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寻反元英雄刘福通故居

颍州(今阜阳市)人刘福通,在历史上毁誉参半,是他掘开了元朝的坟墓,将元顺帝铁桶般的江山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并最终将他从皇帝的宝座拉下来。刘福通死后的第三年,元朝灭亡了。也正是因了刘福通,朱元璋才得以顺利成就了他的大明王朝。然而,称帝的朱元璋不仅没有公正地对待刘福通,相反,还恶意毁誉刘福通,和元顺帝一个口吻称为“妖人刘福通”,将他和韩林儿相提并论。历史就是历史,百般遮掩的东西是挡不住时光的洗刷,历经600多年的冲刷,历史还原了刘福通。元末红巾军领袖刘福通,是反对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杰出代表。

    
荡然无存的刘福通故居

 
     走在刘福通的阴影中,我往往身不由已,说着说着就想起了刘福通凿的一块石头,就是这块石头,掀起了元末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大起义,并迅速在南方漫延,最终将元朝的江山推翻。我所提及的这块石头,今天就藏在界首市文物管理所,它既普通又不普通,说它普通是因为和普通的石头并没有区别,既不是天外陨石,也不是贵如黄金的田黄石。然而它又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上面雕刻的几个字震醒了许多被压迫的人民,也震荡了整个华夏民族,及至今天我还被这几个字所震撼。

     历史掀回到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顺帝以黄河南徙,泛滥成灾,派御史贾鲁为总治河防使,强征沿河民工15万人开凿河道。当时正值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空前高涨,一触即发时机。参加修河的民工怨声载道,在挖到黄陵岗、下河口(今界首余渡口附近)时,民工挖掘出一块石头人,背刻:“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民工大哗,于是刘福通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迅速组成了一支反元队伍,并攻城夺地,轰轰烈烈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元义军。

     刘福通籍贯在历史上颇有争议,但明史将其定论为颍州人是无争议的。

后来听说河南方面也有一争,但终于没有多少实物和资料来证实,最后不了了之。

刘福通出生地在界首也是近几年多方考证而确定的。

听说一代反元英雄刘福通故居在界首,早就想来一看,但终因许多琐事缠身,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前来。

直到2005年6月29日,抽出一天闲暇时间,冒着37度的高温来到了界首。

在界首地志办副主任曹挺、王琦及文管所马文娟所长热心的陪同下,来到了今天的界首城区卫东居委会碑楼街。

     刘福通故居在我想像中应该有几间巍峨而古老的大殿,殿内还会摆设一些木椅、木床及遗存的元明门窗等建筑物。然而,去到后让我失望了,丝毫没有一点痕迹证明现在的房屋曾经是刘福通的故居。

     刘福通故居遗址就在界首城区碑楼街,非常易找,从界首市委新大楼打的不过几元钱就到了。

不过10分钟的时间,我们一行驱车就来到了碑楼街。

下车步行几分钟拐个弯就来到了碑楼街。

年轻而漂亮的文管所女所长马文娟指着一处现在的一层平房院落说,刘福通故居当年就建在这处院内。

同时,她手又朝南指着说,在这些相邻房屋附近,曾陆续出土过石条、石碑、石块等物。

     市地志办的副主任曹挺说,六十年代,在刘福通故居遗址西不到二里地的沙河(颍河)卫民闸处,曾挖出石人及石人座。

同时,在离闸10米远处还挖掘出一只石狮子,后来考证均系刘福通宅上的遗物。

在此居住今年82岁的刘秉全老人系刘福通后裔,他说,七八十年代,这附近的人家挖红宇窖时曾挖出几根大石条,后来不知道传到哪去了。


     其实,刘福通故居荡然无存,我早就应该想到。

因为早在元末时期就被元朝工部尚书贾鲁借修河为名挖掉了。

再后来,因刘福通而取得天下的朱明王朝,不仅不感谢刘福通,还和元政府保持一致的口吻,诬蔑刘福通为妖人。

在历史上,朱元璋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刘福通手下任职,然而,从一个和尚起家的朱元璋做了皇帝却不认帐,还杀害了刘福通。

为此,做贼心虚的朱元璋下令李善长、宋濂修明史时,首先就定了调。

按《元史》里称“颍州妖人刘福通为乱……”做为大明王朝的臣子,又岂敢违抗皇帝的命令。

我想,朱元璋之所以不把刘福通摆在开国功臣之位,主要是考虑到刘福通的死与他有干系。

正是由于朱元璋个人的喜好问题,历史上刘福通的记载相当简洁,甚至还不能同当时的反元起义军陈友谅、张士诚等相提并论。

历史上的歪曲及历史上不公正的对待,使刘福通的出生地成了后世争议的焦点。

在阜阳就有颍东区枣庄牛坌、阜阳柳沟、界首刘兴镇之说等,甚至也有说是河南人。

直到1996年,界首市委市政府邀请了全国文史方面的专家,在界首召开了刘福通学术研讨会,在大量的文字资料及实物面前,专家们终于确定了刘福通故居在界首碑楼街。

     那么,专家又是如何界定界首就是刘福通故居的呢?

