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0年代生人的时光记忆(一)

“戏匣子”里的故事

在七十年代初的中国,拥有“三转一响是每个家庭奋发图强的目标。“三转”指的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三大件,而代表“一响”的收音机则更是弥足珍贵,甚至是当时居民唯一的家用电器(手电筒除外)。


那时的收音机一般还都是以台式的为主。总是被主人郑重其事地摆放在家中显眼的位置,彰显贵重;还常常会被光荣地披挂上一块鲜艳的布巾,愈增气派。

那时的收音机一般只能收听到一个波段(以免广大人民群众受到敌台靡靡之音之媚惑),甚至在很长的时间里也只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个频道的大一统节目。可这并不能丝毫地削减人民群众对它的喜爱和依赖。


那时的收音机播放最多的节目就是根红苗正的八大样板戏

“奶奶,每天都会听我说说一群表叔的故事...”。“三爷,翘辫子的前夜总要杀鸡摆宴点天灯。”... 因此,老人们都愿意把它叫做戏匣子

当然,除了这些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八大戏板之外,也有着代表光辉太阳激荡喉舌的新闻,播报着“万山红遍”的大好形势;展现着人民群众“雪亮双眼的上管天、下管地的斗争狂潮”...

而孩子们最期待收听的节目却是孙敬修爷爷和“小叮当”姐姐每周主持的小喇叭广播

一声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小喇叭开始广播了的亲切音乐响起,就将我们带回到了那段几若一无所有,依然真心快乐的童年时光。节目中播讲的每段故事和每曲童谣都为当时孩子们的朴素心灵打开了一扇梦想的天窗。


孙敬修爷爷播讲的儿童版《西游记》是自己最喜欢的版本。时至今日,偶一念起,心中仍倍感亲切。恍然间,仿若重回儿时的温暖。

人,往往最忘不了、最放不下的,总是最初相遇相知的那份心生欢喜。收听“小喇叭节目”就是我们在那个朴素时代里最初的、最渴望的一份期待。

渐渐地,街区小公园的晨练空场上出现了一些习武练唱的人们。有时,也会有过路的说书人来摆场子。

一袭长衫,画地为台;一折纸扇,洒粉成字;一段《三侠五义》的五鼠闹东京书冠全场。引得我们这群小学生们,谁也舍不得撤出步子去学校上课了。

等在学校里熬到了中午放学,一出校门,我们都会以最快的速度飞奔回家。只为了能够赶上收听每日中午“戏匣子里固定的评书联播。

最先风靡起来的是刘兰芳的《岳飞传》。随着说书人高亢宏亮的声音,“精忠报国”刺在了岳飞的背上,也刻印在了每个听众的心中。


后来又有了田连元的《杨家将》,有了单田芳的《隋唐演义》,有了连丽如《东汉演义》,有了袁阔成的《三国演义》,有了田占义的《李自成》……有了自周武伐纣的《封神演义》到天平天国的《百年风云》,几千年的历史演义,说不尽的故事传奇。



那个时候的古典评书都是传扬忠良,倡显侠义。岳家将、杨家将、呼家将、薛家将、罗家将、曹家将都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一门忠义。桃园三结义、梁山一百单八将、贾家楼四十六兄弟、南北双侠五鼠结义、姚琪马武岑彭杜茂都是个个英雄好汉,拳拳生死相交。


那个时候的评书中,已有了各路英雄排行榜。谋定天下,以武会友。“卧龙凤雏”、“智多星”、刘伯温、张子房...得一人而得天下。三国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大隋唐的一十三条好汉;每个朝代都有着“金银铜铁八大锤”... 最喜擂鼓瓮金锤的薛葵,八棱梅花亮银锤的裴元庆,青铜窝瓜锤的秦用,镔铁轧油锤的狄雷。还有“三杰四猛五虎将”... 每一个英雄故事都是引人入胜、无比精彩。


那个时候的评书中最爱的兵器却是枪,最爱的颜色是银白。银盔银甲,白袍白马,一杆亮银枪。岳飞如是。罗成如是。赵子龙如是。杨延昭如是。薛丁山如是。曹克让如是… 几乎每部书中的偶像人物皆如是。

还记得七八年夏,哥哥带着我到新华书店,花了贰元玖角伍分的巨资购买了一套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上下册)。哥哥手不释卷、如获至宝。而我却总是对书中的古体白话文难以通解。直到后来听到了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袁老先生用充满磁性的声音,徐徐说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娓娓道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方才犹如醍醐灌顶、得以融会贯通。

还记得为了标价壹元陆角伍分的《薛刚反唐》,多少次徘徊在书店橱窗前,忍受售货员的诘问和驱逐,不舍离去。终到紧裤缩食而积攒买下时,心中喜悦无法形容。

后来,关于现代故事的评书也逐渐多了起来。有了王刚的《夜幕下的哈尔滨》,有了张少佐《燕子李三》,还有了《烈火金刚》、《血溅津门》、《敌后武工队》精彩迭出、层出不穷。

再后来,又为李野穆的《平凡的世界》深深动容。可是这已经远离了那个火热的评书时代。

那些年,是一个说书人的风云时代,是一段评书打造的江湖岁月。

那些评书,给了我们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给了我们一个有梦的孩提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听戏匣子的日子
【随笔】70后的收音机时代
滕跃堂‖收音机
【来稿选刊】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评书\安 杰
回忆儿时那美好的时光
话匣子--马营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