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池郭西街口的老染坊

.

   据记载贵池在秦汉之际,就有以采掘、冶炼为主的手工业,唐宋时期,造纸业兴起,明代纺织业较为发达,清末至民国初,煤矿开采成为主要工业产业。抗战期间,贵池境内薄弱的工业破坏严重,到解放前夕,全县只有一些织布、染坊、油坊、铁匠铺、砖瓦窑等手工业。

   说到染坊,就是旧时经营丝绸、棉布、衣服染色的作坊。是一种十分古老的行业,起源很早,自唐代起就已经已盛行,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业。白色的棉布、丝绸经过染色印花,变得色彩缤纷,锦上添花。褪色的旧衣服、床上用品经过重新染色,便会颜色如初,焕然一新。染坊与人们的生活习习相关,所以生意非常兴隆。

   旧时的郭西街,在一家杂货店和一家江南春饭店的中间,曾经有个老染坊,店的对面是赵家豆腐坊。染坊的招牌上写着“刘记染衣店”,那时这里的生意十分红火,来染坊染衣染布的人络绎不绝。染坊是前店后坊,前店是接待顾客的地方,木制柜台里的掌柜支应生意不慌不忙,收货提货,对客人总是笑脸相迎彬彬有礼。大木橱内层层叠叠码放着五颜六色染好的衣物,取物时按照开出的“飞子”, 核对系在衣物上的布条签,一清二楚,从没出过差错。

后面染坊里有一口蒸煮染色的大锅,几个漂洗的大缸和砖石砌成的水池,院子里横七竖八地排列着晾晒衣物的木架。小小的染坊,每天都是布浪翻卷,蓝靛飘香。染色漂洗后的布料衣物,晾晒在院子里,赤橙黄绿青蓝紫,恰似彩带迎风舞,蔚为壮观。染坊整天都沉浸在喧嚣忙碌,花花绿绿的世界里。

   记得小时候如果调皮闯祸了,母亲总是这样骂我:“给你三分颜色,你就想开染坊了”。我至今不解其意,也许是说大人对你放松一点,你却无端弄出许多事来。就像染坊里的颜料,本来只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染匠却可以调配出无数种颜色一样。的确染坊里的主要染料:红、蓝、黄“三原色”能调配套染出五颜六色,据有关记载浸染色有二十九种,涤染色有七种,并且以绛紫、墨绿、蓝黑、朱红等色,染得最为深透均匀。染品色泽厚重,立体感强,纹饰清晰。

   染坊是母亲常去的地方,总在年关的时候把家里穿褪色的旧衣裤拿去染色。没有钱买新衣服,重新染色的衣服穿着也如同新的一样。那时候衣服的颜色非常单调,就是蓝色、灰色、黑色这几种。我也常跟在母亲身后去染坊,看见染匠师傅在大锅里蒸煮布匹衣物,染坊里飘荡着热腾腾的雾气,其间还夹杂着浓浓的颜料气味。待蒸煮结束,染匠又将衣物捞起来放进水池里漂洗,再晾晒到院子里的木架子上。染匠一双因长期浸染的蓝手,总是一刻不停地忙碌。许多人家都将旧衣裤、旧毛线还有大改小的衣服,源源不断地送到染坊。在这里改头换面,重新派上用场。记得那时候我穿的衣服颜色基本都是黑、蓝两种,蓝色衣服穿旧了,送到染坊里染成黑色再穿。

   乡村没有染坊,农家有需要染色的衣物,要走很多路送到城里来,很费时费力。因此应运而生了流动染坊,乡村染匠像货郎一样,成年累月挑着一副担子,有染衣的铁锅,漂洗的大盆。他们染的颜色很单调,通常只能染黑、蓝两种颜色,专门为农户染家纺的白土布和旧衣物翻新。在小河边或水井旁,收集各家各户送来的衣物,支锅蒸煮。离水近便于漂洗,河滩边石块上又便于晾晒。乡村流动染衣,在那个年代确实是便民利民的行当。

   相传染坊里都要供奉梅福、葛洪为行业祖师,两人合称'梅葛二圣'、'梅葛二仙'等,染匠尊其为'染布缸神'。梅福为西汉末年人,曾任南昌尉,后出家修道炼丹,宋元丰年间被神宗赵顼封为'寿春真人'。葛洪为东晋著名道士、医学家和炼丹术家,著有《抱朴子》一书,内详载各种炼丹方技。民间传说,梅葛二仙曾化作跛脚行乞。为感恩于一对青年夫妇的施舍,他俩在酒足饭饱之后唱道:'我有一棵草,染衣蓝如宝;穿得花花烂,颜色依然好。'两人手舞足蹈、边唱边跳,周围瞬间长出许多小草。青年夫妻听闻草能染衣,便割了几筐放在缸里,过了数日仍不见动静。不久,两位跛脚汉又来借宿喝酒。临走时把剩酒和残汤全倒入缸内,顿时缸水全变成蓝色。二仙告诉说:'水蓝是蓝靛草变的,染衣可永不变色。'小俩口高兴地用它来为乡亲染布。此后,人世间便出现了染布业。该行在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即'梅葛二圣'的诞辰,都要举行祭典。

   染坊里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行业隐语。染坊开具的单据为“飞子”,染匠把石灰称为“白盐”,染缸为“墨悲”或酸口”,从染锅中提染件的绞棍为“棍头”,晾布的高木架为“天平”,楠竹杆为“长箫”,理布的橙子为“瘦马”,扫染坊的扫帚为“洒子”,染坊里染工的主管师傅为“管缸”,有技术的染匠为“场头”等等。岁月悠悠,随着时代发展,染坊早已成为老街旧事。这些旧事只留在老辈人的记忆里。

    如今的郭西街口已经是杏村东街口,赵家豆腐店旧址已经成为“铜锣湾”商业大厦,原来的杂货铺、老染坊、江南春酒店地段成为了国丰花园商业圈,这里楼房林立,旧貌换新颜了!

把时间交给阅读

你点的每个在看!都是鼓励和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染坊
家乡故事:染 坊
[人文历史] 古人为什么用“石榴裙”代称女孩?
【盘点老行业之二十七】染布匠
染蓝记|入缸染色篇
《绥中名吃水豆腐》、《南票的印染和麻花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