若想解开这个谜团,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刘福通当年的籍贯及界首的历史沿革。

     界首的历史沿革在历史上是相当复杂的,变化频繁,不是郡治所在地,常常是一分为二被管辖。

据1995年《界首县志》记载:

早在西周时期,界首境北部属陈国,南部属沈子国。

春秋战国、西汉、东汉、三国直到元朝,都是北部、南部轮换着被所在的府郡所管辖。

元代时境内分属泰和(后改为太和)、沈丘县,同隶于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颍州。

至元三十年(1294年)改属汝宁府。

明代境北部属颍州太和县,南部属颍州,同隶属于南京凤阳府。

城区西北部属河南布政使开封府陈州沈丘县。

清雍正二年(1724年),境北部改属毫州太和县,十三年改颍州为颍州府,境北部属颍州府太和县,境南部改属阜阳县,城区西北部属河南省陈州府沈丘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建立界首市人民政府。

1953年9月,撤界首市建界首县,划临泉县洪庄、砖集、陶庙三区,太和县的光武区和税黄区的西部为界首辖地,隶属阜阳专区。

     由此,我们分析一下历史上关于刘福通籍贯记载的:

“元朝河南江北行省汝宁府沈丘县人”。

沈丘的旧址的即今天的临泉县。

其故居遗址座落在刘兴镇的西刘营,后改为卫民办事处的碑楼街北首,现在的卫东居委会碑楼街,该地元朝归沈丘县管辖。

明洪武初年沈丘县辖地统属颍州;

清属阜阳县管辖。

而刘福通故居遗址属阜阳县管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析阜阳县西部置临泉县,刘兴镇又从属于临泉县管辖。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建界首市,刘福通故居遂归属之。

建国后直至今天,就是现在的的卫东居委会碑楼街。

     今天的刘福通故居仍居住着近百十户刘福通后裔。

他们现在还流传着“光棍戴家,舒坦王家,贼刘家”这句顺口溜。

这是从明初开始流传的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盛行流传,而正是这句顺口溜使刘家世世代代不能抬头做人。

想想,在正史中被诬为妖人的刘福通,其荡然无存的宅院是被元朝贾鲁挖河毁灭的,历代又焉有地方官敢给其重新维修故居呢?

我没能看到刘福通故居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福通的历史功绩

 
     在今天的界首市牛行街处,建有一处刘福通广场。随后,我们又一起来到新建的刘福通广场。刘福通广场面积不大,大约占地不过四五亩,还搭有一个戏台。广场地面还没有铺设水泥地,有些地方还铺有砖头。刘福通雕像塑在正中间,高度大约六七米,人物青铜铸造,底座是深红色大理石做陪衬,骑着一匹马,手中握有一干长枪,煞是威武。市地志办的曹挺说,这座雕像是2000年铸造的。在此以前有一座拆除了,那座刘福通雕像手中拿的是一把大刀,与历史形象不符,同时显得不够威武。

     凝望刘福通的雕像,惟妙惟肖的英姿,那手握长枪雄视中原的豪气,让我感慨万端。

他一生志愿推翻鞑虏,曾命三路大军北伐元廷,虽然出身未捷身先死,但其壮志凌云之志仍可昭日月。

历史上的刘福通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真的是正史所诬蔑的“妖人”、“逆贼”,还是反元英雄、民族英雄,抑或今天所称的农民起义领袖呢?

掀开盖在刘福通身上的尘烟,走近600多年的刘福通,感受那硝烟迷漫的血腥战争,你方可感悟颍州人刘福通身上所散发的英雄豪气。

     刘福通(1320--1366年),颍州人(今界首市),元末红巾军领袖。

刘福通出生于汝宁府颍州西刘营(今界首市)巨富之家。

西汉初时,刘福通先祖佐刘郢有功,告老还乡后,定居界沟。

因是刘家富豪,有良田数十顷,其宅院横跨沙河两岸,中间以桥相通。

南宅系居所,北宅是花园。

园中养有白鹿珍禽,植有珊瑚树。

刘福通自幼性情豪爽,聪明过人,素怀大志。

青年时曾任朱皋镇巡检,正直仗义。

时值元末残暴统治,豫南皖北百姓生灵涂炭,怨声载道,民族矛盾空前尖锐。

     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白茅堤决口,河南、山东等地一片汪洋,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韩山童、刘福通便利用白莲教组织群众,准备发动起义。

