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阳故城最初的模样,他最了解!

古宛城文明的奠基者——申伯


南阳,田畴凝碧,水烟氤氲;黍稷葳蕤,“郁郁华国”。

南阳,“名城重镇,名人漫游之地;通都大邑,旅子必经之途。”

自西周到清代,游历南阳的文人墨客,仅今天能查阅到的就有130多人,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达2000多首(篇)。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是李白对南阳山水形胜的赞美。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是李白对南阳人才辈出的慨叹。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是李白对南阳依依不舍的眷恋。

清代诗人曾经这样追思南阳:“过斯境者,乐人俗之美,如见文王申伯盛时!”

申伯  申国  申县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关于宛城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2800年前的西周晚期。

这一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西周大臣——申伯。

申伯(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洛阳人。姓姜,名诚,为神农、四岳之后,伯爵,故称申伯。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侯国申国(今河南省南阳市)开国君主。

周宣王

公元前827年,周公、召公立周厉王的太子姬靖为王,是为周宣王。

宣王是一位有远见、有果断的英主,所重用的也是一班贤臣,如方叔、召虎(即召伯)、尹吉甫、申伯、仲山甫等。

他们共同辅政,重修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开明政策,使周王朝赫然中兴。

申伯是周宣王任用的贤臣之一。申伯的妹妹为周厉王王后,因此申伯又是周宣王的大舅父。因申伯受赐于古谢国,以至后来成为谢氏受姓始祖。

申伯生活在西周晚期,曾经历过西周“周召共和”、“宣王中兴”和“汉阳诸姬”等重大历史事件。 

他完成的“南国是式”(即南方小诸侯国以申国为榜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09年发掘的南阳楚申县贵族墓葬群(南阳市八一路汽车发动机厂改造项目南阳商贸中心工地)

早在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就封申伯任国君,在南阳建立古申国。

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崛起,并不断北上用兵,“伐申”。

大约在楚文王初年(约前公元688年),申国被楚国兼并,划入楚国版图。而南阳一地仍沿用“申”这一地名,成为其北部边境一县,即申县。

楚申县贵族墓葬群出土的铜方盖豆,南阳市商贸中心128号墓出土,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公元前680年,迁到信阳的古申国被楚国彻底灭亡,古申国共经历了141年。

在这将近一个半世纪里,申国在周王朝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形成了独特的申国文化。

作为古申国的都城,南阳也是中华民族申姓的发祥地。此前在山西和陕西之间的“申戎之国”,是姜姓。自申伯任申国君以后,申伯的后裔都以申为姓。

营建申国  《诗经》歌之

西周末期,周宣王(前827~前782在位)时,“南土”大国楚国迅速崛起,日益构成对周天子的威胁。

为安邦定国,拱卫京师,周宣王重用一大批贤臣良将。他派大臣方叔率领大军打败楚国,又派大臣召伯率军征伐少数民族淮夷。

作为西周的卿士,文武兼备的申伯为辅佐宣王立下了赫赫功勋。因此,为防御楚国向北侵犯,保卫“周之南土”,建设西周的南方屏障,周宣王将古谢国封地(今河南南阳市),赐于申伯。

南阳市宛城区古谢国遗址

据《东周列国志》记载,宣王即位七年(公元前821年),又增封申伯于淮河上游地区,建立申国,都城设在序山(今独山)之下。

为了营建申国首都——申城,宣王命令平淮夷而归的大臣召伯虎,先期到谢邑组织当地的平民和军队,大兴土木,建城筑池,修田安厦,“定申伯之宅(宫殿)”,营建先王“寝庙”,划定“申伯土田”。

这就是今日的南阳故城,亦即“于邑(城垣)于谢”的申城、宛城。这是最早,也是唯一在南阳市区建立都城的诸侯国。

南阳古申国墓出土的中偁父簋(guǐ)

据《水经注》记载,淯水“又经宛城东,其城故申伯之都,大城西南隅即古宛城也”。

申城,即古申国的核心城区,建在今天的新华东路往北、范蠡路往南这一区域,也就是南阳老城区及其以北一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南阳市林科所附近发掘了一座西周末年的墓葬,出土的带铭文的青铜器古申国“中偁父簋”,记载的是周宣王封申伯于谢的同时,还派遣了楚国贵族中父,辅佐申伯到南阳建立申城。

从1975年在南阳市西关和1981年在南阳市北郊发现的申国古墓,以及近年来在市八一路多处出土的申国文物来看,当时申城建设的规模非常大。

中偁父簋铭文拓片

申伯到南阳就任国君之时,周宣王亲自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饯送申伯还南,防御夷楚,保卫南土”,为他举行盛大的欢送仪式,并委派傅御负责陪送申伯到南阳。

