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哟喂哟】荆州花鼓戏演出场所

  荆州花鼓戏在清嘉庆年间以前,多在村镇的庄院房前街边檐下演唱,谓之“沿门花鼓”、“地花鼓”,亦叫“扫檐子”。自嘉庆年间以后,开始从平地登上较适合容纳观众的场地上的土台,用农家晒花帘子或蔑席围住,隔成前后台,谓之“拖平台”。

  随着戏班扩大,演出场所从“拖平台”发展到“卖场”,与东道主(当地主事人,俗称头人)签订“三写四唱”(即唱三天三夜外,戏班到达该地当天加唱一个夜场戏,不另收戏钱)合同,选定五、六尺高(习称人把高)的土台作为后台,在土台前沿竖立四根木杆,用八至十块门板或木料板,架空搭成前台。台上用晒花帘子或蔑席围隔后台,前台两边木杆上挂照明灯具,一般多用夜便壶盛油,壶嘴装入棉纱捻子或灯草(俗称夜壶灯);或用大土瓦钵盛油装捻,置于农家用的箢子内,将箢子挂上木杆,俗称箢子灯。这样的戏台谓之“四根杆”,在台上演出,称“踩板子”。

  尔后,戏班逐渐扩大,剧目增多,以“三写四唱”、“一筒到底”(即十天十夜)的协约卖场。由地方头人操办搭戏台,以六根木杆、木板、帘子之类,搭成比“四根杆”更为高大宽阔的戏台。约定俗成的规格是:三丈见方,前三后二(即前台要三丈方形;后台比前台面积可以小一些),台高一丈,前后台均增设照明灯具并搭盖顶蓬,谓之“六根杆”、亦称“阳台”。“四根杆”和“六根杆”都通称“草台”。而且,当地头人常据其经济实力而加彩花对联等装饰,照明灯具开始用上汽灯,为戏班名艺人张扬声望,谓之“辉台”。同时出现了以辉台为主体,在戏台两边用木条搭成八字弧形,前坐低后坐逐级升高,称之“子台”,并按价加收坐位钱。直至清末以前,一般均不上寺庙会馆的戏台演出。

  自清末、民国初年以后,在“草台”为主要演出场所的同时,有的戏班也进入当时名门望族的家庙祠堂以及寺观古刹的戏楼固定的演出场所演出。尔后,有的地方商人合股或独家经营茶楼、戏园。至三十年代初,谢春城、陈家林、沈四等名艺人,开始进入兴建的戏院挂牌演出,实行前后台拆账。在县城及水陆交通便利,商业、手工业繁荣的集市码头,有些较大的茶搂、茶馆也增设小型戏台,聘请花鼓戏班清唱或挂衣演出。

  此外,还有一种“帘子台”是花鼓戏班为江汉平原湖区水上渔民演出的特别戏台,渔民们将几条较夫的渔船用缆连拼在一起,船面上用捕鱼的竹帘铺垫平稳,用芦柴帘子支竿围成一个“门”形如戏台。戏台船固定于湖面临近岸沿的水上,演戏时,众家小渔船在台前比栉停靠,家人老小就坐在小船上观看,同时也有临近陆居的乡亲来看戏,就立坐于戏台船面向的岸沿上观看,此种形式始于“平台”时期,流行于沔、洪、监、潜大小湖泊众多的地区。

  新中国建立后,县城及较大集镇陆续兴建起一批砖木结构的地方国营剧场、戏院以及兼供群众集会的大礼堂,其戏台设施大为改善,为花鼓戏职业剧团和民间半职业剧团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演出场所。尤其是在1979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荆州地区所辖各县、市的乡镇先后兴建起为数众多的剧场或影剧院,拥有观众座位一般都在千人上下,舞台设施、设备日益现代化,且多附有提供演出剧团人员宿食的设施,成为荆州花鼓剧团常年在农村集镇巡回演出的固定场所,促进了荆州花鼓戏曲艺术的发展繁荣。

沔城城隍庙戏楼及春秋阁戏楼

  位于沔城(旧沔阳州、县治所,今属仙桃市)城隍庙,建筑工艺精美,气势雄浑,戏台高大,台前场院均可容纳七、八百人观戏。据传为明末清初复建,具体年代失考,至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日本侵略军飞机的轰炸。自清代中叶以后,历代花鼓戏曲的名班名艺人,如汪春保、黄二生、史旺、喻丁卯、贺霞龄、忠纯及其师傅的戏班,项么及其所搭戏班,都常在此戏楼演出,遗址现为镇委会所在地。

