望着我,也只是抿嘴笑笑。看得出来,他的笑既是为自己的成功而自豪,也为当时的侥幸取胜松了一口气。

第一窑砖烧制成功,大大的鼓舞了人们的信心,党支部书记施克义同志多次在生产队长会议上要求:各小队要努力支持关庙山土窑的生产,用“大寨自力更生精神”把我们窑厂办好。他还特别说,刘尚仁同志很能干,肯吃苦,希望七小队给他优惠评记工分。转眼就到了1968年3月,关庙山土窑规模扩大了许多,出工劳力需求增加了。当时的财政预算体制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即大队核算以小队为基础,劳动者以评记工分的方式,在年底结算分红。不像现在直接用货币结算。关庙山土窑所需劳力,由大队按照各小队劳力状况统一下达指标,分配任务,并按月各小队轮转。就在这年的5月,我被小队派往土窑上出工。

一窑土泥砖坯码好后就开始点火烧制。一般烧制七天左右就要停火,再焖上几天才出窑。我到窑厂出工的任务就是负责添柴加火烧窑。这项工作是白天黑夜连轴干,夜里不能睡觉。这可苦了我。当干到第四天夜里的时候,这也正是烧窑关键时刻,窑火一定不能停,哪怕是停一个小时,对一窑砖的质量影响非同一般。也许是我年轻无知,“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我实在是熬不住困意,从凌晨2点到5点我就在窑门洞里的柴草堆中睡着了。睡意朦胧中,我似乎听见窸窸窣窣的声响,一惊而起,借着窑门里的火光,看见一个鞭杆身影在那里晃动,我彻底清醒了,叫了一声尚仁大哥,我就哽咽了。我耳边轻轻飘来浓重的重庆话:“小兄弟,多睡一哈哒!”话语简洁,含义温情。

就在这年腊月,大队部也搬迁到关庙山土窑厂来了。关庙山土窑就成为关庙山人的政治和经济的活动中心。

我退伍还乡后,休整了一个多月,就要出工劳动了。记得第一天出工,小队贫协主席通知我到大队部开会。说是大队部举办党员培训班,我在部队入的党,又是退伍军人,一定要参加这个培训班。农村出工没有一个准时的,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是常有的事。我却是早早的就到了关庙山土窑厂的大队部,跨进会议室的大门,人没到齐,与几个熟悉的面孔亲切打过招呼,回头一望,噢,支部书记施克义同志进来了。他一见我,赶紧过来一边与我握手一边说:“没变没变”。我心想,能变到哪里去呢,四年的军营生活,铁道兵开山放炮战斗在硝烟弥漫的金沙江畔,为祖国西南边陲的强大,为成昆铁路早日建成,正值青春的我们没少流汗水。

四年前,老书记在关庙山土窑场地,热情为我们入伍送行,现在依然有着火一样的激情。“早听说你回来了,没顾得上去看你,一是要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二是要抓革命,促生产,忙啊。”这样的套话,在那个年月耳熟能详。我听罢,只是一个劲的点头。三月的春风从窗口闯进来,我的思绪像一面旗子:我又回到了关庙山土窑,在这里我依然是关庙山的一位农民。

时光就像青草一样,割去了一茬又一茬。今年清明节,我再次回到关庙山土窑。我已经是70多岁的人啦。生命在喧嚣之中默默地承受和艰辛付出,缩短了她的距离。70多岁的我走进了夕阳岁月。瑰丽的霞光照亮了天边,也照亮了我的心间。天问悲情,地答情殇,灵光紧紧抓住我一生的执着,依然让我坚守着那一点真率与善良。关庙山土窑还在,虽然它不再烧制一砖一瓦,窑顶也不再跳荡着粗野的黑烟,可它已经被睿智的关庙山人开辟成另一种景致,一处野外休闲郊游的生态园林。她正在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就在春节前的一天,我兴致勃勃地来到长满蓬蒿的关庙山土窑前,一窝苍翠的水竹虽然挂满寒冬的冰冷,我却为他的独立存在而倍感温暖。土窑的东南边,原来是为烧砖取水的堰塘,如今已被开挖成景观养殖水塘,四周植满景观树和花草,土窑的西南边就是关庙山从未有过的一栋豪华又有着乡村特色的民居。民居的包铁大门紧闭,我试图敲开大门入里见见主人,可我只是轻轻叩了两下就引来凶狠恶犬的狂怒,我退缩了。此时我似乎已经厌倦了人世的浮躁、奢华与邪恶,我更喜欢青灯古庙的孤独与静宁,只有耳畔暮鼓晨钟的混响还能够激动着我心。可我心已老去,神已逝去,肉身不久就要化作泥土,空也,静也。意识朦胧中我似乎看到了天边还有一片彩霞,是人性善的勃发,还是淳朴的自然流露,总归人世间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留恋的。关庙山土窑就是最值得我记忆留念的。

所以,我心中那片瓦蓝的天空,就在关庙山土窑。

      (2019年清明节完稿)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知青岁月:当年返城陕北女子送他两双鞋垫,五十年后再相见好心酸
知青岁月多坎坷,婚姻征程路难行 (上)
知青往事:四十多年后在异乡偶遇自己的初恋,他塞给初恋一沓钱
知青往事:两人说好一辈子在一起,他上了大学,她却留在了陕北
知青往事:娶了陕北婆姨成了留守知青,退休后回到北京却不习惯了
燃气土窑烧青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