《诗经·大雅·嵩高》就是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赠送给申伯的诗。诗中记载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具有极高的史料和文学价值。

诗中称赞申伯:“崧高维岳,峻极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借嵩山之高大象征申伯的丰功伟绩。

《崧高》是《诗经》中采自南阳的最早诗篇,是南阳诗赋文化的开篇之作,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时申国的重要地位。

 《诗经》

周宣王封申伯建立申国以后的几年间,在申国周边又封十几个诸侯国。如吕国(南阳市以西)、邓国(申国以南)、缯国(方城一带)等,使得申国发展为方伯大国。

柔惠且直  人民赞之

《诗经·崧高》赞颂申伯的为人:“柔惠且直”。就是说,申伯为人柔和而有韧性;对人民慈爱而多有恩惠;为人正直正派,做事光明磊落。

现在南阳民间还流传着申伯“爱民如子”和“亲舅如父子”的历史传说。而“亲舅如父子”说的就是申伯和周宣王的关系。

南阳古申国墓

周宣王幼年丧父,不懂事理,是由其舅父申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亲自去关照和培养起来的。

最后在申伯和其他大臣的支持下,周宣王于14岁登基(公元前827年),最后成为一代明君,为世代称颂。

因此,现在民间如有兄弟闹分家,最信任的是舅父,必须请舅父来评理主持公道。

这就是南阳古都2800多年来流传下来的风俗佳话。

 护周抗楚  宣王中兴

为了防止南方楚国的扩张和袭扰,调整防御思想,加强战车和水军建设。

同时,他又启奏宣王,在申国周围重新加封了十几个诸侯国。

比如,吕国(今南阳市西),邓国(今襄阳至邓州市一带),缯国(今方城一带),应国(宝丰县境)、道国(今驻马店确山县北)、隋国(今湖北随州市)、唐国(今湖北枣阳一带)、轸国(今湖北应城县)、郧国(今湖北沔阳县)等。

周代南土诸侯国形势

周宣王命治国能手申伯“统理南方”,建立了以申国为中心的诸侯国集团,并依托南阳的地势,堑修河道,筑起了一道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

一旦楚国来犯,各诸侯国便联合起来,成为诸侯国联军,一起抗击楚军。因此有效地阻止了楚国的扩张,有效地保卫了周王朝的南部安全。

 立国富民  造福一方

在固城强军的同时,申伯也大力发展申国经济。

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屯田生产,兴修水利,发展种植业,并且完善田赋制度。据光绪《南阳县志·田赋》记载:“南阳田赋之制,于周最善。”

他改进石器、陶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大力发展青铜器等金属生产工具,为兵器制造和手工业、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他扩大养殖业,特别是南阳黄牛的饲养,促进农耕畜牧业的发展,军民皆受益。

仅建国十几年时间,南阳的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国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汉代南阳郡“阳一”铁工场

此后,南阳成为我国黄牛良种养殖繁育的重要基地,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南阳成为三大冶铁中心之一——国家的重工业基地。

西汉时,南阳“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

两汉之际,伴随动荡不安的局势,南阳成为一个政治中心。

东汉时,开国皇帝刘秀发迹于南阳,故有“帝乡”、“陪都”之誉。当时名门望族遍布各地,政治地位迅速升高,与当时的长安、洛阳形成鼎足之势,史称“南都”。

南阳古城南寨墙最北的寨门——奎章阁

一代申伯励精图治,勤勉开明,功勋卓著,使得新兴的申国一天天强盛起来,成了周王朝的坚强后盾。

强大的申国不仅遏制了楚国的袭扰,而且使王道已经衰落的周王室得到一时的复兴,即“宣王中兴”。

仰承申伯的文治武功,又兼“舟车秦楚,襟带南国”的地理优势,南阳很快成为一个举足轻重、富庶繁华的城市,同时创造了兼容并包、千姿百态汉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化高峰——汉代雄居一方,显赫一时。

因此今天,当我们深情回眸南阳故都悠久文明进程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古宛城文明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申伯当年的筚路蓝缕,苦心经营。

申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申伯 古宛城建设第一人
倾西周扶东周开辟周代新纪元 南阳古申国与申姓溯源
申伯
西周古国——南申,周宣王封申侯到谢,郑庄公母亲的娘家
新野:发掘3000多年前”东岗周代遗迹“
如何理解李白盛赞南阳的《南都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