天门岳口春秋阁戏楼

  位于天门市岳口镇汉江北岸大堤上,据院内所存石碑(建国初期已断残)记载:春秋阁兴建于明崇祯年间,清乾隆六十年间修葺复观,原山西会馆设此处。

  戏楼前有露天场院,可容纳五、六百人看戏,清末、民国时期,荆州花鼓戏班常在这个戏楼上演出,也常演汉调。

  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由当地商行老板单独买下,在场院上空构建顶棚,把戏台与戏场连成整体,用木料设置千个座位和搁茶碗的条板,改建成戏园子。日军侵占时期,曾一度衰败。

  建国后,1952年,复联楚剧团(天门县荆州花鼓戏剧团前身)到此演出定点,继由天门县文化部门接收管理。

  1954年,天门县天沔花鼓戏剧团在这里召开建团命名大会。

  1957年,经天门县政府决定,曾转交岳口镇管辖,由地方拨出专款,同时征得当地群众团体集资,将戏园子改建成人民剧场,舞台面积二百零八平方米,舞台高空八米,设座位一千零四个。竣工时,在场内戏台两旁的铁柱上翻砂坎挂两幅对联:“三百余年春秋阁喜现代变为人民乐园;二十多个劳动日庆今朝建成地方剧院”、“百花齐放上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花鼓戏曲;推陈出新发掘祖国丰姿多彩之文化遗产”。常年接待荆州花鼓戏剧团演出。

  1988年因危房停业变卖。

潜江熊口关庙戏楼

  位于潜江市熊口镇。据《潜江县志》记载,关庙及其戏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至清乾隆年间进行修葺。戏楼坐东朝西与关庙正殿相对。砖石木瓦结构,戏楼前后连成一体。由十根大园木柱在平地的基台上,悬空二米多高,台面用厚木板铺成。楼顶以戏台上空为正顶,左右平列各一顶,共三顶组成一体,前檐飞翘搬爪,气势古雄,顶脊塑兽头,檐下雕饰云龙翔凤等图案花纹。戏楼高八米多,台面三十多平方米,后台宽出前台,有出入二门,外以砖石筑成山墙,面积达一百五十多平方米。戏楼前场地有一千余平方米,可容纳数千观众。清、民国以来,一直是花鼓戏班演出的重要场所。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是文工团、宣传队以及抗敌宣传队常驻开展宣传文娱活动的中心场所,花鼓戏班和众多的艺人,经常配合演出,开展拥军爱民的群众工作。建国初期,在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中,此戏楼亦为活动中心。至1958年,因年久失修,为免出危患而被拆除。

沔阳剧场

  仙桃市文化局直属剧场,座落在仙桃市大新路37号。建于1982年,钢筋水泥混合结构,大厅一千五百一十二个座位,台口宽十四米,高十五米,台深三十五米,舞台空间高度五十米,装置吊杆二十一根,天桥一座,垂帘三道,侧帘十条,沿帘五条,上下场副台共八十平方米,化妆室三十平方米,服装室五十平方米,洗脸间三十平方米。自备发电机。设有可供八十人住宿的演员宿舍和食堂。其他设施齐全。荆州花鼓戏演出活动的中心之一,各县、市及众多的乡镇荆州花鼓剧团都先后巡回演出于此。并兼营电影及录相、桌球、电子游戏等多种娱乐活动。多次评为全省先进剧场。

天门剧院

  天门市文化局直接管理的全民所有制演出场所,座落在天门市陆羽大道。建于1987年,占地面积一万八千平方米,钢筋结构,观众厅有一千六百五十二个座位,观众休息厅七百平方米,舞台面积二百五十平方米,左右副台各九十六平方米,台口宽十四米,高八点二米,台深十八米,天桥七座,天帘共五道,侧帘十条,沿帘一条,台口乐池三十五平方米,化妆室一百零五平方米,服装室二十八平方米,洗脸间十四平方米。调光台五十回路,调音台PS——1002,备有热水供应锅炉,设有八十个床位和可供一百二十人就餐的演员招待所。

潜江剧院

  座落在潜江市江汉路9号,属潜江市文化局直接管理的全民所有制演出场所。建于1986年,钢筋结构,占地面积一万二千平方米。观众厅有一千二百八十四个座位,台口宽十六米,高十二米,台深二十米,舞台空间高度十九米,吊杆二十三根,天桥二道,天帘共七道,侧帘八条,台口乐池三十平方米,上场门副台一百三十四平方米,下场门副台七十平方米,化妆室五十平方米,服装室三十平方米,洗脸间二十四平方米,灯光设备齐全。设有可供六十人住宿、就餐的招待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哟喂哟】浅谈荆州花鼓戏起源发展
【艺苑春秋】邳州解放前戏剧演出场所 | 随笔 王圣华
皖南花鼓戏的形成及习俗(下)
永兴地区的 “戏窝子”——王场的戏
《站花墙》与胡新中
湖北天门戏剧班 荆州花鼓戏《贾氏吵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