至正八年(1348年),黄河再次决堤铀喝朐撕樱现赝擦交囱纬   V琳荒辏?351年),元政府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并征发黄河南北13路15万民工及庐州(今合肥)等地2万多军队治河。

繁重的劳役,加上官吏克扣粮饷,引起民夫的强烈不满。

而在此背景下,元王朝贾鲁修河时无意中知道了刘福通宅中有白鹿良禽和珊瑚树,便前往索要,在遭到拒绝后,竟假公济私擅改河道,毁刘宅。

刘福通激于国仇家恨,遂决心起义造反。

     时刘福通已加入白莲教,便和白莲教首韩山童乘机造石人预埋于沿河工地黄陵岗(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下河口(今界首余渡口附近)等地,背刻“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字样,以童谣传颂,大造起义舆论,又于刘福通北花园(俗名白鹿庄,以园内饲养白鹿两只,故名。

今界首颍河北岸剧团处;

又有一说为颍上县;

还有一说为河北省的白鹿庄。

)聚众数千人,人人头扎红巾,杀牛宰马,誓师起义,号为红巾军,又称香军。

不幸消息走漏,韩山童被捕牺牲,其妻杨氏与子韩林儿逃入武安县(今河北)山中。

     韩山童牺牲后,刘福通继续领导起义,屡败沈丘、太和等地元军。

5月3日,一举攻占颍州,继又乘势攻下朱皋镇,并分军连陷罗山、上蔡、确山、舞阳、叶县及于汝宁(今河南汝南)、光州(今河南潢川县)、息县,江淮一带人民不堪元统治者的压迫,纷纷响应,从者如流,众至十万。

     韩林儿闻刘福通起义军声威大振,自武安县山中出居砀山县夹河。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迎韩林儿至毫州(今安徽毫县),拥立为“小明王”,建国号为“宋”,年号为“龙凤”,遂定都毫州,刘福通自为平章。

七月,刘福通大败元将答八鲁都于长葛,继又败于中牟,活捉其子罗素帖木儿,并分军北上,威逼京师大都(今北京市)。

次年,答失八都鲁乘虚袭取太康,进陷毫州。

刘福通于韩林儿南徙安丰(今安徽寿县)。

     刘福通迁安丰不久,兵势复振,分兵遣将进军各地。

以毛贵东攻胶州(今山东胶县)、莱州(今山东掖县)、益都;

以李武、崔德等西攻武关,直趋长安,分略同(今陕西大荔县)等诸州,以(潘诚)破头潘北攻山西,转赴关中;

刘福通自领重兵平定中原。

至正十八年(1358年),刘福通攻下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定为国都,徙韩林儿居此,刘福通为太保。

     由于义军远征,兵力分散,至正十九年(1359年)元将察罕帖木儿乘机围攻汴梁。

刘福通困守孤城,外无救援,终以粮尽力竭,率数百骑与韩林儿突围南奔安丰。

时张士诚遣将吕珍来攻,朱元璋遣廖永忠率兵往救,迎韩林儿与刘福通去滁州。

至正二十五年(1366年)廖永忠奉朱元璋之命又迎韩林儿与刘福通去应天(今南京市),至瓜埠覆舟,两人同溺死于江中,时刘福通年四十有五。

     刘福通领导红巾军举起反元义旗,经过10余年的征战,歼灭了元王朝的主力部队,鼓舞了支援了各地农民起义军,特别是掩护了以朱元璋为首的红巾军,使之得以从容发展,终于在刘福通死后的第三年(1368年)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明代李宜春所修的《颍州志》日:

“不有陈胜首事,何以收得高祖之功;

不有福通倡乱,何以成为明朝。

”刘福通和陈胜一样,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代英雄。

     阜阳人刘福通率先点燃了元末汉民族起义的烈火,是元末农民起义的先驱者。

他率领红巾军首先树起了反元的义旗,领导数十万义军与元军主力血战十余年,攻州克府,扫荡中原。

拥立韩林儿,直捣上都,``给予元王朝毁灭性打击,在我国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可以说,没有刘福通的胆略和策略,就不可能有韩山童的大宋皇帝与元朝分庭抗礼,也就没有以后朱元璋继承韩、刘遗志,驱除鞑虏,兴复中华而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明王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郝心恒:刘福通籍贯考(上)
廖永忠杀害刘福通是受到皇帝朱元璋指使的吗
“王”字街与“玉”字井
付井古井考
历史人物:元末小明王——韩林儿
阜阳五县三区名字的由来,颍东不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